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费     
初秋的天,有些热。他走在前面,父亲离他不远,走在后面。"爹,别送了,回去吧。"他回头看了一眼父亲。父亲没作声,继续跟在他后边。"爹,你回去吧,我一个人能行。"他有些催促父亲了。父亲含混地应了一声,停下了脚步。  相似文献   

2.
每月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为了取下落在屋顶的球,一个孩子搬了一架梯子,但惧怕没人为他扶住梯子,便黯然伤神。这时,父亲走了过来,对他说:"孩子,你上去吧,我会为你扶住梯子。"孩子爬得很高,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可以爬得这样高。当孩子下来后,父亲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其实梯子很安全,我自始至终都没有扶过。"  相似文献   

3.
爹已逾知命之年,耳有点背,驼背,腿脚有些不灵便。可是为了负担咱兄妹三人的学费,他不得不操起艰苦的行当——牛贩。从马良山牛市到我家的三十余里石子路,都是爹用脚来来回回走出来的。而爹没有一双像样的鞋。我攒了些钱在集市上为爹买了一双皮鞋,寒假带了回来。爹心疼了:“又费钱了,你娘纳的鞋穿得很舒服,你拿去穿吧!免得来年又费钱买。”爹不肯要,我心不甘:“您活了大半辈子连像样的鞋都没有。”娘也劝爹:“孩子一片孝心,就  相似文献   

4.
100颗父母心     
那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婆婆打来电话:“我最近身体不太好,你们要是不太忙,最好抽时间回来一趟。家里的18亩玉米也该收了,可我一个人收不过来,和你爹也联系不上……”挂掉电话,爱人的眼泪顺腮而下。他哽咽着和我说:“妈刚才说话时好像哭了,看来她最近身体确实不好,爹在北京打工暂时也回不去。如果,自己能扛过去,以妈的性格是不会让我们现在回去的。大半年了,我们只顾忙自己的事,却从未回过家。我看你那儿也离不开人,我刚考完试没事干,我还是一个人回去吧。最好明天就走,越快越好……”  相似文献   

5.
民族英雄林则徐,从小聪明好学。林则徐八岁那年,正月十五那天,邻居家的小伙伴都成群结队地去看花灯,但林则徐没有去。原来这些天他有些贪玩,父亲怕耽误了他的学业,故意不让他出去的。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林则徐心急如焚,他跑去对他父亲说:“爹,邻居叔叔说今晚的灯会非常好看,您带我去好吗?”林则徐的父亲说:“你爱看灯,想出去开开眼界,这是好事,但是你这些天太贪玩,功课都耽误了。”“没有。我学的很好呢。”林则徐急忙说道。“那好,我就考考你,如果你能对上我出的对子,我就带你去。”林则徐看灯心切,一口答应:“爹,您说吧。”  相似文献   

6.
去年开学初,我校邀请已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王志文,回母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当王志文走上台的时候,全场一片安静,原来他是搀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慢慢走上来的。在台上,志文把话筒放在父亲面前,说:“爹,你给大家说几句吧。”他父亲说:“我经常对志文说,你不能指望眼瞎的爹给你什么帮助,你只能靠自己。只要你考上大学,爹就是讨饭也要让你上。”短短几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眼睛都湿润了。志文接着说:“我感谢父亲,他不仅给了我生命,还教会了我怎样做人。他让我知道我没有后路,只有前进,只有选择坚强和勇敢。他是我力量的源泉!”台下掌声响成一片,所…  相似文献   

7.
父亲     
初次离家都十几天了,甚是想家,打个电话回家,是父亲接的。我听到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以为是感冒了。父亲说:“天有点热,问题不大。”我说:“爸,别干了,您年龄也大了,天又那么热,歇歇吧!”“行,娃。爹知道了,你就安心学习吧!缺什么东西吗?”“不缺,我挺好的,打个电话回家,报个平安而已。”我赶紧说。“那就好,没事就挂了吧,有事再打电话。”父亲现在的工作是钢筋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建筑队的。父亲都50多岁的人了,可还是在为生活奔波着。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当过5年的兵,复员回家后被分配到了镇水利局打井队工作。父亲同另一名同志共同负责一…  相似文献   

8.
    
