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题报道是指一组(篇)围绕一个主题.紧扣一个焦点,具有共同指向的新闻的集合。专题报道并非报纸上的新鲜事物,但在媒体竞争趋向白热化的今天,这种报道形式却异军突起.纷纷被各家媒体打造成自己的拳头产品,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实践证明.借助专题报道来提升媒体品牌形象,这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耿伟 《新闻传播》2004,(4):23-25
“焦点访谈”,是CCTV1994年4月1日开办的一个深度报道栏目,每期13分钟。据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回忆,初衷嘛,很简单,是效仿报纸而增添的画面“评论”。  相似文献   

3.
单纯企业开业的报道,新闻媒体大多予以“封杀”,这些企业的开业如果要想在新闻媒体上有所“表现”,对不起,请出钱打广告,那么,“企业开业”究竟能不能报道呢?笔者认为,企业开业是可以报道的,问题就看你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怎样截取其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4.
窦永堂 《新闻导刊》2004,(1):16-16,52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批评报道涉及的多是大的问题和现象,不如此,似乎就减少了斤两,欠缺了力度。其实,在批评报道的类别中,“抓小”批评报道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作用不可忽视。北京市的有关媒体曾和市长刘淇一道热切关注过“抓小”的批评报道,就北京人12种看起来虽小却反映了精神文明建设大问题的小毛病提出过严肃批  相似文献   

5.
《军事记者》2001,(8):44-45
学员来信──敬爱的教员: 在学习过程中,我总觉得人物报道写起来很难。我写的这个尹科长,在后勤岗位工作了 13年,先后 5次荣立3等功,事迹很多。但我认为写他与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比较符合当前的宣传主题(潮流),于是,我选择了这个角度。我用两种体裁(指消息和通讯)写了两篇文章,可总觉得写的不好,请老师给予指点。 学员方峰 学员原文── 军营社区的“老大娘” (因作者写的消息,其内容与通讯的内容大同小异,且字数差不多,故只选其中的通讯重点评点) 尹佐才是某试验区军需科长,在任3年,为部队的军营社区改造出了不少…  相似文献   

6.
“浓缩”,是人们常提到的一个词儿,新华词典对“浓缩”的解释是:“一般指运用一定的方法使溶液的溶剂减少,浓度增高的一种操作。”显然,“浓缩”的目的是通过减少溶液中不需要的部分,从而使所需部分的相对含量得到增加。 在新闻写作中,对采访得到的素材也要经过“浓缩”处理,才能写出凝练而又有深度的新闻作品。 新闻写作中的“浓缩”处理,实质是在篇幅不变或减少的前提下,增加新闻中反映主题的信息量,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精练文章的目的。“浓缩”处理的对象应包括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每一部分都要去其水分,留其精华,…  相似文献   

7.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我台也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宣传任务。至此,我本人已经连续四年参加了全国人大会议的策划报道,连续七年参加了全省“两会”的宣传报道,特别是今年策划全省“两会”、全国“两会”的报道对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令我受益非浅。在这里,我就如何搞好“两会”报道策划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和感受,希望广大同仁特别是参加过两会报道的前辈和老师们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8.
李悦 《新闻前哨》2000,(10):37-37
现在,有许多经济报道篇幅不短,提出的问题也不少,就是打不响,为何?关键是记者只找准了某些领导的“够味点”,而没找到与受众的“共鸣点”。要避免这些问题,我想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报道要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经济问题包括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需要制定的方针、政策及经济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观念,更包括人们共同关心的经济生活中的难点、焦点和兴奋点。要看到,现实经济生活无法回避的问题,经济报道同样也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现实经济工作中的每个问题,都会涉及到一些人的利益。生活中的那些难点、…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改革会议报道的呼声在各新闻媒体始终不断,但呼声归呼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面貌依旧的会议新闻仍屡见不鲜,报道会议的记者仍然把镜头对准到会的领导。眼下面对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改革“会议”报道乃大势所趋,从中央台到各省市主流媒体,除了一如既往地做好会议程序性报道之外,最大变化的亮点是在抓“会议”鲜活新闻上下工夫,从内容到报道形式都寻求突破,巧妙装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笔者就对当前改革“会议”电视报道谈儿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批评揭露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何让我们采写的每篇批评性报道客观、真实,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不是每位新闻从业人员都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11.
一要把握好衡量典型的尺度。典型报道对象的选择,既要注意其突出性,又要注意其代表性,还要注意其时代特征、现实意义和受众的心理承受力。选择典型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设想以固定的模式去硬套,不要用非好即坏、非善即恶那么一把简单的尺子去衡量典型、裁判典型。对先进人物,衡量的尺度应该是“人”而不是“神”,  相似文献   

