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了解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的适应性现状。方法:采用自编的开放式问卷和个案访谈的形式对成都市石室双楠实验学校的不同性别、教龄和学历等的教师的适应性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1.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的适应性总体普遍不高,特别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方面,超过50%的教师感觉完全不适应;2.男教师比女教师的适应性好;3.教龄越长的教师的适应性越差;4.中学和小学教师适应性差别不大;5.教师所教授的科目不同,教师的适应性也有一些差异;6.学历越高,教师的适应性越好;7.新进教师和原有教师的适应性差别不大。结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的适应性普遍不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九年一贯制是指小学和初级中学联体办学,使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一个连续、系统、整体的一种办学模式。作者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查,找出九年一贯制学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既相对分段又连贯一体的九年一贯制管理体制;完善教师管理与评价机制;建立九年一贯制学生成长评价体系;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改善九年一贯制运行状况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京16个区(县)13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调查发现:一是部分一贯制学校办学受一校多址条件制约;二是学校人力资源统筹管理难度较大;三是超过八成一贯制学校实现了小升初对口入学;四是与一贯制相配套人才培养核心环节改革相对滞后;五是针对一贯制单行评价标准缺失;六是在一贯制学校框架下公办、民办校共同发展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七是与一贯制协同的内外部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等.针对上述现状和问题,并从政府和学校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九年一贯制办学是新时期教育综合改革所倡导的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新模式。九年一贯制办学的难点在课程管理。加强课程管理,有利于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实现九年一贯制的初小衔接;有利于深化校本教研,推动校本教材开发;有利于现代教育目标的统整。实践中,九年一贯制教学模式下,课程管理面临一些瓶颈:课程层面形式上的对接阻碍中小学教学无痕对接一体化的真正实现;不同阶段课程管理不一致直接制约学生中小学阶段衔接的实现。实施有效课程管理应注意:优化课程的组成结构,充分发挥各部分课程作用;积极探索初小衔接内涵,逐步体现学制优势;积极培养教师专业素质,发挥教师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乡村小规模学校新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新任教师教学适应性,结果显示,教龄较高的教师教学适应性高于教龄较低的教师;师范类特岗教师的教学适应性高于非师范类特岗教师;班主任教师教学能力高于非班主任教师;任教一种科目的教师教学适应性高于任教三种以上科目的教师;任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一致的教师专业知识能力高于任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的教师,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立,年级、年段间的衔接问题尤为凸显,教育教学交接管理制度,成为突破这一管理瓶颈的主要手段。借助交接管理内涵的界定及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现状的细致分析,梳理出适应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知识、师资发展、育人目标、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衔接策略,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全程无缝衔接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北京市D区在学区制基础上推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改革。一贯制学校发展呈现出:中学、小学法人合二为一;学校从改革初期的中小学共同开展活动为主转为介入实质的课程教学管理;改革使获益学生规模扩大;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趋势明显等特点。同时,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硬件条件限制和使用限度、学校规模扩大而产生的管理难度等问题突出;不同学校干部教师在一贯制办学理念和独立自主意识等方面差异较大、自我封闭和依赖心理共存等问题也影响着学校的深入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建立区域九年一贯制办学校长联盟,给校长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和问题解决途径;启动区级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关注学生质量;充分发挥学区专家指导委员会及骨干教师的作用,给教师更多个性化指导;通过放宽教师招聘政策、生源预测及借助周边教育单位资源,解决小学面临的教师困难和生源问题;制定与实施多元化的教师与学生教育支持项目,推进学校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中学英语教学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难题,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也日渐成为21世纪初各地一线教师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我国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具有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内部进行英语教学衔接研究,其意义有: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应英语新课改的需要;丰富和发展英语教学衔接理论以及提高整体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九年一贯、联体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年一贯、联体办学”的现状 1.我区“九年一贯、联体办学”的概况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撰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制,最好的当然是九年一贯制了。”在基础教育面临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情况下,1995年我区在八十年代试点的“两条龙”的基础上创办了昆明、辽阳、黄兴、江浦与育鹰五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至今已有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相似文献   

10.
德清县就许多农村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研究,以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办学优势,促进全县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发展。其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为此,我们于2005年4月份就此情况作了调查,现报告如下:一、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原因和方式目前,德清县共有10多所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在农村11个乡镇中,就有9所。由于一些乡规模小等原因,乡中学和乡中心小学在多年以前就合在一起,至于这些学校真正实行九年一贯制,一些大的乡镇的学校和县城的民办学校中小学合并实行九年一贯制,以及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办…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取西藏地区353名中小学数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探索西藏中小学数学教师认识信念的现状和背景因素差异。研究发现:西藏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认识信念总体上呈进步倾向,在教师自身认识信念上则存在显著的学校位置差异,并且职称对数学教师的数学认识信念、教龄对数学教师的学生信念、学历对数学教师的数学学习信念和数学教学信念均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钱晓敏  范勇 《中学教育》2022,19(1):54-62
家庭作业是连接家校的重要桥梁,也是引发家校冲突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家庭作业检查为切入口,分析冲突中教师的行为与动机,查探教师实施家校合作活动的能力和态度,并以此提升家校共育实效。通过对我国东部某S市820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1)教师应对家校冲突问题的行为表现总体较好,主张对话化解冲突。(2)教师对待家长个人意见态度矛盾,徘徊于"服务提供商"和"专业人员"身份定位之间。(3)教师认可作业检查的本质在育人,但部分教师动机水平较低。(4)教师关注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赞同家长灵活参与作业检查。对此,学校需要建立机制,提供有效支持与指导;教师需要与家长有效对话,积极承担教育职责;家长需要信任教师,有效发挥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3.
