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才能让农民深刻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促使其自觉践行生态伦理观,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中,存在培育体系不健全、培育方法陈旧单一、农民对生态伦理意识培育的价值认识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体系、丰富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内容、利用大众传媒宣传生态伦理知识等举措提升农民生态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高旭国和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闫慧霞撰写的《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学创作研究》一书,由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别开生面的导论书的导论有两种功能,一是就书的内容本身而言的,即导论是对书的主体部分所做的必要铺垫;二是就读者而言的,即导论是对读者阅读本书所做的一种导引。无论是出于何种考虑,好的导论都应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并且与正文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学创作研究》的导论突出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权主义者以"自然"与"女性"之间的同构性为逻辑起点,深刻阐明了生态危机的根源与"父权主义"文化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因此,生态女权主义者拒斥"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以"女性原则"的包容性来克服"父权主义"的"反生命性",从而实现自然和女性的解放,但这种化解矛盾的路径探讨依旧停留于理论批判和"伦理批判"的层面。  相似文献   

4.
日前,广东省正式出台《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办法》。从今年起,广东省财政将每年安排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对生态功能区给予补偿和激励。据初步测算,2012年符合条件的生态功能区县(市)平均可比非生态区多获得2000万元的一般转移支付。根据《办法》,广东省财政将从今年起每年安排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对生态地区给  相似文献   

5.
正中捷建交70周年庆祝活动上,刚刚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袜子精灵"——《奇怪的袜子精灵》《袜子精灵回来了》《永远的袜子精灵》,送到了现场嘉宾的手中。捷克总统泽曼、捷克文化部长很高兴地给三本书签名,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6.
精神生态批评是生态批评的一个次域,也是生态批评向人类精神领域的拓展。本文试图从精神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从一战带来的信仰的崩塌、美国梦的幻灭、消费主义及人的物化,人与人之间及人与内心世界之间的疏离等方面分析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而揭示"爵士时代"的精神危机,以及给当代人类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虽然人们都承认法国女权作家德奥博纳首先创造和使用了"生态女性主义"一词,但英语国家生态女性主义学者圈极少对德奥博纳深入研究。实际上德奥博纳对于生态女性主义是有全面阐述的。本文从德奥博纳有关生态女性主义的两部著作《女性主义抑或死亡》和《生态女性主义:革命的还是变异的?》的法文原著入手,探讨德奥博纳如何提出"生态女性主义"概念,如何将生态斗争与女权斗争结合在一起,如何思考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等问题。德奥博纳把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和运动描述为全面彻底的革命,并用"变异"来表述这场革命。  相似文献   

8.
张露露 《文化学刊》2023,(8):101-104
王安忆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一直贯彻生态意识,尤以生态主义伦理精神为显。本文通过对王安忆小说文本中的道德意识和伦理精神的解读,发现其主要的内核特质有“伦理生态人”精神、“道德实践人”精神和“人类人”精神。而其内核特质的价值取向是精神层面的探讨和启发,展示了当代作家对于生态自然环境的密切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对人类终极生存环境的人文关怀,从而积极引导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前沿话题 ,它主要思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 ,不同于传统的人与社会的道德概念。在以往有关生态的美学研究中 ,大都孤立地谈论生态中的美学构成或生态思想 ,虽然联系了人 ,但没有联系人的行为和动机与生态所构成的伦理关系。以崇尚自然为基本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蕴涵着深刻的自然生态观 ,同时也体现出以关注自然界中的人为鲜明特征的生态伦理精神 ,这与当代环境伦理学所阐述的思想具有相通之处。中国人的审美世界事实上是以生态伦理为依据而形成的一种宏大的、整一的、体现出人文内涵的精神境界 ,它通过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两个层面体现出来。当代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的根源还在于美学 ,在这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这一优秀美学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梳理和深入发掘。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生态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王诺先生给生态文学下的定义是:"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简明的定义是:生态文学是一种反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之关系的文学。一在我国,生态文学没有明确分类,只有一些较模糊的界定。比如水文学、森林文学等。"生态文学"的关键是"生态"。这个限定词的主要含义并不仅仅是指描写生态或描写自然,而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撰写的一部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书中蕴含着中国古代有关生态方面的思想。本文将从《淮南子》中出现的林木、渔业、家养和野生动物资源的三个角度,探讨其中有关农业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这对当今时代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女性创作,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创作,以集群的方式展示出道家生态思想的和谐之美。女作家在"物我齐一"的生态情怀、守愚为智的生态人格,以及"见素抱朴"的生态伦理等三个向度上对道家生态思想的传承和哲学思考,不仅显示了女作家对传统道家文化的回溯和坚守,构建了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相融、人与人平等互爱的传统美学基础上的生态乌托邦,而且女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反过来阐释、丰富了道家文化的内涵,赋予道家思想与时俱进的现代意义,显示了道家文化与新时期女性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读着徐刚先生的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成长起来的。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有份量的对生态高度忧思、极度关注、时刻警醒人们的一篇具有震撼力的作品。后来,我又读过李青松先生的好多生态文学作品,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写北京公园里的笼鸟文化的作品,题目是《鸟语落寞未成歌》,描写的是现在的水泥、楼厦之林里,寂寞的花开、落寞的鸟语。这些作品影响着我对林业的钟情、热爱,对生态的忧思,给了我很多思想上的积  相似文献   