12.
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各类新闻媒体都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即在报道时不经意中对报道对象造成伤害(以下简称“不意伤害”)。就其存在的广泛性而言,不仅其他媒体在报道中经常出现,在我们党报日常报道过程中也不鲜见,特别是我们在从事区域经济报道时,此类现象更是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3.
刘岩 《声屏世界》2005,(2):27-28
这里的“硬新闻”,是指我们电视新闻中常见的成就性、经验性报道等报道形式。在东北振兴、媒体先行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做好这些新闻报道,啃下这块“硬骨头”.让此类新闻背后的大主题春风化雨般的为观众理解、接受,顺利实现新闻传播的“软着陆”。几乎成为电视记每天都要直面的问题。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举重若轻”的本领.为此.笔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重大典型的独家报道机会越来越少,往往出现媒体会战,以“交响乐”形式展现。这就需要媒体结合自身特点,各展所长,研究典型报道内容、形式、方法以适应时代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改进和创新典型报道是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一度的“两会”,即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党报政治报道中的“重头戏”。每年的”两会”,各家党报都要派出强将精兵,拿出最重要的版面,集中突出地进行全面宣传。这既是“两会”本身的要求,也是党报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强化优势地位的要求。新世纪的开局之年,湖北日报成功地对湖北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和湖北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进行了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会代表、委员给予充分肯定,省领导称赞报道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超的宣传艺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今年湖北省…  相似文献   

16.
庄瀛 《当代传播》2001,(2):44-45
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的第一经济增长点,从产业发展特点来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产业化程度高,发展速度快,从涉及的领域来讲,它包括计算机,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众多产业;从其发展规律来看,它不同于传统的产业,有着非常鲜明的产业特点,同时,人才,资金环境等都是与之相关联相呼应的;深圳市各媒体都非常重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报道,每天都有大量的相关新闻刊播,因此,如何报道好高新技术产业也就成为深圳工作的重要课题,作为《深圳特区报》经济部负责高科技领域报道的记,笔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积累了一点心得。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一是“旧闻多”,二是“量过大”,三是“距离远”,四是“不活泼”,五是“形式老”,六是“深度不够”。一些记者大都习惯用总结式的“老模式”,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很难出新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不让读者把这道家常菜“吃腻”,常报常新呢?我们只  相似文献   

18.
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法之一。外国新闻报道有三种手法,即客观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其中历史最悠久、被几代人最常用的手法还是客观报道手法。这种手法,自然也被引入中国,成为中国新闻工作者最常用的一种报道手法。  相似文献   

19.
人物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一大特色。焦裕禄、孔繁森、许振超、牛玉儒,等等,无一不是党报推出的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而就报道形式而言,比之焦裕禄、王进喜等老一辈人物典型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等新时期的人物典型报道,更注重“互动”,让读广泛参与,而不再是一味地“我写你看”。在人们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信息多元化、电视普及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互动”已是人物典型报道的弥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河北电台今年的全国“两会”和省“两会”报道,在“规定动作无遗漏、程序报道零差错”基础上,拓展报道范围,创新报道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实现了新的突破:协调十几家电台联动,聚焦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跨省采访省内外代表、委员190多人;围绕两会审议讨论重点、百姓关注热点,推出了《兴省方略》、《基层心声》等几个各具特色的栏目。受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的表扬:省人大、省政协对我台的报道致信感谢;兄弟媒体记者说,河北电台的两会报道“站位高,很有创意”;许多听众反映,两会报道“可听性更强了”。 对今年的省“两会”和全国“两会”报道,各级领导重视,听众瞩目。如何进一步搞好“两会”报道?会前,杨兴盛台长在两会报道组织动员会上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要把握基调,发挥优势,探索创新,提高质量;并在会议期间,亲临一线谋划指挥。副台长魏雁志、党总支书记刘晓雪等相关领导也到会指导。 今年河北电台“两会”报道进行了哪些探索?为搞好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提供了哪些借鉴?参加“两会”报道的部分人员从不同视角写出了各自的感悟。下面摘发几篇文章,以引发大家对今后“两会”和其它新闻报道的更多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