This mixed‐method study examined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ctors of teacher collaboration. Limited research exists that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 collaboration, and surprisingly little work explains the ways in which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influence teacher collaboration.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 sample of 118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six schools in a northeast urban school district, an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administrators in each school. Three schools were in their second year implementing the Responsive Classroom ® (RC) approach, and three schools were comparison schools. Teachers reported collaborating approximately once or twice per month, generally with fellow grade‐level teachers about student‐centered topics. Teachers in RC schools reported more frequent formal collaboration than comparison school teachers. In regards to predicting teacher collaboration, teachers who used more RC practices and/or resources reported collaborating more, valuing collaboration to a higher degree, and perceiving greater involvement in school decision‐making, controlling for whether they taught at a RC school. Also,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related positively to teacher collaboration. The current study add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eacher collaboration and its antecedents, contributing uniquely to the literature on how a school‐wide educational initiative is associated with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schoo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ir collaborative behaviors and beliefs.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河北省特教学校九年制义务教育尚未全部普及;(2)市属特教学校生源充足,县级特教学校视障、智障学生生源紧张;(3)县级特教学校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4)特教师资女性远远多于男性,整体的专业化水平低,但大多数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工作安心.此外,就如何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受教育的状况以及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程黎和郑昊(2017)设计的中小学创造性课堂环境评估表(教师版),调查发现中小学数学教师感受到的创造性课堂环境因素分为六个维度:(1)教师给予学生的支持;(2)教师对课堂的领导掌控力;(3)教师放权;(4)学生之间的关系;(5)促进学生间的交流;(6)提高学生的凝聚力。中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的领导掌控力和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在学历、职称、学段、学校类型和教师所获得的荣誉上都有显著性差异。初中数学教师在给予学生的支持、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及教师对课堂的领导掌控力等维度上都优于高中与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师更重视放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表现,而高中数学教师则相对较少放权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的教师对于课堂掌控及放权让学生表现上优于其他类型的教师,未获得荣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各方面都略差于获得过荣誉的教师。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对课堂的领导掌控力、放权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与学生间的关系、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以及提高学生的凝聚力这些维度上都比其他学历的数学教师更好。高级教师放权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对课堂的掌控力以及给予学生的支持和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上都比其他级别的教师更好。重点学校的数学教师在创造性课堂环境的各个维度上都优于普通学校的数学教师。女教师给予学生的支持以及促进学生间的关系与交流上要优于男教师,男教师在对课堂的掌控力、放权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及提高学生的凝聚力上比女教师稍有优势。这些结论对引导和干预中小学数学教师积极营造创造性的课堂环境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主要对广西农村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其教学自主性的现状。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自主性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教师拥有自主教学的能力;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自主性在学历、教龄、婚育状况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对此,国家、学校应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收入水平,完善教师责任标准;教师应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学校应开展多样的创新教学教研活动,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7.
考察表明,我国“普九”后的西部民族地区存在着学校负债严重、教师收入偏低、班额和校均学生人数太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效益低下等问题。主要是“普九”是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的,国家“普九”经费数额远远不够,许多学校是迫于压力而借债“普九”等。  相似文献   

18.
In China, the 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 (USP) is a community of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D) for teachers, involving teacher educators who visit schools. This study explores teachers’ personal factors, school working conditions, and principal leadership in order to explain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learning when they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training program. Using a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375 teachers from 12 primary schools in Shanghai participated. Their learning performances are measured by changes in their teaching quality as evaluated by their students.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 that teachers generally receive higher scores on teaching quality after the program than before. Three factors are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in quality: teachers’ educational level, the extent to which teachers feel emotional pressure in their profession, and the support from their school principal.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leaders and policymak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李秉中 《教育研究》2005,26(5):83-86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不仅存在区域差别和城乡差别,还存在同一区域内校际之间硬件条件和生源状况的差距以及教师待遇差距。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直接导致学生所接受教育质量的差距和学生发展机会上的不平等。实现西部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贵阳市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主要措施包括:改造初中薄弱校;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制度建设;推进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招生方式改革;加强农村中小学和农民工子女学校建设;完善校长职级制度和教师聘用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