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音乐中的节奏变幻无穷音乐节奏是指音乐中声音强弱、长短的配合、对比、反衬、联系等千变万化而有序的组织形式。正是这些长短不同的节奏,被音乐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美妙的音乐。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是有生命的。从古至今,没有一首音乐是完全相同的,仅从这点你就能感受到节奏的美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音乐美 ,不是因配乐歌唱而获得的 ,其语言本身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和押韵就是一种音乐美  相似文献   

3.
诗歌的音乐美,不是因配乐歌唱而获得的,其语言本身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和押韵就是一种音乐美.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人类精神的寄托,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 命力的源泉,也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的 意识是很强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欣赏 水平,使幼儿体验到音乐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的美;同时使幼儿 的节奏感、表现力大幅度提高。因此,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去 感受和体验音乐中不同的美,提高他们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我们利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节奏又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使幼儿能体验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针对幼儿的节奏训练,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不高的学习特点,采用简便而富有趣味的  相似文献   

6.
音乐的节奏与大自然同步,与生命活动同步,与人的感情活动同步。节奏存在于一切音乐的结构、形象、情节、语言之中,一切形象与形式的优美、和谐,都与准确、巧妙地处理节奏紧密相关。不论是简单的儿歌,还是复杂的复调音乐都离不开节奏,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我们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这里,我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节奏训练音乐是生活形象化的反映,她无不呈现着节奏美。音乐是由高低、快慢、轻重、急缓的不同音响构成的听觉节奏。学生学习节奏的特点是从生活实际中来,因而指导他们动手、动口、表演、体会是…  相似文献   

7.
音乐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音乐节奏教学应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打开心扉,欣赏、感受与表现音乐的节奏;紧密结合学员的教学实践和生活实际,探索音乐中的不同节奏表现手法;共同探索新形式的节奏教学方式,再创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关。  相似文献   

8.
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而旋律却不可脱离节奏而存在。”可见,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本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从培养节奏意识入手,强化节奏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通过语言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语言是音乐之根”。音乐节奏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人类语言和生活节奏。在教学中应注重把语言节奏练习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的启蒙,让小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语言出发,感受和掌握节奏,使之逐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例如,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好:“同学们好!…  相似文献   

9.
诗的形式美的本质是音乐美 ,而体现音乐美的关键是节奏 ,节奏使诗朗诵起来具有音乐般的流动感。节奏的两个重要方面 ,即时度和力度的安排是划分节奏、突出节奏的重要因素。只有从微观入手 ,把握好节奏的时度与力度 ,才能把一首诗朗诵好 ,才能真正实现诗的音和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声音的过程 ,在音乐中节奏可以离开旋律而存在 ,而旋律则不能脱离节奏 ,如果脱离了节奏 ,则会面目全非 ,甚至不成为旋律。也就是说 ,在音乐表演中 ,如果缺乏节奏中心 ,那么 ,就只能把它仅仅当作音乐化的噪音来接受。所以人们说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节奏是音乐的动力和源泉。正因为节奏结构和节奏的和谐是音乐作品的基础 ,因此 ,我们在研究和学习一部音乐作品时 ,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结构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想就教学中节奏的训练和纠正学生在节奏方面普遍的缺点 ,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节奏的训练。音乐中总隐藏着动作、姿势和舞蹈的因…  相似文献   

11.
节奏可以离开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却不能离开节奏而存在。所以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骨胳,是塑造音乐形象极其重要的因素。教好音乐,必须从节奏训练入手。节奏是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难点,怎样才能使孩子们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验。 (一)利用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的节奏加以训练音乐节奏来源于自然界,来源于生活。把现实生活中的节奏,更集中地、更典型地用音调表现出来,那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例如,从儿童歌曲《小司机》中可以听到汽车喇叭的节奏,从《请你唱个歌吧》中可以听到杜鹃声声叫……它们都来自于生活。虽然生活中到处都有节奏,但孩子不会自觉地去寻找  相似文献   

12.
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段,具有独立表现某种情绪的功能。没有节奏,音乐就不能表露出活力;有了节奏,音乐才具有生命力。节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并学会表达音乐。从节奏人手,使学生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会更加有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1.从感性上认识节奏。音乐来源于生活,而节奏也存在于生活之中。节奏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充满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走路的笃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教学中,我告诉学生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学生自己寻找节奏。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例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打枪的啪啪声、闹钟的滴答声等。我将这些声音用拍手和敲击物  相似文献   

13.
达尔克罗兹强调:“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接近生命,可以说音乐就是生命本身”。而音乐中最有力的因素就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生命的脉搏”,也是音乐的基本“骨骼”。对少年儿童来说,节奏练习对增强他们的音乐理解力和音乐感受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从动态的“生命的脉搏”去感受节奏和从静态的“音乐骨骼”去理解节奏两方面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从节奏入  相似文献   

15.
诗的形式美的本质是音乐美,而体现音乐美的关键是节奏,节奏使诗朗诵起来具有音乐般的流动感,节奏的两个重要方面,即时度和力度的安排是划分节奏,突出节奏的重要因素,只有从微观入手,把握好节奏的时度与力度,才能把一首诗朗诵好,才能真正实现诗和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在艺术美的王国里,音乐、舞蹈都是美的宠妃,因为它们都有着美的旋律,美的节奏。其实,节奏美并不是音乐、舞蹈的专利,也并不象有人想象的那样扑朔迷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呼吸,行止。自然界的花开花落,燕去雁来,人类社会的分分合合,无不按照一定的节奏来进行。节奏乃是“客观事物(包括人的生命和社会生活等)运动的重要属性,是一种符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王世德主编《美学辞典》P51,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朱光潜先生也说:“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和感情)的传达媒介。”(《谈美书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教学也须迈着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从节奏入手对儿童进行钢琴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务必要重视对儿童节奏能力的培养,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种美育教育,通过音乐,幼儿能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节奏是幼儿接触和学习音乐最重要、最方便的方式,是幼儿最先接触的环节。多元化的节奏音乐游戏活动,带给幼儿多方面的音乐体验,促使幼儿更好地在音乐活动中玩音乐、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并且掌握音乐。  相似文献   

19.
线条节奏是构成书法作品艺术美的重要因素。汉字书写之所以能成为艺术,除汉字的象形性和书写工具为毛笔外,还在于它后来的抽象化是朝节奏、韵律的音乐美方向发展的。书法线条的节奏来源于自然生命运动的节奏,其节奏样式是由书家挥写时控制笔的运动形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是艺术中的艺术。如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情、趣、力?音乐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敲节奏,感受音乐的美""编动作,体悟音乐的情""互交流,体验音乐的趣""巧激励,体会音乐感染力"等策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情、趣、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