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五朵金花>上映至今已近四十四年了,可惜作为大理人的我们,对这部影片的产生、创作和拍摄过程却不甚了了.当年参加和协助创作的当事人很多已经作古,很多有价值的创作资料在"文革"中也大都丢失,近年偶见报端的有关报道,据当事人说既不全面完整,也存在不实之处.基于此,笔者采访了当事人张树芳同志.  相似文献   

2.
雪冬 《世界文化》2008,(7):34-35
心情沮丧的肯尼斯·鲍尔德温从旧金山市的金门大桥上一跃而下。他在那一瞬间首先想到了什么?以下是记者的采访和当事人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淮茗 《寻根》2008,(5):86-89
对于八股文,明清时期及近代学人的评价都是带有感情的,毕竟他们有不少人是当事人,这种文体曾经和他们的命运十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然,所处时代不同,人们的立场和角度也就各异。  相似文献   

4.
拍卖行为,是以最高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说到底是市场交易行为,因此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并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使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政策法规,转化为拍卖各方当事人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最终突出拍卖企业在构建诚信交易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根据本人多年从事文化行政执法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感到,常常是当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刚要对一些违反文化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当事人进行文化行政处罚时,一些人由于利益的一致,自发地或受煽动纠集形成一股阻止执法的势力与文化行政执法人员相对抗,阻止文化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进行。文化行政执法人员在查处文化市场中的违法违规事件中,  相似文献   

6.
刘畅 《世界文化》2009,(7):32-33
所谓“大卫综合症”是指一种世界顶级艺术品所引发的症状,它会使当事人心跳加速、头晕目眩,甚至昏厥、不省人事。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圣经》中英雄为原型,创作出著名的塑像((大卫》。在米氏之前,利用大卫这一题材不乏佳作,多纳太罗雕过符合《圣经》传说的少年大卫,委罗基奥也有以身披铠甲的武士创作的作品大卫,他们都是凯旋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7.
淮茗 《寻根》2005,(2):45-48
对一般公众而言,董康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字眼,远不如梁启超、王国维、胡适等名字来得响亮,即使是学有专攻的青年学子们,也未必人人都了解。不过,无论是站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史还是学术文化史的角度看,这都是一个很难绕开的重要历史人物,其人其事还是有很多可说之处的,刻意的回避只会因噎废食,并不是一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特别是在当事人早已去世,  相似文献   

8.
<正>在许多国人眼里,孤独是一桩坏事,有些人更是习惯为别人的眼光而活,抵制孤独未必是因为自己的需要,而是生怕别人觉得自己形单影只,面子上不好看。到稍微上点档次的餐厅吃饭,很少会见到独食客,西餐已是如此,更别说强调热闹围餐的中餐。所谓"其乐融融",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就是一大群人围坐,喧嚣如菜市场。可是,喜欢热闹未必是合群,或许只是因为恐惧,是因为自己没有沉静下来的能力。孤独也未必是坏事,如果当事人甘之如饴。  相似文献   

9.
乔伊 《世界文化》2007,(9):21-22
在美国庞大的律师群体中,有一位外貌丑陋却口碑极佳的女律师,她的名字叫科尔。在法庭上,她扭曲的容貌常会引起众人的惊讶甚至恐惧。但是,这位丑陋的女律师,却以渊博的学识和言辞犀利的口才,以及咄咄逼人的气势震惊四座。为无数当事人打赢了官司。  相似文献   

10.
吕超 《世界文化》2014,(9):38-40
<正>拉丁美洲的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巴尔加斯·略萨曾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马尔克斯甚至是略萨孩子的教父。但自1976年的一场斗殴事件之后,二人却反目成仇,三十多年没有交往。关于其反目的原因,两位当事人及其家庭成员都讳莫如深,没有发表任何评论。如今,马尔克斯已于2014年4月离世,反目之谜的真相唯有在世的略萨能够解答,但这一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笔者在这里探讨两位文豪的恩怨往事,绝不能简单归类为一个文学的八卦话题。毕竟,事件背后折射出作家的性格特征,而了解这些,对于我们分析其作品也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光绪十年(农历甲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多事之秋。这一年里,除了发生中法军事冲突之外,在清廷内部还有和战之争,甲申易枢,恭王下台,醇王执政,内政外交,事变迭出,真令人目不暇接。以至于当事人回首这段往事时,得出了“由是而有甲午朝局之变,由甲午而有戊戌政局之变,由戊戌而有庚子拳匪之变,由庚子而有辛亥革命之变,因果相乘,昭然明白。”①可见,甲申年乃是晚清历史上发生转折的重要时刻。  相似文献   

