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讲起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有的老师讲起来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如坐针毡。有的老师一走进教室,学生就围上来问这问那,亲亲热热;有的老师一出现,学生却惟恐避之不及。凡此种种,原因何在?我们认为这就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教书是个见仁见智的事也是一个显示教师水平的事。一篇同样的课文,有的老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听得兴味盎然;有的老师讲得淡而寡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笔者认为,这与教师在工作时是否有自己“心灵”的参与并是否能调动学生“心灵”的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  相似文献   

3.
同样的课,有的教师讲,娓娓动听,似春风化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而有的教师讲,则平铺直叙,词汇干瘪,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究其原因,不仅与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背景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有些教师没有把握住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也就不能处处时时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做到巧言善譬,旁征博引,声情并茂,以此增强教学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乐趣。  相似文献   

4.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住学生."教师如果上课"语无伦次,口齿不清",学生就会学得愁眉苦脸,昏昏欲睡,影响课堂效率.反之,如果教师讲起来形象生动,把人物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学生自然听得津津有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无形之中对学生有示范的作用.学生会模仿老师读课文,模仿老师说句子,模仿老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我们语文老师的语言必准确明白,符合语法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教师处理学生违纪事件或化解同学间矛盾时,批评教育是不可少的手段。但同样是批评教育,结果往往截然不同:有的学生虚心接受,积极改正;有的却与老师“顶牛”,而且后一种现象时下颇为常见。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学生的“顶牛”现象呢?  相似文献   

6.
黄启彬 《教师》2012,(4):115-115
1.改变思想。不断学习,打造知识魅力 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评价:喜欢某老师或者不喜欢某老师,喜欢某科目或者不喜欢某学科。事实上,确实如此。就在前几天,我们有位班主任拿了一篇学生周记给教导主任看,该学生是优秀学生,其主要内容是她一上数学课就想睡觉,她在文章中大呼,谁来救救我?同样的内容,有的老师讲得学生津津有味,恍如亲临;有的老师讲得学生索然寡味,昏昏欲睡。某学生非常崇拜某位老师,不是惊艳于她的美丽,  相似文献   

7.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校园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组镜头:有的老师,因为学生敬重他(她),见面就会主动向他(她)打招呼问好,并喜欢上他们的课。他们常常一呼百应,学生对他们“惟命是从”;而对有的老师,学生总是躲着他她),尽管他(她)“发号施令”,却没有几个人响应。 同样是老师,为什么学生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其实,这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吸引学生。 这里的人格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气质、能力等的总和。为什么这些因素会起这样大的作用呢?这要从教师的劳动特点说起。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的劳动…  相似文献   

8.
批评学生也许是沟通中最常见、最难处理、甚至是最令教师头痛的一个问题。经常困惑于同是一个班集体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学生就能很好地接受老师的批评,而有的学生却不能接受;同是任教一个学科,为什么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就能很好地接受,而有的教师的意见学生就不能接受?  相似文献   

9.
同样的课,有的教师讲,娓娓动听,似春风化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而有的教师讲,则平铺直叙,词汇干瘪,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究其原因,不仅与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背景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有些教师没有把握住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也就不能处处时时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  相似文献   

10.
<正>首先声明这不是个案,而是本人对教育活动、教师职业的一种反思。教育是一项高贵的事业,也是一项辛苦的职业。大家每天都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每位教师都倾心付出,而回报和收获却大相径庭。同样的学生见到有的老师绕道而行,而见到有的老师则早早的打招呼;有的老师在节日期间总会收到在校或已毕业学生的诸多问候,而有的老师就显得格外孤独和冷清;有的老师总会有好多学生来看望,有的老师在课下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大量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却往往是事与愿违,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有的教师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偏差时 ,教师要及时运用批评这一重要的教育手段 ,促使其健康成长。正如庄稼长了杂草要及时铲除一样 ,批评也是爱护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 ,批评不是一味地指责、训斥 ,更不是挖苦、嘲讽 ,甚至于体罚。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处于中心地位 ,承受批评的心理差。有时老师说几句严厉的话 ,他们就会受不了 ,认为受到伤害而消极起来 ,甚至采取极端方式。因此 ,在新形势下 ,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 ,一定要注意批评的具体方法 ,讲究批评的艺术。一、批评要注意场合一般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学生。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激发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教师备课详尽,课堂上口若悬河,大讲特讲,倾其所有,面面俱到,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叶圣陶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同样的一篇课文,有的老师讲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妙趣横生,课堂气  相似文献   

14.
考试的主要目的 ,不是看学生知道些什么 ,而是看学生用知识来完成什么 .但目前高中数学考试却很难达到这个目的 .同样的问题这次考过、评讲过 ,下次再考又会出现同样的错误 .试卷评讲课上老师常常会大发雷霆 :怎么回事 ,讲过了还不会 ,才考过又错了 .屡考屡抱怨 ,屡抱怨屡不会 ,试卷做完了谁来评讲更有效 ?1 把试卷教给学生评讲的做法源自“一句话”我和学生闲谈时 ,说起了他们屡考屡不会的烦恼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固执己见” ?没想到学生一句话帮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老师 ,那都是你想出来的 ,不是我们想出来的” .真是一语指点了…  相似文献   

15.
正一、发现问题有的题目老师已经讲过几遍,但学生还是做错;有的学生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却依然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等老师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会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二、分析问题出现上面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做完习题后很少进行反思,不能对知识系统和数学方法进行归纳。因而,预防错误和纠正错误,就贯穿于数学教学和  相似文献   

16.
FLASH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FLASH课堂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明明白白,学生听得清清楚楚,但在实际运用时却不知所以然,不知该从何人手及如何操作。笔者也常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难道是老师讲得不清楚,还是学生根本就一点都听不懂?其实都不是。虽然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和表达以及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和理解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常常看见有些幼儿园老师在孩子做了错事以后,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把孩子叫到跟前,板起脸孔批评一顿,然后才讲些道理。我以为这样的批评方法并不好,一是这时有些孩子往往对老师的批评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错在何处;二是有的孩子即使感到错了,但也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批评,对老师的训斥会产生抵触情绪,后来老师虽然讲了道理,他也难以听进去;三是这样不给孩子以想和说的机会,教师的批评也有可能出偏差。所以,  相似文献   

18.
批评的艺术     
作为一名教师,批评学生的事是经常遇到的。有的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可有的学生受了批评后,却  相似文献   

19.
<正>教书,对任何一个老师来说都不陌生,但是教好书却是让很多老师都会头疼起来的一件事。我是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发现语文课堂是一门五花八门的课堂,是一个戏台,也是一个舞台。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满腹经纶地向学生抛付,自认为自己讲长篇大论定能吸引学生,然而恰恰相反,有的学生会听得打瞌睡,就像教师专门为之弹奏的催眠曲一样。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没有投入课堂,那么这就是一堂很失败的课堂。怎样才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  相似文献   

20.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有的教师上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有的教师上课,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原因何在?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教师教育方式的问题,本文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研究,望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