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由中国金瓶梅学会、山东大学、五莲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10月23日至25日在中国山东省五莲县召开。本届会议恰逢中国金瓶梅学会成立十周年,也是自首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举行以来的第十届,又恰是新旧世纪之交的一次盛会,所以意义非同寻常,不仅对《金瓶梅》这部巨著的研究本身,而且对学会的建设也尤为重要。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金瓶梅》研究历程,展望《金瓶梅》研究前景,交流《金瓶梅》研究新见。来自法国、韩国、台湾、香港及全国14个省市的1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2.
对今存于世的《金瓶梅》词话本、崇祯本、张竹坡评本情况的认识 ,它们各自付刻与刻成的年代 ,金学界颇有争论。我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 ,在本文中简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一、今存词话本今存于世的《金瓶梅词话》 ,全名是《新刻金瓶梅词话》 ,我认为它不是《金瓶梅》初刻本 ,而的的确确是一个“新刻”本。现考论如下 :1、《金瓶梅》初刻本刻成于万历四十五年 (16 17)“季冬”至万历四十七年 (16 19)新秋之间。据读过《金瓶梅》初刻本的薛冈的《天爵堂笔余》 ,可知《金瓶梅》初刻本“简端”有东吴弄珠客序。该序说“《金瓶梅》 ,秽书也 ,袁…  相似文献   

3.
1.《红楼梦抉微》  阚铎撰。天津大公报馆1925年4月铅印本。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1月增 订再版,更名为《红楼梦与金瓶梅之关系》。2.《瓶外  言》  姚灵犀编著。天津书局1940年8月版。天津市古籍书店1989年11月版。3.《金瓶梅简说》  南宫生著。香港大源书局1962年版。4.《金瓶梅研究论集》  香港华夏出版社1967年版。5.《金瓶梅与王世贞》  吴晗等撰。香港南天事业公司1967年版。台北河洛图书出版社1978 年5月影印。6.《闲话金瓶梅》  东郭先生著。台北石室出版公司1…  相似文献   

4.
文学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任务 ,便是创造典型形象。典型形象是评价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最重要的标准。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 ,其主要成就之一便是开始注重描写日常生活中的人物 ,塑造出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从《金瓶梅》面世之后 ,书中的人物形象就成为读者和评论者研究、评价的热门话题。臧否不一 ,有坏人心术的淫书论 ,有寄意于时俗的“惩戒善恶”论。通过对众多的人物形象的评价 ,揭示了作者创作《金瓶梅》的主旨。最早对《金瓶梅》进行评论的恐怕要数欣欣子、弄珠客、廿公、谢肇氵制了。欣欣子在《金瓶梅词…  相似文献   

5.
我与吴敢先生在徐州结缘,与《金瓶梅》研究有关 。 80年代中期,首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徐州举行,我因故未能到会,只发去一纸贺 信,但从此留下了吴敢、徐州和《金瓶梅》研究三者相关的印象。后来证明事实确实如此。 听说吴敢是一个颇有几分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毕业于土木工程系,学工程的同时又喜好文学 ,最终弃工从文。他的文学研究始于戏曲,成名则由于具有突破意义的《金瓶梅》研究。他 不仅由工科入于文道,又由文道入于仕途,在徐州市文化局局长和徐州教育学院院长的职位 上,为《金瓶梅》研究的开拓和研究者队伍…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产生于明代,清代时曾多次遭到禁毁,但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在四百年后的中国形成了一股出版、争睹此书的热潮。八十年代《金瓶梅》热建国以来,《金瓶梅》一共印刷过五次,除了第一次是在1957年由文学古籍刊行社将《新刻金瓶梅同话》影印了2000部外。其余的四次都是在1985年以后,并且全部是内部发行。 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删掉书中近两万字有关性描写的文字,铅印出版,共印制了一万册  相似文献   

7.
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确定召开的时候,人类历史正面临着一个千年纪元、百年 世纪之交。20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成为会议的首要选题。作为《金瓶梅》的基本研究人员和中国金瓶梅学会的主要工作人员之一,一种责无旁贷的使 命感,产生出强烈的写作冲动。于是,本书的主体部分正式提交给了五莲会议。此前,也曾部分地发表于《枣庄师专学报》 2000年1期和《文教资料》2000年5期。其后,又全文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2期刊 出。现在,当本书全稿完成以后,掩卷冥想,历经沧桑的感觉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8.
与《三国》《水浒》相关之资料,存世颇多,而同为名著的《金瓶梅》之资料,见诸于记载稀少。因而导致《金瓶梅》研究之艰难。学界曾发下宏愿,遍检明延至清代群籍,不会不有蛛丝马迹。然一、二人,所及有限,不能究尽典籍无遗。我们只能将阅读前人笔记中只言片语,勾稽出来,作为资料。其难度确如“披沙淘金”,所淘之金指《金瓶梅》耳。如果学界群起,当可觅  相似文献   

