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伊长浪 《高中生》2008,(5):54-54
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不是打就是骂,把孩子吓得不得不好好读书,但这是被逼的,是非自愿的。假如我当了爸爸,我教育孩子一定会别出心裁。你看看,今天儿子放学回来,我正悠闲地看着报纸。  相似文献   

2.
英国,有一座威廉皇家学院,在那里读书的大多是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他们一个个衣冠楚楚,神气十足,总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在他们之中,有一个穿着很普通的孩子,他在一群贵族子弟中间十分显眼。他就是威廉·亨利·布拉格。布拉格出身于英国坎伯利的一个贫苦家庭,父母都没有上过什么学,但他们都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不愿意让孩子也像自己一样没文  相似文献   

3.
来华留学热的背后王焕现历史上,中国曾经是个吸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国,唐朝时,长安不仅挤满了从各国蜂拥而来的使团商队,也吸纳了大批外国留学生。拥有1200间学舍的国子监,可容纳8000多中外生员。这里也是外国贵族子弟留学的主要去处。当时,遣送和迎还留学生是...  相似文献   

4.
礼物     
她在市郊的一所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书. 早晨,她像往常一样匆忙地下楼,在楼下,她习惯性地回望那扇熟悉的窗:爱人和孩子正冲她微笑着.他们告诉她:"别忘了今天是你的生日,下班早点回来."  相似文献   

5.
当前 ,在一批较富裕的家庭里 ,由于特定的文化传承 ,加上其家长整日地忙于工作或弄潮商海而无暇顾及孩子 ,出现了较多聪明却不好学的“贵族子弟”。他们拥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 ,深得爷爷奶奶宠爱 ,再由于部分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 ,有时还表现为溺爱 ,造成了这一层面的孩子在进入学校后 ,思想不上进 ,无心向学 ,甚至还出现令人担忧的行为问题。怎样引导这一群具有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 ,且聪明伶俐 ,活泼好动的孩子健康地成长 ,是新时期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传统教育方法认为 :严师出高徒 ,只要严格就会有望教育并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但…  相似文献   

6.
礼物     
感动 《红领巾》2011,(9):4-4
她在市郊的一所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书。 早晨,她像往常一样匆忙地下楼,在楼下,她习惯性地回望那扇熟悉的窗:爱人和孩子正冲她微笑着。他们无言地告诉她:“别忘了今天是你的生日,下了班早点回来。”  相似文献   

7.
新罗善德女王时期,出于与唐政治结交的目的,开始派遣贵族子弟入唐留学,彼时的留学生被称为"宿卫学生"。唐穆宗长庆年间,唐政府正式针对外国人设立"宾贡科"开科取士。受此影响,新罗社会掀起了一股"留学热",其代表人物便是新罗名士崔致远。归国后,他们利用文职和地方官的身份,为新罗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儒家思想的反骨品制的新兴阶层势力。这一阶层与地方豪族势力结合,对瓦解新罗骨品制度、建立儒家思想体系的高丽王朝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1,(3):9
@曲刚:中国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是父母过于强势地安排孩子做这做那,让孩子按既定计划成长,反而造成家家发愁孩子的事。而我最近认识一个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的少年,他各  相似文献   

9.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主题为我的课余生活的习作,而且要求字数在二百字左右。这可为难我了。原因有两个。第一,我是一个民工子弟的孩子,平时放学除了做作业,剩下的时间不  相似文献   

10.
<正>去年孩子高一的时候,我们有幸接待了一位美国私立高中的同龄女孩,并和她共同生活了一周。零距离的接触,让我从中美两个同龄女孩子身上看到了很多不同之处,感慨万千!来中国游学的这十几位孩子都是来自country day学校。据说这个学校全部费用来自于富豪们的捐助,只收符合条件的孩子,是标准的贵族子弟学校。在经过若干个表格的事无  相似文献   

