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家族革命理论,即族权是封建宗法社会的四种权力之一;以农村阶级分化战胜家族主义;破坏家族主义应讲究策略方法等。其理论在大革命时期的实践主要表现为: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削弱族人与宗族组织之间的联系;将族长族绅以及族产经管人当作土豪劣绅给予镇压或严惩,打倒宗族势力的权威;破除祠堂宗庙、族规家法的礼教束缚,颠覆旧有的封建宗法秩序;砸碎"三从四德"的封建枷锁,动摇传统的夫权地位等。随后在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主要表现为:没收族产族田等交给农民或作公益事业之用,铲除宗族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采用阶级斗争手段,破除宗族关系和宗族文化;领导农民建立各种互助合作组织,弱化传统宗族的互助合作功能等。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家族革命理论与实践,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家族制度的根基,但通观之,这种冲击作用还是有限的,并没有使传统的村落家族文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作为封建宗族教育的总纲领,中国传统族规家训不仅对族内成员在立身、治家、敬业、处世等方面加以教育规范,而且以振兴宗族为最终目的使宗族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包括族塾教育、宗族家教、祭祖仪式等教育活动在内的教育复合体。聚焦中国传统族规家训对封建宗族教育进行分析,对于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封建宗族教育的总纲领,中国传统族规家训不仅对族内成员在立身、治家、敬业、处世等方面加以教育规范,而且以振兴宗族为最终目的使宗族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包括族塾教育、宗族家教、祭祖仪式等教育活动在内的教育复合体.聚焦中国传统族规家训对封建宗族教育进行分析,对于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906~2006。中国朝鲜族近代教育走过了辉煌的100年。100年前,朝鲜族反日爱国志士李相卨先生在吉林延边龙井村创办了以近代科学教育及反日民族主义教育为宗旨的“瑞甸书塾”。标志着朝鲜族教育从封建性质的旧式书堂教育转入近代学校教育,被视为朝鲜族近代教育的起点。纵观朝鲜族教育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它的历史是光荣的,成绩是显著的。新中国成立之前,朝鲜族教育在反日帝殖民主义奴化教育斗争中保存和发展了民族教育,不仅以近代知识启蒙了众多的朝鲜族群众,而且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培养了大批反日斗士、革命军人和干部,在当…  相似文献   

5.
京杭大运河自元代修会通河开始流经聊城,促进了聊城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促成了聊城文化族群的兴起。聊城文化族群受八股文化的影响,多数因科考取得功名,进入仕途而兴,又恪守儒家文化的忠孝节义等文化理念,家族内部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对外注重教化,敦睦亲邻关系。各文化大族之间遵守封建礼法,用姻亲、师友、世交等关系互相维护,用封建礼法相互制约,保持了各文化家族较长时期的传承不衰,造就了聊城文化的丰厚底蕴。  相似文献   

6.
达斡尔族的私塾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斡尔族的学校教育是从清代开始的,除了官办学堂的兴办以外,私塾教育也得到了很大发展。达斡尔族的私塾教育是氏族、家族传统教育的延伸。它是历史上达斡尔族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清代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达斡尔族教育的重要形式,达达斡尔族教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金代具有多种民族、多元文化共存的特点。在金代封建化过程中,家族因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存在于金代家族中的儒家农耕文化成为推动金代汉化进程的基础。借助家族的力量,传统文化得以储存、积累、传授与发展。同时,在纷繁复杂的金代社会背景下,家族内部的相对稳定性、内聚性促进了金代文学的繁荣。家族成员的嗜书、嗜学、学以为政、以文继祖的观念是金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8.
家族法是古代中国宗法制度发展的产物,作为封建国家法律的重要补充,起着管理宗族,辅助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家族法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起源于宗法浓厚的奴隶社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家族法的雏形、隋唐以后至清代逐步成熟直至完备.家族法的重要特征主要包括:封建伦常秩序、婚姻继承、惩罚措施、财产关系、祭祀及族谱等.  相似文献   