14.
女性的解放和自由度是衡量一个族群组成机制和结构合理和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和尺度。中国古代的《西厢记》、《红楼梦》和《水浒传》等经典名著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全方位文化内蕴。其中爱情、婚恋伦理也是一个重要命题。其间《西厢记》里所展示的对于女性对于爱情自主的伦理主题,和《水浒传》对于女性的性别歧视,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上的伦理悖论:囿于几千年形成的封建礼教铁桶一般的藩篱之下这样既定的文化准则,决定、也预示了崔莺莺有限度的爱情理想仅凸显了人性的精神能量,但结局就像《牡丹亭》《倩女离魂》之类的作品一样,仅限于可能实现的前景,更有可能会接近于"宝黛"和"杜十娘"式的典型爱情悲剧结局,《水浒传》对于女性诋毁性的描写和固定"男尊女卑"性别角色的道德宣教就是一个可参照的警示性的对立的社会基准伦理示范。所以有时艺术所展示的除了对现实生活的摹写,有时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或者是对于人本能的精神意志与现实关系相矛盾的迷茫、困惑。而把《西厢记》和《水浒传》在"性爱—婚恋伦理"方面内容的互相比较,可以展现出中国古代伦理的特定性质和其艺术表现上深刻的美学呈现。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观照现实,反哺现实,阅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在于引人深思,给人启迪。英国当代文学家多丽丝·莱辛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之一,在其《裂缝》《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幸存者回忆录》等系列科幻小说中,以寓言式手法讲述了人类所面临的种种生态危机。这既是对当前全球生态状况的真实写照,又展现了她对人类社会面临生态危机的深忧之情,而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法,即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我国正大力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西双方应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人类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2021,(3):36-38
章治萍 上榜词:无独有偶,或许是我对自己的诗最理想化的希望.我永远成为不了"惟一",但我一直不计后果地努力跟随在"惟一"的后面.不论是自然诗歌,地理诗,还是生态诗.其生态诗代表作有早期的长篇系列组诗《青海地理诗典》与近期的长篇系列组诗《鸟影,或者其它》等.  相似文献   

17.
王姝 《文化交流》2017,(12):37-40
正由《欢乐颂》开启的中国式"季播剧",在都市青春时尚剧的市场定位中,贴近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以人物的成长为中心,立足本土传统,围绕恋人、父女、婆媳、朋友关系,在磕磕碰碰中揭示家庭伦理冲突,隐含价值观的内在引领——"季播剧"《欢乐颂2》今年6月在热热闹闹吃火锅中落下帷幕,"五美"各自举起酒杯,纷纷给自己在这一季里的人生作总结、提希望,也给第3季留下许多情节线索与发展空间。尽管《欢乐颂2》在第1季普遍受好评的基础上高开低  相似文献   

18.
<正>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宣布在某些地区实施强制和严格的保护。文件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根据文件精神,到2020年底,中国应该明确定义"红线"。鉴于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安全形势相当严峻,生态"红线"是"底线"和"生命线"。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红线"战略将覆盖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防风固沙效果以及容易发生的水土流失,沙漠化和盐渍化的生态脆弱地区。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化》2006,(6):F0002-F0002
李振南,浙江乐清人,研究员,系中国林业文联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东清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多年从事林业,园林,风景,旅游,文化等工作,以其对生态的倾情与关注,发表生态文学作品90多万字,发表论文26篇,并先后出版了《雁荡山印象》、《乐清树木奇观》、《雁荡山风景研究》、《大地印象》等多部著作。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初步介绍、分析了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及其表现和危害,用旅游伦理的眼光来看待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并着重指出旅游生态伦理观念的树立是内化旅游业外部不经济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