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只苍蝇将死,成人看到了,成人认为它正垂死挣扎,孩子也看到了,孩子说它在跳街舞。很明显,这里的区别,不在于"苍蝇在做什么",而在于"你看到苍蝇在做什么"或者说"你如何诠释苍蝇正在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我女儿今年5岁了,她是奶奶一 手带大的。今年奶奶因为心脏病突 发去世,对女儿打击很大,她常常问 我:"死是怎么回事?"人死了以后 去哪里了?"妈妈会不会死?"我 会不会死?"……我心里很矛盾,不 知该如何跟孩子谈论这个话题,不 说吧怕她心理上会有阴影,说多了 又怕引起她的恐惧。请问编辑同志, 父母该不该跟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 呢? 山西 唐明芳  相似文献   

3.
我乐于跟我的未成年的孩子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我死了,你怎么办?你死我也死!孩子激动地说.说这话的时候他6岁.我看到他在这样说的时候脸是涨红的,情绪很激动、很气恼.  相似文献   

4.
我乐于跟我的未成年的孩子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我死了,你怎么办?你死我也死!孩子激动地说。说这话的时候他6岁。我看到他在这样说的时候脸是涨红的,情绪很激动、很气恼。一是他气恼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存在,二是气恼这个问题必须回答并且总被问起,三是他知道母亲会死,他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5.
老不死     
天真的孩子问爸爸:“世上还有人能不死吗?”“没有人能不死的!”“不!”孩子摇摇头说,“你骗我。”父亲奇怪了:“谁能不死?”“奶奶!”孩子很有把握地说。父亲以为孩子对奶奶爱得天真,哈哈地笑了:“真聪明。”孩子把头一甩:“不是我说的。”父亲笑着问:“谁说的?”孩子说:“妈妈说的。”老不死  相似文献   

6.
那一天与几个女性同乘一部电梯。听她们聊天,知道她们的孩子在这个楼里上课外班,她们刚刚给孩子买了午饭回来。这几位妈妈聊的话题自然都是自己的孩子,诉的更多的是孩子的不听话。有个母亲甚至说孩子气得自己有时候"真想一脚踹死他(自己的儿子)"。想那位母亲一定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对自己生气时情绪的描述也一定是真实  相似文献   

7.
《青年教师》2004,(6):50-52
揍死你。很不幸,如今仍有相当多的父母用打骂的手段来管教孩子。打骂孩子的时候,气愤至极的父母还常说这样一句话:“揍死你!”  相似文献   

8.
正各种闲聊,在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教育中都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你也许会说,不知道该跟孩子聊些什么,甚至能直接把天聊死。是时候get一些和孩子愉快聊天的新技能了。我发现很多父母是不跟或者很少跟孩子聊天的。日常的对话,通常聊的就是生活和学习,很少"扯开了"聊点什么。就像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一起玩,也有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聊天。但其实各种闲聊,在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教育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与往常一样,小班的孩子们一个个陆续来到教室,孩子们正在有序、安静地活动着.突然,生物角那边一阵喧哗,继而又是一阵惊恐的哭声.带班老师被吓了一跳,连忙跑过去,原来是生物角中的小乌龟死了.这位老师忙叫其他孩子把死乌龟扔了,还大声地对哭的孩子说:"好啦,别哭了.看你,有什么好哭的.真傻!"说完,就走开了.这天,这个孩子的情绪一直很低落,离园时,他也一反常态,没跟老师打招呼就走了.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文》2005,(2):18-18
一个水手对自己的朋友说: "我爷爷是个水手,他死在海上;我 爸爸也是个水手,他也死在海上。" 朋友惋惜地说:"那么,大海一 定是很危险了。" 水手笑了,问道:"你爷爷死在 哪儿?" 朋友回答:"当然是死在床 上。" "那么你的父亲呢?" "也是死在床上。" "这就是说,床也是很危险 了。"  相似文献   

11.
陈忻 《父母必读》2014,(7):106-107
正马航失联、韩国沉船事故,新闻中的突发事件和日常生活中的亲人故去,不得不一次次将生和死的问题放到了我们的面前。面对孩子,我们该如何跟他们谈论生与死的话题?当四五岁的孩子问:"妈妈,人为什么会死?"或者"人死了以后会到哪里去?"通常父母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会表现出两种态  相似文献   

12.
李凌 《早期教育》2007,(5):25-25
答:用传统的方法教孩子,孩子学的是一种表现技巧.虽然立竿见影,画得很像。但这是老师灌输给孩子的死知识,孩子是被动的接受。新的教法是老师启发后由孩子独立完成画面构思。教师辅导时可顺着孩子的思路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首先要相信孩子有管理自己的能力,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孩子在学习方面责任心的建立,小学低年级是个很关键的时期.从根本上来说,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要想让孩子拥有责任心,其实很简单,只要让孩子认识到做这件事情是"好"的、"对"的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4.
瑞恩的启示     
你可以炫耀你的孩子"很聪明",但不宜盲目赞美他"很理智"。因为孩子完全凭感性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他们的许多行为,不是依着本能,便是对成人或同龄人的模仿,影视也是直接影响孩子行为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5.
小狗死掉了     
《中学生阅读》2010,(8):64-64
家里的小狗死了,孩子好伤心。他开始变得忧心忡忡,有时会很认真地问:“什么是死亡?”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  相似文献   

16.
那一天与几个女性同乘一部电梯。听她们聊天,知道她们的孩子在这个楼里上课外班,她们刚刚给孩子买了午饭回来。这几位妈妈聊的话题自然都是自己的孩子,诉的更多的是孩子的不听话。有个母亲甚至说孩子气得自己有时候“真想一脚踹死他”。想那位母亲一定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对自己生气时情绪的描述也一定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教育该教给孩子什么呢?其实,家庭教育不在于家长给孩子多少文化知识的辅导,而在于对孩子心理的护育,从而达到"正行"的目的。"心若在,梦就在""哀莫大于心死"等均说明人心的作用。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立心志、昂心气、正心态"。家庭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实施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8.
小狗死了     
寇丽娟 《父母必读》2009,(10):126-126
5-7岁 家里的小狗死了,孩子好伤心。他开始变得忧心忡忡,有时会很认真地问:“什么是死亡”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  相似文献   

19.
问:我儿子很爱小动物,在家里也养了一些,后来小动物死了,他很伤心,哭了很久,还不让我们扔或埋。我该怎么做呢?为难的妈妈答:当孩子心爱的小宠物死去时,家长首先不要低估这件事情给孩子带来的震撼。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家里宠物的死去,往往是他第一次亲历与他  相似文献   

20.
语录     
《中国德育》2014,(10):5-5
正@卢勤: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应该呵护孩子的梦想,这样梦想的种子才有可能长成苍天大树。当一个孩子稚嫩的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和期待的时候,父母不能用"不切实际"和"好高骛远"这样的字眼去打击孩子。梦想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不要让孩子的梦想死在摇篮里,而要让他有机会为梦想做出努力。@董进宇:孩子与生俱来的矛盾是:精神上的独立与肉体上的依赖倾向。如果你在精神上尊重他的独立意识,肉体上供养好他。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