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宝典     
《中等职业教育》2004,(7):26-26
对某些日常生活用品喜新厌旧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些用品还有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习惯,殊不知这种习惯用在某些日常用品上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对以下几种物品的使用人们还是“喜新厌旧”好。牙刷牙刷使用一个月后便会有多种致病细菌,能引起慢性咽炎、牙周炎等口腔炎症。所以应每月换一把新牙刷,最好是准备两把牙刷交替使用,使牙刷有干燥的时间,以减少细菌的滋生。  相似文献   

2.
科学天地     
神奇的细菌周华琼一提起细菌,人们就会想起可怕的疾病。其实,有些细菌是无害的。还有的细菌能够造福于人类,如有些细菌能生产抗菌素,给人治病,像我们小朋友生病时常常用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等,都是用细菌生产的:有些细菌还能生产肥料……细菌还可以帮助人们酿造喝的酒;人们喜爱吃的臭豆腐也是细菌帮了大忙,才做出来的。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让细菌帮助人们制造巧克力。细菌的种种用途还没有被人们全部发现,正等着我们小朋友长大了去研究发现呢。  相似文献   

3.
杨玉双 《教育艺术》2003,(11):36-37
教育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然而,过去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世界观的影响,教育科学一直是发展得比较缓慢的一门科学。至今人们对其中有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有的还不够科学,有的甚至还是空白。譬如“教师机智”,就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垦区”。  相似文献   

4.
2000年的最后一天,人类在度过一个普普通通的夜晚之后,迎来了新世纪的阳光,机遇和挑战伴随着我们一起跨入新的世纪。放眼未来,人类社会仍将充满惊涛骇浪,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中,世界格局面临重组,多极化格局将经历漫长的历程,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正在向我们走来。多极化趋势在挑战中发展近年来,美国经济在全球独领风骚成为一大景观,当前的美国虽不至于短期内失去政治经济“龙头老大”的地位,但目前日渐下滑的经济状况已为世界瞩目,人们已经将注意力集中到今年美国经济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甚至能否出现全面下滑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一次性饭盒,人们平时所用的塑料薄膜、方便袋等都是“我”的朋友,人们都叫我们“白色垃圾”。我们在被使用后本来是可以回到工厂加工成再生塑料,重新利用的。但人们就是无法认识到这一点,用完我们后,随随便便就丢弃了。我们四处飞扬,污染了环境,人类就讨厌我们,唾弃我们,践踏我们。我们不同于烂菜叶、瓜子皮等其它垃圾,能被微生物分解变成肥料,我们不但会给环境造成污染,人类还会损失大量的再生资源。人人都对我们掩鼻。其实,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我们又有什么过错呢?他们依旧把我们随地乱扔,依旧对我们横眉冷对。我们被丢…  相似文献   

6.
成语正用     
害群之马细菌是人类害群之马。〔评改〕《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巳矣。”后用“害群之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细菌不是人类,当然不能说“害群之马”。而且,细菌也有对人类有益的。撇开这一层不说,可以根据上下文改为“细菌是人类的死敌”,或“散布细菌的人是人类害群之马”,意思就明白了。骇人听闻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业生产日益发展,革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二十五年呀! 〔评改〕骇:惊吓。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震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坏消息,不能用在好事情上。可以改用“惊天动地”、“惊心动  相似文献   

7.
师德的底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社会,制约、规范人们言行的准则无非两种:道德和法律。两相比较,道德准则应当处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它除了凭借舆论和传统力量的约束之外,更多的还是依赖于人类内心(人们通常所谓的“良心”在此起决定作用)的自省、自律;而法律,则靠的是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拥有着一顶“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华冠,如果落到需要借助法律这一  相似文献   

8.
在很多人看来,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不过是人类梦想的空中楼阁,在现实世界中,生活是充满酸甜苦辣的。也许是人们对“诗意”的理解不尽相同,也许是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过于物质化,所以,我们没有获得“诗意”。而在娄底市第一小学有一对作家夫妻,他们都是辛勤的园丁,他们用自己的工作、写作和生活诠释着“诗意”。他们的名字是海叶和王利芝。2005年12月1日,怀着对“诗意”的向往,我们倾听了这对夫妻的人生故事。一人生总有那么多美妙的巧合。用王利芝的话来说,那就是缘分。1986年,16岁的王利芝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湖南省中医药学校。她学的是医…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校招生》2008,(12):56-56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本能。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能为人类造福?你是不是觉得奇怪?不是说细菌也是微生物吗?细菌不是会让我们人类生病的吗?其实,微生物也有好坏之分(细菌也有好有坏)。有许多微生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们已经为我们人类做了不少的贡献。比如,发面的馒头、面包、酿造啤酒,都是靠一种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帮忙,你消化不良的时候,医生给你吃“食母生”药片,“食母生”也是由“酵母菌”制作的。有一种叫“霉菌”的微生物,是我们酿造酱、醋、酒、酒酿、豆腐乳等必不可少的帮  相似文献   

