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健明 《图书馆论坛》2006,26(1):220-223
启蒙名著《三字经》的作者问题一直是个历史公案。文章从《三字经》作者的历史争议入手,再分析比较《三字经》与《小学绀珠》内容的差异,进而提出《三字经》真实作者的见解,从而为《三字经》作者及其学术价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抗到底》杂志于1938年1月1日创刊于武汉,半月刊,由老向编辑、君文发行,从第十五期起开始在重庆出版发行,由何容编辑,老向发行,办至第二十六期停刊。《抗到底》杂志是一面高扬民族精神的旗帜,更是一部壮丽的民族史诗。  相似文献   

3.
正《三字经》可说是中国古代的"热门"出版物,700多年间持续印制出版。私塾纷纷将之作为蒙学读本,令学童们背诵。时至今日,社会已经发生重大变革,却又有不少出版单位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机,把《三字经》奉为幼童的"启蒙读本",争先恐后地推出它的各种版本,诸如彩绘版、注音版、有声版、译文详解版等,竞相登场。可谓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然而,《三字经》真的能够作为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让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们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蒙学教材《三字经》《三字经》是一部人们熟悉的传统幼学启蒙教材。在我国流传已有I000来年,影响深广。《三字经》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瞩(一说是区适之)。宋之后,明、清学者陆续对《三字经》有增补。至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亦于1928年...  相似文献   

5.
关于宋末元初的《三字经》的原创作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以为是浙江宁波人王应麟,另一种观点则以为是广东顺德人区适子。其实这个问题从明代起就开始困扰着学人,明人赵南星(1550-1627)曾编《三字经注》,据称这本《三字经》是史载最早的  相似文献   

6.
李汉秋先生主编的《新三字经》1994年8月7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引起广泛关注。后经修改由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于1995年3月出版,受到读者欢迎。又据广东同志告,该省教育出版社今年1月出版的《新三字经》,发行已逾千万册,大有洛阳纸贵之势。两本《新三字经》,科学版经文不足千宇,广东教育版经文也只有1200多字,何以引起偌大反响? 读《新三字经》,就不能不想到老《三字经》。记得三五岁时,目不识丁的母亲曾教我 “念”过《三字经》。我垂手恭立,念得满认真,可心里想的是:“北无魏,分东西”,不知他们分的什么?“苟不教,性乃迁”,狗怎么会不叫呢?后来才知道,《三字经》是蒙童始学的第一本书。作为启蒙课本,足见其地位之尊;一字不识的家庭妇女也能背诵全文,可显其影响之广。  相似文献   

7.
广东出版的《新编三字经》一炮打红以后,许多出版社都一哄而上,纷纷“搭车”,于是各式各样的《新编三字经》便摆满了书店柜台和地摊,“紧俏”也就逐渐演变成了“滞销”。与此同时,和《三字经》同属传统蒙学读物的《千字文》、《百家姓》、《幼学琼林》等等也被冠以“新编”字样,开始了大规模的编写与出版。不可否认《三字经》的简短的语言形式在儿童渎物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也不  相似文献   

8.
书情书讯     
《出版参考》2013,(21):24
才智三字经帮你教育"富孩子"本刊讯如今,理财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甚至直接关系到一生的幸福与发展,理财教育也因此成为少儿启蒙的重要课程。为此,一本专门针对少年儿童的《少儿财智启蒙:财智三字经》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08,(6):F0003
作为一部蒙学经典,《三字经》历来备受推重。此次重订一是承民国初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重订《三字经》之余绪,再启文化整理之乐事兼苦役,一是顺应文化复兴的大势,为全体有中国心的人提供一处精神小憩的荫凉。  相似文献   

