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欧洲赤松的生长节律与樟子松相近,越冬前能及时封顶,基本没有冻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苗木地径分化较小,变异幅度在26.56%~39.32%之间;苗高生长变异大,平均变异系数为42.55%。综合地径和苗高2个性状,苗期生长表现较好的种源有CT、FL2和S102,种源内分化较小,生长稳定,是极具生长潜力的种源。  相似文献   

2.
不同炼苗时长带来的苗木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不同。解决油茶芽接苗移栽到容器的时间差异,成了油茶良种繁育中非常紧迫的问题。本研究在鄂西建始县开展了嫁接油茶苗容器移栽时间对比。通过移栽成活率和苗高生长统计、方差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移栽苗木生长差异显著。揭膜移栽40天成活率较高,苗高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落叶松S1-1苗木的正交施肥试验,建立了苗高与N肥,新梢与N肥,新梢干重与N、P和全苗干重与N、P的施肥效应函数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计算出不同施肥量下的长白落叶松苗木生物量。最后确定长白落叶松S1-1苗木的最适施肥量:N肥为0.16~0.22g/株,P肥为0.01~0.04g/株。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石楠进行不同土壤类型、苗木生长与时间的生长关系及苗木密度与苗木质量的关系试验对比,掌握石楠育苗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石楠育苗在江川不同类型的土壤上均适应;播种时间以1~2月为宜;地苗培育密度以300~500株/m2最好,超过500株/m2时,苗木高径比差异显著,苗木质量明显降低;地苗移袋时间以播种后120~150天(5~7月)为宜.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来造林工作的实践,总结出针叶树造林有关如何利用苗木的问题。落叶松造林一般采用2年生移植苗;采用不合格苗造林,将明显降低一次性造林成活率;苗木在出圃前要灌足"三水",即结冻水、化冻水和起苗水,只有提高苗木的含水率,才能保证造林的成活率,苗木含水率与造林成活率呈正比;在造林实践中,不可忽视苗木的保湿,尽可能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缩短苗木在外裸露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对柳桉9个种源72个家系的速生性、适应性、抗逆性、以及形质性状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3年生柳桉家系间生长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种源间生长差异呈现不规律性,但重复间和单株间的生长差异极为显著,其较好改良途径是选择优良单株进行无性扩繁;柳桉具有速生、主干通直、少有分叉、自然整枝好等特点,是一个优良商品用材树种,但对立地条件较为敏感,在造林时应十分注重林地选择。  相似文献   

7.
广西马尾松种源的ABT生根粉浸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0ppm的生根粉溶液分别不同时间(即2h、5h、10h)对马尾松种子进行播前浸泡后播种育苗,经过育苗后期测定,并分别不同时间,按苗木高度、地径和须根数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用ABT生根粉20ppm溶液浸种5h对马尾松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浸种后使苗木根系发达,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8.
林口林区樟子松营养袋移苗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樟子松营养袋移苗的方法、移苗的时间,分析了不同材料的移苗袋对成活率的影响因素,为林口林区樟子松移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NTT公司近两年先后推出的分组密码算法E2和Camellia的特点及设计技巧进行了详细讨论.首先,指出Camellia的FL和FL- 1 函数的特点,利用此可以对Camellia进行中间相遇攻击 ;其次讨论E2和Camellia变形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如果采用一个S盒,则截断差分密码分析对 10轮的Camellia 构成威胁 ;而设计者称10轮Camellia对截断差分密码分析是免疫的,这说明采用 4个不同的S盒对Camellia的安全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另一结果显示截断差分密码分析对 1 2轮E2 构成威胁,这反映了扩散层P选取不但要求它的分支数,而且应尽力减少它的循环差分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萌动的半冬性小麦种子置于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不同天数的低温处理,研究不同低温春化处理条件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种子萌发后的幼苗生长缓慢,在0~35d范围内,随着低温处理天数的增加,幼苗株高和胚芽鞘长度呈降低趋势,根长呈增加趋势;方差分析表明,春化处理和未经春化处理的幼苗苗高存在极显著差异,在根长和胚芽鞘长度之间差异不显著;移栽后的幼苗在一个月内均成活,成活率在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推测,低温春化处理对苗高的影响大于对根长和胚芽鞘长度的影响,适当天数的低温春化处理有利于小麦幼苗成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采用社会测量法,对我国U19男子足球队队员间人际关系的现状以及其与球队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U19男子足球队队员间人际关系融洽程度不高;球队的比赛成绩与队员间人际关系水平呈正相关,队员间人际关系是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之一;球队中,小团体的数量一般为3到5个,人缘型队员的数量为1到2个,嫌弃型队员的数量不等;球员在选择朋友时,心理因素因朋友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基本上从品德、性格、能力、相似性、邻近性、补偿性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
以迎春5号杨和小黑杨为材料,利用Logistic方程对扦插苗1(1)-0(一根一干苗)苗高及地径年生长规律进行拟合,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在0.9801以上,并以此将迎春5号杨生长过程分为4个时期,速生期苗高及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比率分别为63.2%、65.9%,高于小黑杨。  相似文献   

