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元荣 《生物学教学》2007,32(11):31-32
采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从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探讨了"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一节探究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亲历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独立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殷加余 《生物学教学》2007,32(11):17-19
本文针对"假设"的形成途径及其品质,从"假设形成"的情感培养、方法指导以及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通过生物学探究学习实践"假设形成"等方面,提出了中学生"假设形成"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石燕 《生物学教学》2007,32(5):69-70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中的第1专题。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制作若干种传统发酵食品,学会设计简易的实验装置,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加工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摸索发酵的最佳条件,理解其科学原理。此外,还要掌握食品加工中某些有害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将课本知识进行简单的授业解惑,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猜想与假设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探究规律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浩 《生物学教学》2007,32(5):56-57
技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知识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技术素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技术实践”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然后收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相互讨论。重在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包括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6.
通过合理利用“问题探讨”这一导学小栏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先转变角色,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探究在科学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霍湘 《生物学教学》2007,32(9):31-32
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1)》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一个开放性实验,是发展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良好素材。但由于本活动用材多,耗时长,如何进行有效组织,以发挥其教学价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教材分析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物质的溶解性"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物质溶解性有关问题的探究,可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质疑精神等。基于此,以此课为例实施了分类探究教学,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很多科学课存在的问题是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不应仅停留在"动手做"这个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科学的理性思维。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优化,注重科学探究活动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只有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在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中掌握探究方法,形成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郑全江 《考试周刊》2013,(61):149-150
本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本课题以生物课外活动——"德化县浐溪水资源调查"为内容,采用探究的教学模式开展活动,结果表明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新课标的实施,帮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实验活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其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科学教学之中,这就要求科学老师借助众多的实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实现掌握知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探究实验,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初步学会提取叶绿体色素的方法和技能等,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验现象联系起来,培养探究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凸显出“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程改革标志性的学习方式,对此实验作了进一步的拓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疯牛病"危机远未结束,蒙古又发生了牲畜口蹄疫。欧盟科学指导委员会日前发表公报指出:由于"疯牛病"可能在羊群中传染,"疯羊病"的威胁不能排除。时下,"疯牛病"、"口蹄疫"、"西尼罗河脑炎"、"外来新城病"、"猪霍乱"、"鸡流感"、"心水病"等动物疾病的传播被科学家称为"生物入侵"。其特点是不受时间和国界限制,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传染给任何生物。人们应清醒地认识"生物入侵"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孙红霞 《科学课》2008,(5):30-31
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不仅是整个科学探究过程的起点,而且还是探究活动各个阶段的起点。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特别是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实验是学生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本文论述了通过"对比"方法探究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猜测与假设、得出结论、反思与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组织好这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笔者通过对周边地区的一些学校的调查发现,许多学校或教师并没有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这一重要的探究活动,有些教师虽然组织学生开展了这一探究活动,但因为一些方法或细节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的确,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基础,而科学探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核心。要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一定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课程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科学课教学要让学生"能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开展学习和探究活动",明确要求要让学生理解实验的意义、掌握实验的技能."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为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可见,"课标"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将实验视为引领学生联系实践活动探求真理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杨庆才 《生物学教学》2007,32(11):35-37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讲格里菲思、艾弗里和赫尔希三位科学家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历程与思想。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求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侧重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跳出教材,利用他们已有的认知进行探究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