11.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他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他教育时间最长,所办学校规模最大,招收学生人数最多,成就最为卓著,对后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被尊为"至圣先师"。其教育理念和实践,今天看来仍然很有参考价值。因材施教.学乐结合大洋网版主钟葵:在春秋以前。入学读书受教育是贵族子弟的特权。孔子打破常规。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让平民子弟也有机会读书。孔门弟子除孟懿子等少数人是贵族外.大多数来自社会  相似文献   

12.
贾宝玉并不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他并没有反封建,他实质是一个“回头准浪子”的形象,是一个由贵族之家的“准浪子”向“仕途经济”“正路”转变的青年形象。在他身上,有作者曹雪芹自己的影子,有脂砚等人的影子,有封建社会中一大批贵族子弟(或准贵族子弟)的影子,甚至有当今社会中不少青年的影子。  相似文献   

13.
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在如潮般的自费留学大军中,低龄留学现象日渐突出。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目前,中国中小留学生出国留学,在很多大城市特别是一些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股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持签证的、侣岁以下的小留学生数量已经占到中国留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急着送孩子出国留学正成为—种时尚。对此,我们不禁要发问:外面的世界一定能给孩子的未来一个精彩的答复吗?漂洋过海历经辛苦的孩子能否“镀金”而归呢?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Ⅱ第九课第41页有一幅插图,图下注释为"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这幅插图不可能是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出发的时间是在1872年8月11日,留学幼童有蔡绍基、钟文耀、詹天佑等30人,由监  相似文献   

15.
翻开中国近代史,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一直是我们时代的主题。 一批批炎黄儿女,纷纷跨出国门,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出国留学潮。特别是近几年的自费留学热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知识改变命运"是当今社会的丰流,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留学回来,拿着镀金的文凭在职海中游弋时却发现时代变了,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这时对你有没有留过学不是第一,关键是看你留学学什么。你专  相似文献   

16.
沈祖芸 《上海教育》2013,(36):22-24
如果中国有一批学校先行先试,去实践理想,对中国的教育一定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三糊涂:三星堆,咱们今天聊聊“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如何?我今天刚看了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孩子矿矿写的关于美国老师四种类型的一篇文章。三星堆:中国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洋老师?说来我听,也算东西互补。  相似文献   

18.
令狐滈举进士及授官风波是晚唐部分正直官员对权要子弟把持仕进之门的一次正义反击,但不可能改变权要子弟的仕进强势地位。晚唐虽有短暂时期对权要子弟举进士不利,但绝大部分时间他们仍占据了绝对优势,寒素文士沦为可怜的点缀。权要子弟可凭借荫资获授好官,且易仕至高位,寒素文士即使入仕也多为沉沦下僚,大多数入仕无门。仕进不公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唐王朝衰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江南时报》上看到过一条报道:苏州市某私立学校一学生家长———一位有钱的公司老总,在酒楼宴请孩子所在年级的老师。他对老师们说:“我有钱,但我没有时间来教育我的孩子,以后就请你们多花些时间好好教教他了。”宴席的最后一道“菜”,是20多位老师,每人一台高档掌上电视。这位家长的做法堪称新颖,出手也够大方。很明显,在他看来,钱是可以买到一切的,既可以使孩子进入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孩子成绩“一落千丈”时,还可以用钱来买老师们对自己孩子的“特殊服务”。这是对教育多大的误解呀!我曾读过英国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的著…  相似文献   

20.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鲁迅80年代的某一天,电视上正播出由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我的一位同窗突然冒出一句:洋人的贵族也和中国的不同,你看:战争打起来了,俄罗斯的贵族子弟率先上战场出生入死;要是在中国,上战场的有几个“贵族”?我说:那是在保卫他们自家天下啊,该!同窗反问:那中国的贵族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他问得也对,不能说中国就一定没有这样的贵族,但确实不多。其时,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正引起轰动,他大概想起了那个临战前设法把儿子调回后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