13.
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5种基质配方组成:黄心土、松林表土、食用菌残料、泥炭、粪土,以园土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研究各基质对一年生油茶容器苗木生长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的苗木移栽存活率、苗高、地径粗度,高径比、侧根长度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以黄心土40%+松林表土15%+食用菌残料20%+泥炭20%+粪土5%为配方的基质培育的油茶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对照及其余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揭盖整地方式的探讨,解决苗木成活期和杂草生长竞争的问题,提高更新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测法测定了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生态的凋落物量及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年森林凋落物量最高,达1.8t/hm2。岳桦林年森林凋落物量最低,只有0.7t/hm2;不同树种叶凋落物的养分含量不同,灰分含量,针叶树叶平均比阔叶树叶低;在阔叶林中,五角槭叶和紫椴叶灰分含量较高,超过8%,红松和落叶松叶最低,都低于6%;不同林分的阔叶、针叶、枝条、果实和其他凋落物营养元素含量百分率不同,阔叶和针叶比较,阔叶红松林的阔叶凋落物营养元素含量明显地大于针叶的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6.
蓝莓组织培养及外部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良蓝莓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扩繁增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条件,筛选优化增殖培养基WPM(改良) 6-BA1.0mg/L ZT1.0mg/L,分化苗数较多,增殖倍数可达为7.1;以1/2WPM(改良) IBA1.0mg/L为生根培养基,苗木生根率达46%,生根较快,根系较粗壮、分支多,且为皮层生根,有利于苗木移栽成活。同时讨论不同培养方式及光照强度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以液体培养的试管苗茎秆粗壮、分化数较多,降低了培养成本。采用不同的光强与光质对植物的形态建成有重要的作用,适当增加日光照射有利于克服玻璃化现象,提高苗木分化增殖数,培养出茎秆粗壮,生长势强的健壮试管苗。  相似文献   

17.
应用ABT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山槐种子进行育苗试验,探索新剂型ABT生根粉对山槐苗高、根系生长的影响,确定不同型号、不同浓度的处理方法对苗木生长情况的促进效果,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樟萤叶甲(Atysa marginata cinnamomi Chen),是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为了实现该害虫的无公害防治,确保古樟树及樟树景观林安全,使用天吉2号、1%噻虫啉粉剂两种生物粉剂农药,对第1代樟萤叶甲幼虫进行了喷粉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天吉2号生物粉剂对樟萤叶甲幼虫的防治效果达到96.37%;1%噻虫啉生物粉剂防治效果达95.81%。防治成本天吉2号比1%噻虫啉节省30.33%。因此,在今后防治樟萤叶甲幼虫应首先推广使用天吉2号生物粉剂。  相似文献   

19.
采集山杨大小兴安岭分布区内5个种源120份材料,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林业局进行种源试验,并进行生长与形质因子的综合分析,其结果表明:种源树高、胸径和侧枝粗等生长性状和通直度,自然整枝能力和树皮特征等形质指标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初步选出适合黑龙江省伊春市营造山杨用材林的3个最佳种源。本试验将优化伊春地区山杨基因资源,使之得到保存与利用,为伊春地区提供速生、材质优良的山杨木材,提高林地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选取在山东省济宁地区大豆产区曾经或正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的35个品种为供试品种.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提取蛋白质11S组分、7s组分、亚基组和亚基的相对含量以及亚基数量.研究其变异特点.在济宁地区同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1)1IS和7s组分的亚基总数变异范围为15-23个,平均为18.03个.7s组分亚基数量变异范围为3-7个,平均4.49个,有5个亚基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11S组分亚基数量变异范围为11-19个,平均13.54个,没有亚基组缺失现象.(2)7s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异范围为14.78-27.54%,平均为22.07%;11S组分的变异范围为49.04-63.52%,平均为59.77%.11S/7S比值变异范围为2.12-4.11,平均为2.77.(3)7s组分6个亚基组的相对含量平均为4.38-6.62%,11S组分4个亚基组平均相对含量为7.02-21.72%.(4)7s组分相对含量与11S组分之间有微弱的正相关(r=0.08),7S组分相对含量与11S/7S比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r=-0.94).而11S组分相对含量与11S/7S比值之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r=0.19).7s的6个亚基组中相邻的2个亚基组之间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r=-0.38--0.85).11S组分的相邻亚基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78--0.95),不相邻的亚基组之间相关关系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