11.
小先锋们,新的闯关又开始了!这次,关主将带你们去参观“细菌饲养工厂”,去看看科学家是怎样饲养细菌,并让它们为人类服务的。细菌可是和我们再亲密不过的小东西,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周围,甚至在我们的体内生活着。有些细菌一旦进入人体将会使我们生病,有些细菌却能帮助我们维持身体的健康……怎么?等不及啦?那么,现在就出发吧!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特别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我们人类诞生的摇篮,也是我们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百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这种索取的结果带来了“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人口爆炸”、“能源危机”、“资源馈乏”、“全球变暖”等全球性问题。这些全球性的问题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性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人类社会科技发展与自然界的矛盾是全体地球儿女们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大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用矛盾论的观点来分析和处理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着的“全球性问题”或者说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关系问题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水是生命的主要源泉”,“我们只有一个太湖”。新的科学的水观念强烈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水观念,冲击着人们长期以来对水资源严竣现状麻木愚昧的旧观念。 早在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1977年召开的“水”会议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便是水。”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时,水的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竣挑战之一,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普遍关注。在我国,从干旱的北方到水网区的南方,水的危机日益突出。从经济发达的无锡市来看,运河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相互的和谐 ,用中国哲学的语言来说 ,叫做“天人和谐”。在中国古代 ,“天”具有自然、本位、规律、伦理、道德等多种涵义 ,甚至还带有“至上”的意味 ;但其最基本的内涵 ,还是指人类生长于其中的自然界。“天人关系”主要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当代 ,人类的力量影响到环境 ,已经达到了会导致人类自身灭亡的程度。为了避免这一结果的发生 ,人们就必须在伦理上做出努力。有人认为 ,现在的灾害在科学进一步发达后 ,是可以防止的。而在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看来 ,这里过于相信科学的力量了。科学对问题仍在于科学是被善用还是被恶用…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上,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兴趣和个性,都有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独特感受和认识,然而,无论何人,他们都在追求着一个共同的东西--美。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创造着美,而美本身也在哺育着人类。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它都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道德修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换句话说,美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在这一集里先谈谈艺术美对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所起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先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起。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曾说,人类“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人类经数万年奋斗挣扎,至今大多数已走出生存、温饱的困境,面临的主要是发展问题。中国也正处于一个近百多年来最为有利的发展环境中。向什么方向发展?“现代化”,人们都能脱口而答。但如再继续深究什么是现代化?能确切回答的并不多。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它不仅规定着我们的将来,而且制约着我们的今天c准确理解现代化,会使我们少走弯路,尽快走向我们应该达到的目标。因而,本文对这一问题作点探讨。一、“现代化”观念的变迁“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概…  相似文献   

17.
发明是科学产生的智慧。人类的每一个重大发明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生活的便利正是得益于一个个“智慧”的积累,我们享受着现代文明,很少有人会回头去思考发明的源头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信息时代,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这张无形的网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惊奇的发现,学校与社会之间那道有意无意构建的“防护墙”已轰然倒塌。我们已清楚的意识到,互联网向学校教育发起了新的挑战和强力的冲击。面对挑战,是墨守成规还是开拓创新,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9.
五个世纪前,魔鬼盘据着我们的世界,男魔女妖折磨熟睡的不幸之人。两个世纪前,鬼魂在我们的世界徘徊,人们被幽灵与食尸鬼惊扰,整夜充满恐惧。过去的一个世纪,花花绿绿的外星人到访我们的世界,绑架人类,欺骗不明真相的人们……今天,有些人声称能“灵魂出窍”,说自已曾飘浮在床的上空。这是怎么回事?那些鬼怪与神秘现象,到底是存在于世界,还是存在于一些人的脑子里?新证据支持了后者。例如,加拿大神经科学家波辛格,就能在自己实验室里,使受试者大脑颞叶接受某种刺激,制造种种“灵魂出窍”的感觉。另一个相似的例子发表在2002年9月19日的《自然…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不同于其他从业人员,教师管理有其特殊性,探讨教师管理的伦理准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伦理的管理本质伦理,指人类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理和规则,或人类社会生活的秩序、规则及合理正当的行为。自从有了人,便有了人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制约。理解伦理的管理本质,从理解伦理价值指向的内在含义开始。什么是价值呢?当我们说“人是世界的最高价值”时,包含着终极价值和派生价值的区别;当我们说“这个锄头有价值”或“那个花瓶无价值”时,则隐含着“目的”与“工具”的界限。无论是终极还是派生,目的还是工具,都蕴含着事物存在的意义。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