9.
乡贤精神是本地域历代明贤积淀下来的榜样文化。家族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家族教育在乡贤精神传承中独具优势。荣氏家族是江南望族,在发展家族事业的同时致力家乡建设。读书习礼,帮贫助学,贾而兼儒的良好家风,使荣氏尽社会责任;创办族学,培养实才,建立图书馆,使荣氏致力公益,泽被乡里。荣氏家族教育对乡贤精神的传承,对加强乡村家庭德育,形成良好文明家风,助推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弘扬传统乡贤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概括了曹氏文化家族的显著特征:曹氏三代四人为江宁织造,逐渐演进为家学与权势的结合,彼此支持,以此依托,形成百年望族———曹氏家族文化。并按其发展过程区分为四个时期:创始、开创、继承、升华,在江南形成"诗书之族",至曹雪芹才结出最璀璨的文学奇葩。论证了推动文化家族发展的核心人物曹寅:踔厉敢为,文武兼备;重视教育,培养后代;立族趣尚,诗酒雅聚,为孕育高才大才创造了良好的家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无锡锡山秦氏为明清时期江南大族,以"孝友"传家,深得世人称道。作为明清时期江南的大家族,锡山秦氏不仅以科名取胜,在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秦氏家族之所以能成为历史悠久的文学世家,其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深厚的家族文化,包括家训、家法、宗祠等宗法制度,以及义田、义庄等族产支撑家族生存,还有家族教育,人才的培养,为家族发展储备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新式教育洪流的裹挟下,构成明清徽州教育资源主要内容的族学,接受新式教育思想,推广新式教育体制,教学内容与教学程式发生深刻变化,开启了近代转型的步伐。清末徽州族学的转型建立在对传统族学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之上,先前维系族学发展的各种款项被悉数移作学堂经费,从中不难看出徽州宗族兴学重教传统的一贯延续。时代局限性与乡村社会的实际运行特点,决定了清未徽州族学的转型只是一个开端,进入民国以后,新式族学依然担纲基层社会初等教育重任并继续保持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社学是明清时期设置在广大农村地区以提高农家子弟的文化程度、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基层教育组织。甘肃社学的设立,虽然较全国其他地区为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甘肃地方教育的水平,推动了各族人民文化教育的普及化和平民化进程,推动了甘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略述家族主义对唐朝官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家族是中国封建政治结构的“细胞”,家族主义是中国封建社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普遍原则之一.它渗透到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封建国家的行政制度、法律制度、军事制度都和家族主义密切相关.唐朝官制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家族主义对封建政治的影响和渗透.本文拟就此略抒浅见,就正时贤.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极其繁荣兴盛的时代,家族教育的兴盛可谓功不可没。本文探讨了这一时期家族教育兴盛的必然性,认为对门弟前途的期望与忧虑,巩固门弟是家族教育得以兴盛的直接动力和根本目的;官学与儒学教育衰微,儒、玄、道、佛并行与学术下移奠定了家族教育发展的思想基础;选官选士制度对品、学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了世家大族对家族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清代桐城著姓家学源远流长,家族内部教育将先祖文化植入后代;与此同时,教育又扩展至亲旧之族,文化于族族之间交融更生;另外,文化家族对周围民众教育风化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清代桐城著姓家学源远流长,家族内部教育将先祖文化植入后代;与此同时,教育又扩展至亲旧之族,文化于族族之间交融更生;另外,文化家族对周围民众教育风化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闽北宗族办学源远流长,家族先辈纷纷效仿古人竞相办学,延名师、设学田及采取种种诱掖奖劝的措施,以期通过读书、应试、入仕的求学模式,改变家族的命运,提高家族的声望和地位,使家族长盛不衰。宗族塾学不仅在家族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推动了传统村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建国以后国家政权主要由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掌控,后族萧氏在辽代社会占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阜新发掘的辽代萧和家族墓,不仅为研究萧和家族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进一步探讨辽代后族,尤其是萧和家族在辽代社会的地位与影响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资料。  相似文献   

20.
早期的哈萨克族教育始于伊斯兰教影响下的经学教育,或叫经堂教育。哈萨克族经学教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哈萨克族经学教育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从中亚经文学院毕业的毛拉,以及各地经文学堂毕业的学生。教科书主要来自中亚和前苏联。教学内容主要是宗教知识、语言和科学知识。伊斯兰经学教育对哈萨克族教育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