9.
明代小说《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徐州与该书关系密切:书中多处涉及徐州;该书批评家张竹坡是徐州人;徐州形成了研究《金瓶梅》的专家群体,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主体部分的语言,不同于现代的和当时的吴语,倒是和现代山东方言相似。章从“谐音”、“用韵”和“用字”等方面论述了《金瓶梅》方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古代言情小说艺术结构发展的角度对《金瓶梅》进行考察和研究,可以见出该书主体情节的结构安排是完全依照明中期前半叶,亦即《金瓶梅》产生之前的色情小说流水式结构模式进行;而该书主体情节的结局部分则与明末奸情小说的因果式结构模式非常相似。《金瓶梅》这种情节结构布局说明该书在情节结构方面对于其前色情小说流水式情节结构模式的因袭和继承,同时又对于其后明末奸情小说因果式情节结构模式起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的整理出版 ,明清两代不计 ,所谓“真本”、“古本”不计 ,外文与少数民族语言译本不计 ,2 0世纪首开先河的是 ,1 933年 3月马廉、鲁迅、胡适、徐森玉、赵万里、郑振铎、孙楷第、长泽规矩也等 2 0人集资 ,以古佚小说刊行会名义 ,缩小影印 1 0 4部出版的《新刻金瓶梅词话百回附绘图》。当时影印的底本是 1 932年文有堂太原分号河北深县书商张修德在山西介休发现后藏北京图书馆的明刻本《新刻金瓶梅词话》 ,原书第 5 2回所缺第 7、8两叶同样阙如 ,另补图 1册 2 0 0幅 ,系通州王孝慈据《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提供。古佚小说刊行会本…  相似文献   

13.
本认为《金瓶梅》的作是王世贞。其理由是:小说中隐含王世贞“yan州、息阉居士、九友斋、王元美、藏经阁”等名号;书中有王世贞家乡太仓的影子;“金吾戚里”有“我嵌在里边意”;王世贞对《金瓶梅》讳莫如深,无异“此地无银”;《全瓶梅》风与王世贞一致。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文化活动,小说是社会生活艺术的缩写,因此,古往今来,在各种小说中就有不少以体育为题材或情节的作品,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便有这方面的描写,而以《金瓶梅》、《水浒传》中写的体育项目最多,情节最细,反映体育文化最为丰富。《水浒传》中大多是写练武的军事体育,《金瓶梅》中则多是写家庭的健身娱乐体育。在古代史籍中,除了体育专业书籍之外,大多的书籍对于体育的记载是较为简略的,书中只是记述在某一个时  相似文献   

15.
一、论作者之序言所云近来,方始见到台北商务印书馆于客岁八月印行的《金瓶梅解隐》一书,李洪政先生著,注 明所解问题有三:作者、人物、情节。而作者在其序言中,开头就说从事《金瓶梅》一书之 研究已二十年矣。该书篇幅二十万言上下,揆其目次,分作六章,首解背景之隐秘,二解宗旨之隐秘,三解作 者之隐秘,四解金瓶之隐秘,五解雪月之隐秘,六解楼构之隐秘。他认为“许多文人学者” 都没有“用科学思辩和历史论证的方法”。他是用“科学思辩”和“历史论证”来研究这部 “天下第一奇书”的。关于《金瓶梅词话》于1932年出版…  相似文献   

16.
关于《金瓶梅词话》的卷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友叶桂桐先生近于〈金瓶梅研究〉学刊第6号,发表其近作《(金瓶梅)卷帙与版本之谜》一文,指出传抄本《金瓶梅》每卷回数不等,“不等”的情况,指出的证据乃我国于1932年在山西发现的那部《新刻金瓶梅词话》,列出其卷数不等的情况是:一卷1-5回,共5回。二卷6-11回,共6回。三卷12一历回,共5回。四卷问一一xx回,共6回。五卷对一26回,共5回。六卷27一月回,共5回。七卷32-36回,共5回。八卷37-arl回,共5回。九卷4Hed7回,共5回。十卷48-52回,共5回。十一卷53一月回,共5回。十二卷58--l回,共4回。十三卷62-m回,共5回。…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张扬色情的倾向的主要表现在;结构布局;回目设置;重复与色情有关的情节场面;细节描述与反讽四方面。造成此种倾向的主要原因是明代中期社会风气的转变;反传统、尚人欲、重个性社会思湖的影响;士人放纵情欲的生活风貌。从《金瓶梅》张扬色情的描写及其成固中可以见出这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况,其张扬色情倾向也有其特定的化意义,即体现出情为性先的意向,体现出一定的对人,尤其是对女性作为人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香港梅节先生从八十年代中开始,根据金瓶梅两个系统的本子,兼收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金瓶梅词话》进行整理校订。十五年间,凡三易其稿。前此出版之《全校本》、《重校本》受到读书界和专家较好评价。其三校定本,青年书法家陈少卿以小楷抄阅,近托浙江富阳古籍印刷厂少量影印,向海外发行。梅节校订词话札记共七千多条,正整理出版。现选登若干则,以见一斑。一、无情之物尚尔,何况为人,终日在情色申,做活计一节,领而丈夫只手把吴银。吴构乃古剑也。(第一回)词话第一回引首词及入话,均来自(清本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  相似文献   

19.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上登了一篇潘慎、赵木兰先生的文章,就《金瓶梅》作者问题与我商榷。这是一件大好事。提倡学术争鸣有益于弄清疑难问题,也能使沉闷的学术空气变得活跃起来,热闹起来,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以促进学术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20.
本从明代的社会背景出发,剖析了《金瓶梅》中潘金莲这一人物淫荡,狠毒的表象下所蕴含的深层历史化内涵,认为潘金莲的行为,在一定意义上闪耀着人性觉醒的光辉,浸透着对性爱难以为继的深沉焦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