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荣 《教师博览》2010,(5):56-57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曲调传承示意图: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袁世凯军歌《大帅练兵歌》→张之洞军歌《大帅练兵歌》→冯玉祥军歌《练兵歌》→鄂豫皖苏区民歌《土地革命完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相似文献   

2.
一读元曲就被她简约朴实的风格所吸引,被她洞察现实社会的智慧所折服,被她表达的充沛情感所吸引,自己的心灵也随元曲飞扬,陶醉。一、烈烈草原风吹奏元曲生——元曲的诞生与发展。当性格剽悍粗犷的少数民族挟带着大漠寒冷干燥的北风,唱着"壮伟狠戾"的军歌入主中原之后,他们在马背上弹奏的胡乐,与燕赵地区慷慨悲歌的民间曲调相  相似文献   

3.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来源已久,李鸿章和袁世凯在天津附近的小站练兵时,其军队就唱过。当时的歌名叫《皇帝练兵歌》,至于曲作者是谁已无从查考。辛亥革命后,这首军歌派生出两首同曲而不同词的歌曲。一首是在直系军队中流行的《民主立宪》,这首歌曲曾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被改为《土地革命成功了》。另一首在奉系军队中流行的是《大帅练兵》,这首歌曲主要是讲练兵的  相似文献   

4.
海南军歌是古代戍边军人传唱并流传至今的以军话演唱的一种民歌形式,它具有宽容博大的审美意识同时兼具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的军歌仍然健康朴实,充满浓郁乡土气息,为海南人民所喜闻乐见.本文介绍了海南军歌,并阐述了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开发军歌的作用和可行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5.
军歌歌词是一种言语活动。成功运用修辞艺术以提高歌词表达力,是军歌创作和广为传唱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历史角度,描述和分析了清末民初到九一八事变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十七年时期、"文革"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等近现代以来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现代军歌歌词修辞运用的特点及其流变:朴素修辞、较丰富的辞格、丰富辞格、修辞狂欢和多彩修辞。中国军歌歌词创作必须坚持真诚可信、文质彬彬和得体自然三大原则,化修辞软实力为国家硬实力。  相似文献   

6.
该歌曲节奏欢快,旋律明朗、热情,歌词表现出的欢欣鼓舞的情绪与曲调结合得十分融洽,是对幼儿进行乐感培养和民族音乐教育的好素材。虽然该曲的歌词易懂易记,曲调也易为幼儿所喜爱,但由于曲调多迂回于高音区,歌  相似文献   

7.
元剧套曲由具有固定特性的曲调联缀而成,但由于曲调的音律及元剧的某些联套惯例等因素,各曲调的使用频率极不相同;元剧各宫调套曲的第一曲几乎都是固定不变的,第二曲、有时甚而第三、第四曲绝大多数时候也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元剧套曲有“引子”曲调和“准引子”曲调,而人们一般不知元剧套曲有此特点,当是因于“误会”;元剧套曲一般都用尾声,但有时也可以用一般曲调代作尾声,只是能够、尤其是经常能够代作尾声的一般曲调是极其有限的,并且常以满足一定的联缀方式为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元散曲的体裁特色散曲是在宋、金、元对峙时期我国北方新兴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它是在宋词片面追求典雅,刻意求工,渐趋僵化的情况下,在民间传唱的“俗谣俚曲”中发展起来的,当时人们称之为“街市小令”(朱权:《太和正音谱》)或“市井小曲”(王骥德:《曲律》)。其后,由于有乐师正谱,文人填词,并吸收部分词调演化成曲调,加之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大量“胡乐番曲”输入,使曲调日趋丰富,从而使散曲这一新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最著名的将领,由他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在当时的抗联将士中广泛传唱。这首歌曲充满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振奋了军威士气,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传播了党的抗日政策。这首军歌在当时的年代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时至今日,抗联的不少老战士仍在唱它。杨靖宇将军的革命精神与他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初期,军旅文坛上的“农家军歌”以其新写实手法引起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对“农家军歌”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其出现初期受到关注的原因。其次,通过对“农家军歌”与传统军旅小说的对比,指出其创作所遇到的障碍及原因。接着,对90年代中期以后同类题材创作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创作手法上出现新变化。最后,通过综合分析,指出这一变化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1.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爆发,天主教由于内部矛盾分化出来的新教产生了新的宗派: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马丁路德作为新教的领袖,音乐敬拜是他的礼拜仪式的组成部分,于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制作音乐,众赞歌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后来到巴洛克时期,管风琴是当时最具时代性的乐器,它的音色可以有排山倒海之势也可以有高贵典雅之美,以及演奏出的丰富的和声的性能使它成为宗教音乐发展所依赖的乐器。天才音乐家巴赫作为新教路德宗派的信徒,他在众赞歌圣咏曲调的基础上,结合当时世俗流行的曲调,汇集自己的智慧与感情,充分发挥出他作为管风琴师的才能,于是就有了《四十五首众赞前奏曲》。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调自元人小令衍生出之后,其所用曲调整体上经历了由借用散曲曲牌到自创专属曲调的变化历程。明清时调从散曲曲牌系统中借用曲调与自创专属曲调之间呈现出了相反相对的发展趋势,散曲曲牌对歌谣时调在曲调方面的影响总体呈现出逐渐削减直至消逝的趋向。随着歌谣时调自创专属曲调的出现和不断增多,借用自南北散曲曲牌系统的曲调在不断减少,这实际上正体现了歌谣时调自元人小令衍生出后,不断发展、逐渐自成体系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军营生活离不开军歌,不管是铿锵有力进行曲,还是饱含深情的军旅抒情歌曲,抑或是体现战士内心情思的军营民谣,都是战士情感的寄托和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分别从唱对风格和把握细节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军歌的教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基层教歌员在开展基层歌咏活动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作品分析:该作品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的代表作之一。全曲结构为ABA'。A段结构又可分两个部分,前六个乐句为A(1)段,后六个乐句为A(2)段。由于曲调前后变化不大,我们可把第二部分看成是第一部分旋律的自由变奏。B段音乐是同一曲调反复演奏两遍,两遍的结尾处稍有不同,第二遍的结尾感来得更强  相似文献   

