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生之友》2011,(4):4-9
震惊!一个拥有28910名成员的网络小组竟然以“父母皆祸害”命名,群体性地将父母形容为“祸害”,并在网络上声讨父母们的种种“罪责”……  相似文献   

2.
苑广阔 《师道》2010,(9):14-15
“父母皆祸害”。这是一个网络讨论小组的名字.“祸害”是一群80后子女形容50后父母的词语。“非常震惊!”网友“大樽”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个另类的名字时,几乎尖叫出来。与此同时,这个已经成立两年半的讨论小组,每日仍有成员加入.更新帖子,如此“火星撞地球”般的网络争议注定持续不断……  相似文献   

3.
文雨 《甘肃教育》2010,(17):1-1
“父母皆祸害”,这旬听起来有些惊世骇俗的话。并不是某个人的表达,而是一个被炒得很热的网络讨论小组的名字。这个小组的参与者主要是80后,交流的内容也主要是控诉父母是怎样“祸害”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符礼科 《辅导员》2010,(18):11-12
网络上“父母最让你不能忍受的行为……”的问卷调查,网友最反感的前三项分别是“不擅鼓励子女,常打击子女(包括贬低、嘲讽等)”“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己”“永远将子女看成不懂事的孩子,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而这三项,恰与“父母皆祸害”小组中组员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内容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震惊!一个拥有28910名成员的网络小组竟然以"父母皆祸害"命名,群体性地将父母形容为"祸害",并在网络上声讨父母们的种种"罪责"……诧异!这个网络小组的成员大都生于1984年之后,父母多为小学教师并极不擅长使用网络……追问!一方面是认为把一切都献给了孩子的父母,一方面是对父母的爱"深恶痛绝"的儿女,这场"战争"到底是谁的错?到底为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赵立平  许连波 《班主任》2010,(12):26-26
近年来,有个“父母皆祸害”小组惊现网络,这个小组拥有几万名成员,他们对父母的传统观念、教育方式和严厉管束很是反感,对他们只盯分数的做法很有意见……  相似文献   

7.
灵犀 《父母必读》2010,(12):94-95
玩耍早已摆脱了传统意义上不务正业的恶名,年轻父母们从自身贪玩的经验里探索出玩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其实玩耍才是成长和学习中最最重要的一部分。于是,在这个时代里,阻碍孩子玩是不明智的行为,聪明的“玩儿妈““玩儿爸”才是年轻父母们的偶像。  相似文献   

8.
钱灿 《四川教育》2010,(10):18-18
“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这个论坛的被关注度还在持续,它所引起的震撼与反思成为各种媒体探讨的话题。而它的小组成员在《南方周末》曝光后的两周时间内从7000人骤增过万。他们共同的敌人是自己的父母,讨论的是如何有效的对付他们的“敌人”。他们给自己的父母取了个颇为惊悚的称呼“祸害”,这是“80后”子女对父母的集体抗议!  相似文献   

9.
邢强  刘毅 《教师博览》2021,(5):70-72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一个世界性话题.当许多中国家长为过度保护孩子而宠出脆弱的“温室花朵”自责时,西方国家的家长也在为同样的问题发愁. 帮孩子铲除一切障碍的“割草机父母” 据美国《今日美国报》网站报道,过去,美国人把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父母称为“直升机父母”,如今“割草机父母”(为孩子铲除可能面对的一切障碍的父...  相似文献   

10.
张凯 《辅导员》2010,(18):14-14
当“父母是祸害”的警钟敲响时,不要问警钟为谁而鸣,警钟为我们而鸣。正视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才是“父母是祸害”应该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也是命题成立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小型集会上,主席台上活跃着伶俐的小主持人,台上台下的人都认可:这肯定是好孩子!一个孩子得了什么奖,或被授予什么光荣称号,他的父母总能听到充满羡慕的赞誉:“您的孩子真好!”考试考差了的孩子面对爸爸妈妈的质问“人家××怎么就考得那么好”时,回答起来也理直气壮:“人家××是好学生!”这样的“好孩子”就在我们身边,可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作为《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我听到他们在说———做“好孩子”真累!小朝9岁时,曾因多项小发明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得到很高的…  相似文献   