12.
做丈夫的可能到了炎炎夏日都想不起来把家里的空调器修好,一位妻子也可能会忘记准备好丈夫到外地开会需要的行装——虽然从一个星期前他就反复对她说这次会议对他有多重要…… 如果情况一直这样下去,失望便会演变成绝望。失望情绪对婚姻的伤害远远超过当事人的想象,它不仅会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小幽默好消息、坏消息一位负责离婚事务的律师告诉他的当事人:“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什么好消息?”“你妻子对你的未来遗产没有要求,其中包括这座住宅。”“那坏消息呢?”“离婚后她准备嫁给你爸爸。”(馨雅编译吹牛“我父亲做的稻草人太棒了,他的农场周围3...  相似文献   

14.
古人集中收录有大量应乞而作的诗歌。此类答诗着重体现出古诗的社会媒体性特征,即应交际而产生,以传播为导向。在内容上,应答类诗歌凸显出古诗鲜明的纪事性特点,其细剖本末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乞诗人希望借诗来记事、发声和留名的心理期待。除当事人乞诗外,物、景索诗也是一类常见现象,物、景在应答类诗中既是创作选拣的诗材,随之也成为能主动求诗索句的主体,这是诗人融乞诗入主观创作,将物、景纳入自己应答对象后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文化年鉴》2009,(1):154-155
《深度105》这是一档大型深度报道和评论专栏节目,由“天下事”、“非常道”、“说旧闻”3个板块组成。“天下事”反映新近发生的、引起人们关注的新闻事件;“非常道”锁定新闻热点,就某一有争议的事件或话题,请新闻主人公发言,表明自己的独特观点;“说旧闻”则紧扣当下的热点,揭秘历史事件,展示珍贵史料,采访当事人、知情者、专家,再度挖掘鲜为人知的故事。栏目获得良好的收视效果,在同时段索福瑞全国27城市的收视排名中名列前茅,荣获第17届上海新闻奖名专栏奖。  相似文献   

16.
康弘 《世界文化》2005,(3):23-26
在人类历史中曾经历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其中有海难、地震、火山、瘟疫等,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毁灭性的威胁。面对强大的自然界,生命是那样地脆弱和渺小,常常被各种突如其来的灾难毁于一旦。但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还有一种更加强大的武器能够与灾难对抗,那就是人类的精神与灵魂,人类正是靠着一种信念与坚强不息的精神,战胜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从而将生命延续至今。而人类的灵魂却常常要靠作为人类理想的艺术去拯救。这也是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的天灾人祸之后,艺术依然不朽的原因所在。绘画艺术在一开始是以记载和描述历史及心灵事件的功能出现的,它能够激发和唤起人们对于当下美好生活的热爱。在世界绘画史中,我们随手就找到了以下这样一些记载灾难的画作,我们在震惊那样的灾害出现和怜悯当事人的同时,也在庆幸自己的存在和企盼噩梦不再回来。  相似文献   

17.
两个西湖     
郑休白 《大理文化》2013,(10):75-76
浙江杭州有个西湖,云南大理洱源也有个西湖。一个是平原湖,一个是高原湖。一个身居闹市,一个熨帖乡野。杭州西湖是一首沉郁顿挫的抒情长诗,洱源西湖是一曲辽阔空旷的高原神曲。长诗缠绵,神曲幽深。杭州西湖是一位风流倜傥的鸿儒,洱源西湖是一个放浪形骸的牧童。鸿儒可敬,牧童可爱。杭州西湖是一位时尚华美的淑女,洱源西湖是一个素面朝天的村姑。淑女典雅,村姑质朴。杭州西湖是一位身居庙堂的高官,洱源西湖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苍山是大理的魂魄,那洱海就是大理的情怀。洱海,是大理的"海",是云南的"海",是中国的"海",是世界的"海",是生命的海,是爱情的海,是艺术的海,是梦想的海,更是众神守护的"灵性之海"。洱海是温柔的,是那种丝绸般的温柔,琴瑟  相似文献   

19.
冯娅 《世界文化》2012,(5):16-18
一"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伤的冬日。"狄更斯如此评价他所生活的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确实,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福祉同时,也产生各种问题,恶劣的公共卫生状况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大理文化》2010,(5):3-3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五月是青春的,五月是激情的,五月是朝气蓬勃的。回顾去年冬以来,我们遭遇了西南百年一遇的大旱。小春歉收,小河断流,湖泊干涸,人畜饮水困难。令人揪心!我们祈盼以后的日子风调雨顺、物阜民丰。雷平阳是近年来在中国诗坛迅速崛起的诗人。他的诗歌是记忆的伤怀和大地的赞歌。他的写作,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