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于台湾地区的文献分类法主要有《中国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佛教图书分类法》3种,这些分类法或由台湾本土发明,或经台湾数次修订,经过近50年发展,分类法厘订之道已渐具台湾特色,研究并归纳这些特色,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台湾地区文献分类法的发展源流,兼且可资大陆地区文献分类法修订时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表现出其权威及生命力,如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分类法一样,它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我们对西方分类法多有探讨,比较《日本十进分类法》的研究,是借鉴在知识分类、体系结构、类目编排诸方面的异同,为我所用,以对我国图书馆界的日文文献标准化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图书分类法作为时代的产物,必须不断地修订改版,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才能更好地容纳日益更新的文献资料,才能较完备地满足文献单位对它的需要。馆藏文献随分类法的修订而进行改编,是图书馆工作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图书改编既是一项手续繁杂工作量很大的工作,又是我国图书馆学理论中的薄弱环节。以前往往采用“一刀切”的简单办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回顾90年来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状况,分析现在国内使用较多的三部分类法和国际上分类法的发展动态,作者认为:在网络环境中再次走向统一、规范是文献分类法的发展趋势;在国际上实现统一分类法目前尚有困难的情况下,应首先编制国内统一的分类法,作为过渡措施,各馆使用的分类法应逐步向《中图法》靠拢。  相似文献   

5.
图书分类法作为一种情报检索语言,既是分类标引的依据,也是组织分类目录、组织图书分类排架的依据,这要求分类法本身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旧版分类法使用时间越长,越觉得难以适应类分新文献的需要。新知识与分类法所设类目之间总有一段距离,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不对分类法进行修订,这种距离会越拉越长,给类分图书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6.
蒋红坚 《图书馆》2001,(2):42-44
本文论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文献的特点,阐明了图书分类法必须依据科技不断发展来逐步加以改造和完善以及文献分类法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定义了大众信息分类及其相关概念.认为文献分类法适合划分科学知识而不合适划分大众生活信息.文献分类法应该组织所有专业图书和部分教育图书,而对于大众图书和部分教育图书应该重新建立新的分类法.指出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地市级以下的公共图书馆都应该采用新的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8.
汪徽志  张小青  张青 《图书馆》2011,(4):100-102
在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分类法沿革历史研究过程中,对图书馆曾经用过的各种分类法进行了整理和挖掘,发现早期分类法的原始文献大多流失或损毁严重。这些分类法在我国近现代图书分类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分类检索工具的编制和文献组织排架,凝聚了数代馆员的心血和智慧。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部分文化遗产,在进行分类法沿革史研究的同时,着手对早期分类法原始文献进行整理、修复和数字化,并基于AMP框架构建WEB数据库,开发出相应的分类法检索系统,揭示类目间关系,进而嵌入到OPAC,填补相应分类法的分类浏览空白,向读者提供更全面的检索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文献分类法的发展演变过程,着重论述了七分法和四分法的产生与变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图法》辨类方法中的比照定位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事文献分类标引工作,必须熟悉所采用的文献分类法.就《中图法》而言,其类目名称、类目间的关系、注释和说明远未能将每一个类目可能类聚文献的内容和范围详尽诠释.实际上也无法做到一一诠释.因为倘若如此,《中图法》又会繁杂、臃肿、累赘.因此,为了准确归类,往往要求我们在使用分类法时运用辨类方法,判明某些类目的内容实质和类聚文献的范围.本人认为:研究辨类方法是一个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