15.
佚名 《高中生》2012,(31):12
"我觉得唱军歌时能想起过去的岁月,想起我的战友,这些将永远留在我心中……"在德阳市九五厂宿舍区内,年过九旬的老八路陈强酷爱唱军歌,起床时唱,饭后散步唱,甚至睡觉前也要唱几句。在陈强的记忆中,父亲当年给地主当长工,每天忙活,一年到头却吃不饱饭。兄弟姐妹4个,他排行老  相似文献   

16.
绿色阳光     
曾有一束绿色光,突然闯进我的窗。 --题记 金叶四溢,我明白那是秋天的足迹;微风凉意,我知道那是天空的呼吸;军歌响起,我想说那是我最美的记忆。 脚踏秋风,我迈进新的天地,拾起回忆,望着眼前的新奇。不待休息,接受军队的洗礼。新的起点,新的同学,全新的我已穿起戎装,那绿色像阳光将我全身笼罩,让我相信我有能力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17.
循环     
民族曲式结构原则之一。一个曲调反复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在每次反复之间,插入另一新曲调。循环还可以分两种类型:(1)每次插入的新曲调与原曲调都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但各自不能独立,不可分割;(2)每次插入的新曲调与原曲调都各自独立,各自表现不相同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8.
沈括《梦溪笔谈》是一部科学杰作,内容涉及音乐、天文历法、算学、物理学、医药学、地理地图学、考古等诸多领域,在国内外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本文选取《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中的五首军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沈括生平,通过分析军歌,从文学作品的新视角,来窥探北宋与西夏等民族政权的关系,为宋夏之战及一些历史名词由来作考释。  相似文献   

19.
江苏抗战民歌是江苏地区流传的以传统民歌曲调填入抗战唱词的民歌.在填词过程中,既有原样保持民歌曲调的抗战民歌,亦有对原民歌曲调进行变化的抗战民歌.其题材与体裁众多,在多种题材中反映抗战生活的多个侧面,在丰富的体裁中展现抗战音乐的不同形态.江苏抗战民歌在民众熟悉的曲调中融入抗战文化,实现了特殊历史条件下传统民歌的重塑;同时,将抗战的政治符号嵌入民歌,通过民歌的传唱来重构民众的政治文化,增强民众的革命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敦煌佛曲的曲调有三个来源。第一,鳊佛教曲调,随佛教传播传入我国,曲词由梵语翻译而来,其中和声亦系译音;第二,中国本土自创典调,曲调既专为佛赞而设,内容也纯为咏叹释门之事;第三,本土既有的民歌曲调,佛教加以利用,以唱经劝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