10.
益智育德读物,是以少年儿童为读者群,以有助于少年儿童增加智慧、开发智力和培育美德为首要出发点的启蒙读物。目前,这类读物以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三字经》和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童规》为代表。《新三字经》、《童规》的畅销,说明为数众多的儿童、青少年读者对益智育德读物有着较多、较高的需求,出版界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三字经》世传为宋代著名学者王应麟所著,千百年来,相沿作为启蒙教材之一。明清两代续有增补。降及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以此书"所举人事部类,其切者犹有未具",1928年季春重为增订,"其所增者三分之一,更定者亦百分之三四",章太炎先生重订三字经,对原三字经可以说是动了一次大手术。1932年《重订三字经》由上海汉文正楷书局排印问世。嗣章太炎先生在苏州创设章氏国学讲习会,此书由该会重印五百册行世,时章太炎先生与他的门弟子讲述读史日程,由诸祖耿、王乘六笔录整理成文,附录于该书之后。由于两次印本均系小开本,所用纸张极为单薄,不易保存,故今日已不易见到。  相似文献   

12.
三足鼎立稳中求进——《北京青年报》的三字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传媒》1998,(4)
《北京青年报》发展中有一个有趣的“三字经”,曾引起一些人关注。这个“三字经”指导思想就是“三足鼎立、稳中求进”。三足鼎立以求稳;稳不是目的,目的是前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才有动力。(一)经营思想三字经:1、经营规模的“三化”目标,即报纸要日报化,报业...  相似文献   

13.
从《三字经》看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雪梅 《晋图学刊》2009,(6):51-53,64
《三字经》主要涉及两种知识类型:古代学童必须了解的文化和生活常识;古代求学者必须苦读的各种典籍。对《三字经》知识类别的分析表明,古代中国的知识分类具有喜用数字进行总结、政治的干预作用大、不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国学经典向来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今天依然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最近,《新编增广贤文》公益赠书仪式暨首发仪式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该书立足于"聚焦时代""古为今用",在《增广贤文》、《弟子规》、《三字经》、《中华圣贤经》等中国传统国学经典的基础上,提炼出一系列启智发蒙的睿语贤文汇编成册,  相似文献   

15.
1995年,我国出版界的一个令人瞩目的景象是一批蒙学读物新编纷纷问世。这些蒙学读物新编或者出之以套书形式,或者是单本行世;有的配以精美图画,有的还配出音像带,大都销售可观。如广东教育版的《新三字经》,至今已发行3000多万册,山东明天版的《新编三字经》也发行600多万册。现据不完全统  相似文献   

16.
吴晗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新编韵文启蒙读物的首倡者。 韵文体启蒙读物,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产生过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尤其是《三字经》,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惜的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一段时间,它被冷落了,很少有人再提起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批判地继承这份文化遗产,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使其为社会主义服务,吴晗于1962年,在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第一期上,发表了《读〈三字经〉》一文。  相似文献   

17.
《三字经》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为古代蒙学教育的经典读物,它根据蒙童学习特点集中推荐“经”“史”“子”类书目并指导阅读方法。《三字经》中针对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环境、思考能力培养和推荐书单制定等方面的阅读指导思想对于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阙维民 《中国档案》2006,(11):30-33
2002年,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教授阙维民,在云南丽江的一家古玩店内寻访古籍时,从一堆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线装书中,偶然发现一册民间抄本《人民军队三字经》,立即引发了兴趣。2005年7月下旬,阙教授特意赴云南调查《人民军队三字经》抄本的抄者,开始了对这册民间抄本的寻访和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教育厅近日要求各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雅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20.
漫说《三字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刘鹗所撰的《老残游记》第七回里,山东东昌府的一位书铺老板,曾向老残介绍蒙学读物在当时的热销: 所有方圆二三百里,学堂里用的 “三”、“百”、“千”、“千”,都是小号里贩得 去的,一年要销上万本呢!所谓百、千、千,是《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的简称,而“三”指的便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三字经》。 关于这部以“人之初,性本善”开篇的启蒙课本及其作者,至今尚未见明以前之著录。至明代中、后期,始有学者提及。但或者只涉书名而未言作者,如吕坤(1534—1616)曰:“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社学要略》);或者明说不详作者其人,如赵南星(1550—1627)云:“世所传《三字经》、《女儿经》者,皆不知谁氏所作”(《教家二书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