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女子问题,尤其是女子教育问题。梁启超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进行了强烈批判,他从"宜家"、"善种"、"兴国智民"、"求平等"的角度论证了女子接受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倡要让女子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并身体力行与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创设女学,为女子教育的践行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为推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对于我们当今开展女子教育的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女子问题,尤其是女子教育问题。梁启超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进行了强烈批判,他从"宜家"、"善种"、"兴国智民"、"求平等"的角度论证了女子接受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倡要让女子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并身体力行与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创设女学,为女子教育的践行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为推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对于我们当今开展女子教育的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将秋瑾的教育思想概括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教育、女子教育等方面并加以论述,对她这些方面的教育实践尤其是推广普通话和白话作了评析,也指出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俞庆棠是民众教育思想的推广者和实践者,她极力提倡妇女教育,主张教育机会的平等,她提倡的民众教育对象广泛,内容实用,方法新颖,手段科学,目的明确,思想丰富,意义深远,为旧中国全体民众素质的提升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的民众教育思想对开展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启示是:注重教育公平,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拓展教育内容和模式,创建教育实践基地,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重需求、有实效、切实际、重实践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陆武 《上海教育》2009,(15):34-36
【主要贡献和实践】 市三女中的终身名誉校长薛正是我国少有的女子教育家,她以自己毕生的精力,以对中国女子教育的挚爱,办出了一所一流的女子名校,培养了大批女子人才,推动了中国女子教育和女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爱勤 《上海教育》2009,(15):21-23
民众教育是孟宪承教育思想里"着力最著"的一个领域。在开展对民众普及教育的历程中,孟宪承始终在一种国际化的视野下思考中国的民众教育发展,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和需要,创造性地构建了民众教育思想体系。与同时代的陶行知"生活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晏阳初"平民教育"、梁漱溟"乡村建设"等相比,  相似文献   

7.
女子教育,尤其是女子高等教育,是文化变迁的寒暑表。清朝末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在争议中萌芽;教会女学首开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之风,更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肇基者。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经历了从两性双轨制到混合双轨制的演变;"五四运动"前,中国政府一直无视女子高等教育;"五四运动"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才真正起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教会女子大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成为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8.
张丹  郭强 《文教资料》2008,(14):90-92
秋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女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毕生关注女子教育,把教育看作是实现广大妇女"自立""自活"、从而争取男女平权、促使自身获得解放的关键.秋瑾在其革命与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女子教育思想,在当时极具进步意义,时至今日仍灼灼生辉.  相似文献   

9.
民众教育家俞庆棠先生一生致力于民众教育研究与实验,她的很多教育理论与经验都值得我们今天的成人教育学习与借鉴,特别是在目前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更值得成人教育实践工作者与研究者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艳云 《成人教育》2014,(2):111-112
北欧以民众中学为代表的民众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式推动了世界很多国家社区教育的发展,此后,民众教育迅速发展,北欧诸国走上民众受益、国家富强之路。北欧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突出体现在:以人文教育为主导的办学方针、政府对民众教育的法律支持、政府对民众教育的经费投入和民众教育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向几方面,其理论实践对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卢作孚是为我国现代教育史增添了一笔丰富的遗产.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不可多得的经验财富,尤其是表现在民众教育方面.以其丰富的民众教育手段,紧贴生活的民众教育内容和为人民谋福的理念贯穿于他一生的民众教育实践活动中.他本人也在各个阶段的民众教育实践中不断成熟,最终由梦想走向现实,为中国的民众教育而努力终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女子被禁锢两千多年,急于依靠教育求得自身的独立,又难免太过火,导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潘光旦先生在优生学的基础上,以"位育"的眼光看待男女两性差异并以此提出他的女子教育思想——"新母教"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初,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和邰爽秋并称为"中国教育界四大怪杰"。其中,陶行知和邰爽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而且都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过,都深受杜威教育学说的影响。陶行知和邰爽秋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众立场"和"建设精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思想既有相通性,也有差异性。陶行知在南京办晓庄师范实验"生活教育",邰爽秋在上海西郊实验"民生教育",他们的实践探索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通过对两位教育思想的渊源、性质、目的、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及教育实践的比较,可以更加清晰的把握他们的教育思想的脉络和精神内涵,以便于吸纳他们的教育智慧,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杨正蒙 《教师》2011,(23):127-128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陶行知深知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他着力普及女子教育,推行女子教育改革,支持男女同校,在乡村、工厂实践女子教育。他是中国平民女子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价值"是当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问题探讨的核心命题,而关于此命题的探讨又多局限在有关"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的争论中。这种提问方式忽视了作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主体、也是其价值指向和服务目标的人。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教育理论对人的价值,进而阐明"除指导价值以外,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价值"。此外,在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中,还应区分直接指导价值和间接指导价值并更多地关注后者。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生命乱象频生,生命教育存在理论移植国外、水土不服,普通民众生命教育实践缺乏等现象。我国儒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因此将儒家文化中的生命精髓与现代生命教育思想相结合,成为我国生命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晏阳初女子教育的主要思想是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他亲身推进女子教育实践,并取得突出成就,对推进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俞庆棠从我国女子教育落后的根源和西方女子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女子教育今后的走向,提出解决女子教育问题的根本在于广大妇女的自立自强,强调增加职业教育培训和普及教育是女子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日两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势差出发,论述了中日教育交流对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包括促进了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了中国女子教育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女子教育实践产生了影响这三个方面。论文指出,清末民初中日两国教育交流的全方位展开对中国女子教育思想的确立、学制体系的建立、女子教育模式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实践教育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古代实践教育、近代实践教育、现代实践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后的实践教育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各具特色,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实践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针对业已存在的现实问题,我国实践教育改革的对策和思路主要有:纠正"应试教育"不良倾向;正确树立实践教育作用观;建设有中国特色实践教育学体系;建构有实效性实践教育模式;优化实施机制,为学生参与实践教育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