12.
我和前妻在女儿六岁的时候离了婚,女儿跟随她母亲一起生活。虽然女儿大部分时间不在我身边,但我并没有放弃做爸爸的职责,只要一有机会和女儿在一起,我便全身心地投入做“新好爸爸”。十多年来,回顾自己做“新好爸爸”的点点滴滴,深感作为新世纪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以及与他们的接触和交流,应该采取新的方法和手法,过去那种“家长制式”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了。下面是我做“新好爸爸”的一些经历和体会,特提供出来与诸位父母“同道”进行切磋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词汇可以出现在生活中,但不允许出现在高考作文卷上……否则扣分……”2011年高考前夕,某某高校教授、阅卷权威的一席话,使得大众媒体对于“网络词汇”能否“入流”的争论愈演愈烈。关于网络词汇学生是否可用的问题暂且不谈,笔者倒以为如何定位高素质教师的问题,恰恰可以用这些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网络词汇来诠释。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不少家长为了辅导子女学习,不惜花费许多时间阅读孩子的课本,重温早已荒疏的学业,然后再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慢慢咀嚼给孩子。有人称这样的家长为孩子学习上的“二传手”。孩子的学习靠父母的“二传”来维持,也许能取得暂时的好成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上半年,我和学生分别到10所幼儿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315名幼儿进行了“你比较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为什么”的调查。从孩子们的回答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启示。 1.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互树成信 “爸爸不好,妈妈说爸爸好凶。”“妈妈不好,爸爸说妈妈小气。”“爸爸不好,妈妈说爸爸又胖又懒又贪吃。” 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贬低对方,这势必影响到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到教育效果。为了更有效地教育孩子,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互树威信,多表扬对方的优点,多说说对方如何辛苦、如何为家庭或社会做贡献等。 2.对孩子的态…  相似文献   

16.
“我为你的收获而高兴”课例“我喜欢老师让我自己讲。”“我喜欢,因为我发了言。”“我喜欢,因为我很高兴”……这是成都市实验小学一年级2班的孩子们学了《乌鸦喝水》一课后的感受。执教的陆枋老师一改过去“按顺序看图——说图——学文”的老套路。课伊始,孩子们便围成了六个小组,陆老师发给了每个小组3幅图(①乌鸦找水喝;②乌鸦找到了水,但喝不着;③乌鸦喝着水了)和1张白纸,让孩子们看图、思考、贴图、写话。“请每个小组的孩子仔细看图,想一想,这3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议一议,这个故事应当有几幅图比较好,再按顺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以其无穷的魅力和方便快捷的沟通,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以其对网络的敏感和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很快地成为上网族,而对一些教师而言,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网络的不在少数。以前,我们经常提及的“代沟”,而今它已不仅仅表现在两代人对社会和一些现实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见解上,在信息技术的“E时代”,成年人和孩子在语言沟通,情感交流等诸方面,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因此,网络也成了横亘在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条鸿沟,“网络代沟”摆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8.
边玉芳 《父母必读》2022,(11):52-54
<正>孩子的网络成瘾问题,恐怕是当代父母最大的育儿困惑之一,但更需要父母了解的是,其实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就在父母自己身上。父母不要给孩子立刻就贴上“网络成瘾”的标签,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上网,他在和谁一起上网,上网都干些什么。孩子是喜欢网络社交,还是喜欢网络游戏?他是自己玩,还是和好朋友相约一起?这背后的原因映射出孩子的不同需求,父母想要更好地解决孩子的网络使用问题,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并且不要急于给孩子贴标签。  相似文献   

19.
【课题思想】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学科“辅助式”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任务型学习,“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名字叫父母皆祸害。它还有个英文名Anti-Parent,直接翻译的话,就是反父母。小组成立仅两年,已经拥有一万多名成员,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父母皆祸害这五个字我们不能简单地望文生义,认为那是一群大逆不道的孩子的不孝之言。小组的首页上一语道出了小组的真正用意: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为的是个人向社会化进一步发展,达到自身素质的完善。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