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死亡的高度关注贯穿了海明威创作生涯的始终。他通过对死亡的艺术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及历史的关注和思考。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死亡的形象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极其丑恶、不具任何审美价值;另一类则是可以转化为美的意象。海明威还通过笔下的艺术形象表现了死亡的崇高之美,论述了死亡主题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2.
死亡和海明威的生活与创作有一种不解之缘。正是死亡激发了他对人的悲剧处境的认识和反抗,促使他对人的生存环境及生存和死亡的关系进行思考,促使他去探索人类的前途命运。本文从丑、崇高和悲剧三个方面将海明威对死亡之美的追求加以阐述,从审美的角度审视其死亡主题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最重要代表作。生命意识和死亡情结,是海明威人生观的核心和作品的诗意所在,构成其全部小说的基本主题和精神底蕴。在海明威的死亡观中,他认为死亡是人类永远也无法逃避的事实以及死亡是人类逃避各种不幸的手段。海明威的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不断地表述了他的这两个观点。本文着重探讨的是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在其作品《老人与海》中的映射。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作家,都竭力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社会的真、善、美的东西,他们讴歌它,赞美它,从而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又揭露和鞭挞社会的假、丑、恶的东西,以激起人们对之痛恨和鄙视。美国优秀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作品是追求真、善、美,揭露假、丑、恶的集中体现。海明威的作品是他一生成长的真实写照,也是他追求真、善、美心理历程的证明。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在其作品中构筑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但评论家对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描写却颇具争议。仔细阅读他的作品,会发现海明威是个有着鲜明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尽管他作品中女性的地位显得不太重要,却个性鲜明。本文通过分析海明威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里的女性形象,解读海明威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通过对海明威的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指出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内涵深刻、意蕴丰富,写实主义的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海明威的作品产生如此艺术效果的原因所在。海明威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容量,他的思想中存在着浓重的虚无因素和存在主义倾向,他的作品驾轻就熟的主题是“虚空”,他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吸取了各种思想和种种手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还通过解析海明威作品中的象征主义,揭示其真正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玫导演的历史剧作品中,主人公形象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具有明显的“崇高美”特征,而这种“崇高美”,主要呈现为壮大之美和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8.
朗吉努斯对崇高这一概念进行了详述,认为崇高美存在于伟大的作品中。梭罗是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其自然主题作品《缅因森林》所选的题材、所蕴含的思想、所使用的语言、所运用的结构都体现出了崇高美。这种崇高美使《缅因森林》这一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是现代美国著名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种非常简洁、清新、干净的独特风格。本文是从海明威创作思想的形成、创作素材的来源及其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他的创作方法的表现形式,研究其作品创作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路遥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这与他的自卑情结和超越自卑所体验到的崇高美具有密切关系。路遥及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在不屈服于命运、超越自卑追求卓越的求索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浓郁的悲剧意蕴中折射出无限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是个善于关注、描写死亡,并且对于死亡富于哲学思考的作家。无论在他的生平还是创作方面,都涉及到他的死亡意识。本文从海明威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平入手,分析了他的死亡意识的形成根源,并以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依据,剖析了其死亡意识的内涵,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海明威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一代文学巨匠海明威,一生中著作了很多旷世著作,例如《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太阳依然升起》及其他一些文学作品。海明威的成功除了归咎于他个人的写作才华外,还要归咎于他所处在的那个迷茫一代的时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海明威成功地展示了对死亡的独到见解,海明威所描写出来的死亡不仅表达出作者的心声,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揭示出那一代人的心声。海明威的死亡情结给他作品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将首先从海明威自己的生活经历开始,从他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失落的一代人的主要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来讲述海明威的死亡情结。本文的第二部份介绍海明威的主要作品及主题,并将其作品进行分类。本文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关于死亡情结的作品及作品的大致内容,以便读者能明白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及其与全著的关系。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总结,得出结论是:死亡是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解读《老人与海》的悲剧美与崇高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个英勇奋战的失败者。他在大海上与厄运顽强搏斗,最后的战利品却是一副残剩的鱼骨,这种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将悲剧色彩推向高潮。悲剧艺术,实际上就是拿被毁灭的美给人看,美的规律就此产生,因而其感染力是强烈的、长久的。然而,圣地亚哥的自信、勇气、力量和尊严震撼人心、催人奋进,崇高美由此产生。悲剧通过丑对美的暂时的压倒,强烈地展示了美的最终的必然的胜利。《老人与海》特殊审美魅力就在于由悲剧美超越到了崇高美。  相似文献   

14.
一代文豪海明威是美国文学中的神话,创作了无数经典的作品。本文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来分析探讨海明威主要作品与《圣经》在主题上的互文关联。通过对海明威作品和《圣经》的互文性解读可以加深了我们对海明威主要小说人物的理解,加深了对小说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鉴赏,同时对海明威作品的互文性解读也展示其作品的非凡艺术魅力,并为欣赏他的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作为当代的西西弗斯,敢于直面荒谬和死亡。死亡是他作品的唯一主题,勇气,则是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从海明威的代表作品中去挖掘其死亡意识的独特性,从而揭示其内在的审美特点及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对于海明威的作品,评论界多从其"现代叙事艺术"、"冰山"原则、硬汉精神、虚无主义、女性形象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散见于其作品中的"老人"形象研究甚少。但系统研读海明威的作品,不难发现,海明威是有"老人"情结的,他的很多作品都涉及到老年人物形象。笔者拟以《一个干净明亮地方》《桥边老人》和《老人与海》为切入点,阐释海明威作品中的"老人"形象及其所传递的价值找寻与心灵救赎。  相似文献   

17.
厄纳思特·海明威于一九六一年去世。自那时以来,人们对他的晚期作品又进行了广泛的评价。为海明威辩护的人说,一些外在的因素,诸如海明威晚期作品那近乎流行小说的特点,以及他矛盾的政治观点等,使得评论界的人士疏远了他,而这,实际上也就妨碍了他们去研究海明威在这些作品中所涉及的更为复杂的问题。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海明威晚期风格的那种摹拟、重复、以及故作深奥的特征显然使他后来所写的那些长、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作为当代的西西弗斯,地直面荒廖和死亡,死亡是他作品的唯一主题,勇气,则是他荣获诺贝尔学奖的主要原因,本试图从海明威的代表作品中去挖掘其死亡意识的独立特性,肉而揭示其内在的审美特点及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以他笔下的一系列"硬汉形象"和独特的文体风格而为人称道,他对现当代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不争的事实。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却一直争议不断,众说纷纭。近年来,许多学者重新审视了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认为海明威是一个具有双性视角的作家。本文试分析《雨中的猫》(1920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1936年)与《老人与海》(1952年)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由此来透视海明威对于女性的关注与思考,探究海明威从同情女性—支持女性—尊重女性的转变,从而解读海明威的女性意识与两性观。  相似文献   

20.
散文的美,在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方面,追求的是一种崇高丰厚的精神境界。 散文的思想、情感的崇高,决定着精神境界的崇高,决定着作品审美意识的崇高,也表明了作家人格精神的崇高。在美学上,“崇高”与“美”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崇高”即“美”,艺术的美则是两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