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一阵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喜欢……就……”的教学用语不绝于耳。比如对学生读的要求是,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你喜欢哪一句,就讲哪一句。从表面上看,这类话语很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尊重,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自由,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所增强,在学习中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如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伙伴等。课堂上,“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学哪一段”、“你喜欢背哪一段”等标志新课程精神的  相似文献   

3.
前一阵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喜欢……就……"的教学用语不绝于耳。比如对学生读的要求是,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你喜欢哪一句,就讲哪一句。从表面上看,这类话语很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尊重,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  相似文献   

4.
误区一,强调学生的自主构建,却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味地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缺乏艺术引领,常用“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没关系,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种教学行为,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实际上因教师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受到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导致课堂低效甚至无效。  相似文献   

5.
片断一教学精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之后)师:自读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哪一句话、哪个词语,为什么喜欢?生1: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因为  相似文献   

6.
对学习方式变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语文新课程实验区的不断扩大,随着非实验教师提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走向教学前台。但同时我们也感到,教师们在实践新课标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一、“自主”与“自流”“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等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的教学方式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文新课程实验区的不断扩大,随着非实验教师提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尽可能多地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迅速递增。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走向教学前台,但同时我们也感到,教师们在实践新课标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一、“自主”与“自流”“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  相似文献   

8.
师:你喜欢课文的哪一段、哪一句或哪个词,请读一读,然后用你自己的方式介绍给大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现象]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地学习,有的教师简单化地理解,重“放”轻“导”,一味地,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等。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的启迪、思维的点拨。有的一味“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忽略了“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而使教学偏离主题,违背了原文的主旨,造成文本价值观的失落。有的重视了读书,但阅读目标不明,要求不清,“信天游”式的课堂不乏其例;有的课堂齐读过多…  相似文献   

10.
现象一 :你喜欢读哪一段?”“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话音刚落 ,教室内人声鼎沸 ,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面红耳赤 ,场面煞是热闹 ,教师颇为满意。这已日渐成为一种时尚。反思 :你喜欢读哪一段?”此举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 ,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是从文本到人本的提升 ,是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 ,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和对学生个体生命的高度关注。然而 ,并列结构的文章也好 ,按序记叙的文章也罢 ,文体有别 ,结构有异 ,如果都冠以这句流行语 ,我认为是不妥的。对《荷花》、《十里长街送总理》…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新理念下.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喜欢”,诸如“你最喜欢哪句话(哪一段)”,“把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一段话)多读几遍”,“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等等。  相似文献   

12.
时下,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到一起来。”于是乎,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小朋友交换位置,你争我抢,煞是热闹。笔者对这种现象颇有一些想法:“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座位,表面上似乎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自主权的关注,符合新课标中“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权利”这一精神,但是,“喜欢哪段就学哪段”这种提法真的利于学生学习吗?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挑选的文质兼美的范文,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整体,我们引导学…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语文新课程实验区的不断扩大,随着非实验教师提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尽可能多地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迅速递增,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走向教学前台,但同时我们也感到,教师们在实践新课标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一、“自主”与“自流”“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新理念下,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喜欢",诸如"你最喜欢哪句话(哪一段)","把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一段话)多读几遍","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等等.  相似文献   

15.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初读,学生表达了初步感受后:师:会读书的人,读一字句能形成一幅幅画面。通过“烧”字,就会仿佛看见侵略者肆意放火烧毁圆明园的痛心场面。读吧。生朗读“1860年10月6日……就这样被化为灰烬”。师:这段话中有一句写得非常精彩,概括得非常好,是哪一句?生“:我国这一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我仿佛看到了浓烟滚滚、大火冲天的惨状。师:(范读,反复引导读“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句)圆明园究竟怎么好?请大家回过头来默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三段主要写了什…  相似文献   

16.
“想学哪段就学哪段”,是一种从学生兴趣出发的很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但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更不是公开课上的“包袱”,所以,得用在合适的时机,得讲究技巧。山东的张良朋老师总结得好:“喜欢”只是开始,“发展”才是目的。江苏冒继承老师的话更应引起我们的深思:能将学生的“不喜欢”变成“喜欢”,才见得出教师的真功夫——你说对吗?  相似文献   

17.
时下,当你浸润于各级各类的公开课、示范课或者是平时的研究课时,你总能听到一种声音,那就是:“你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喜欢哪题就做哪题。”一时间恍如进入了一个童话的自由王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诚然,这样做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里回荡着不同的声音,教学资源不断  相似文献   

18.
以下片断是有位教师在教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文《趵突泉》第二段的教学过程 :教师 :“这段描写趵突泉的泉水 ,你最喜欢哪一句?谁愿意说说 ,并把你喜欢的理由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 :“‘一溪河水 ,清浅 ,鲜洁 ,’我认为这句很简洁。”教师赞赏地重复 :“简洁。”学生 :“我喜欢‘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的优美意境。”教师发出会心的微笑 :“大家和这位同学一样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优美的意境。”教师 :“大家对喜欢的句子理解得真好。老师最喜欢第三句 :‘假如没有趵突泉 ,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妩媚这个词写得很传神 ,你们怎么体会这一句…  相似文献   

19.
以不争争,以无为为,正是水的显著特征,也是老子赋予我们的人生大智慧。尽管“不争”是老子的名言,许多人读了还是会摇头:“这是个竞争的时代呀,不争怎么行?”如果谈到教子“不争”,不少人更会疑惑:“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会竞争的孩子将来怎么生存?”于是,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见到了太多太多的争:一争宠爱。谁不知教师的权威?教师喜欢哪个学生,哪个学生就如坐春风。况且,独生子女在家受宠惯了,万一在学校失宠怎么受得了?所以,父母们争相向教师示好,争取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偏爱几分。二争职位。谁不知学生的职位有差别?如果孩子当上学生…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思想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付诸实施,教学已一步一步走向开放,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新的教学理念。但令人担忧的是,在教学实际中又表现出了种种不良倾向,很有“歪曲课标理念”的迹象,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思考。一、年段不分,课课同式,特点缺失放眼当下的语文课堂,不管是低段、中段,还是高段,教师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独特感悟”等理念,高频率地运用“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读懂了什么”等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