雨还在下,到处一片汪洋。我急忙摘下门板推到爹的眼前,冲站在齐腰深水里发呆的爹喊:“爹,快坐上吧!”“你坐吧!”他用手捋了把花白须发上的雨水,头也不回,跟谁较劲似的。“我年轻力壮上去坐,你推我?”我和爹从来就不对脾气,抬扛拌嘴经常事。他说我是他给惯的。洪水快要淹没了窗台。“快走吧!爹,想魂呀!”我没个好气。“那,也抢点东西带走吧,拣值钱的!”我知道拗不过他,只好趟着水进屋,从老柜上摸起那紫褐色的老钟,放在门外的门板上,老钟够顽强的了,还咔咔地走着。爹宝贝似的把那台14时的黑白电视机挟在腋下,  相似文献   

9.
在《艺术人生》节目中,朱军讲了一段他父亲的往事,台下很多观众是流着泪听完的。10年前朱军的父亲还在,那时候是《艺术人生》策划最紧张的时候,朱军难得有机会能够回去看他,所以父亲晚年,朱军基本没在身边。想让父母进京小住,他们不肯。朱军打电话,他们总说:放心吧,一切都好,好好工作,我们看着你呢。朱军每次回去也就那短短的几天时间陪伴他们。  相似文献   

10.
三个字     
<正>在家中,母亲永远比父亲更唠叨。母亲说过的那一堆话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意思,只不过是有时换了种说法而已。而时常在远方的父亲不懂得说那些"抒情"话语,在他那里,有些话、有些字眼是怎么也说不出口的。所以,父亲在电话里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那三个字:"我想你。"这三个字,电话里父亲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这三个字,也是父亲电话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小时候,每次给父亲打电话时,我最喜欢听到这三个字——只要父亲说完这三个字以后,我不知怎么的,就会觉得  相似文献   

11.
春困     
一看来这次没那么走运了,林老师意味深长的一瞥让汪小凯一阵头皮发麻。"你是说放在家里忘带了?"林老师玲珑的下巴微微抬起,轻声细语地问。"是的。早上走得急,我把数学作业本落在家里了。"汪小凯回答得颇为镇定,目光却有些闪烁不定。"哦,那你回去取一下吧!"林老师依然和颜悦色,可这会儿从她嘴里吐出来的每个字都仿佛鼓槌一般,敲打得汪小凯的心颤颤地直跳。昨天晚上,不知道是谁打来一个电话,将汪小凯的爸妈都叫了出去。爸妈走得急,竟忘了像以往那样将家里的电脑  相似文献   

12.
变化     
场景一1949年"孩子他爸,该吃饭了,快把虎子叫回来。""哎!"饭桌上。"爹、娘,我今天学会了俩字。""呵呵,啥字啊?"娘问。"不好好放牛,学啥字哟!"爹说。  相似文献   

13.
我爹     
我们土家族人,叫父亲叫“爹”。所以,我经常在家里,称父亲为“老爹”。 我心中的爹,就像八百里清江中的一条船,一条很普通的木船,在江中艰难地航行,经受了数十年惊涛骇浪、狂风暴雨的洗礼。 我爹出生在湖北省西部大山中的一个极其贫穷的家庭。黄连有多苦,我爹的童年生活就有多苦。儿时的爹,身上穿的衣服是补丁堆补丁。一件衣服,补丁厚了,据说靠在墙边,还很容易靠稳。不管是三九严寒,还是三伏酷暑,他是没有鞋穿的。每天都光着脚丫走好几里的山路去上学。若是冬天,脚丫时常被冻得发裂流血。我爹基本上是土豆养大的,那地方无稻米,他也不认识大米。我爹上学的午饭,一直是几个土豆。  相似文献   

14.
一缕飘香 《家长》2014,(7):18-19
正周六上午我们一家三口跟儿子小强的同学一块儿打球,小强和爸爸一组,我和他同学一组,我们双打。小强输球时爱批评爸爸,说他的积极性不高。比赛还差几分钟结束,小强想回家,但他同学还想继续打。我看到他的样子心里有点火:"干吗非得自己早回去?神经吧,等咱们一块儿走吧!"小  相似文献   

15.
经常微笑吧,放手飞翔吧,就像那只不畏惧暴风雨的海燕!上高中时,父亲是县财政局的局长,我从来不缺钱花,但却不喜欢和那帮所谓的"校园贵族"走在一起。我一直是校园里的独行侠,成天背着一个灰色的经典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对陕西方言的“爹”字在亲属称谓里的运用情况进行讨论.根据实地调查以及读时彦著述所获取的陕西方言对“爹”字的两种主要读音[ta]类和[tiε]类来列举语料.如陕北晋语“爹[ta]”字用来指父亲时读作阴平,关中方言区很普遍地把父亲叫做“达”,陕南方言区较普遍地把父亲或伯父叫做“达”;宝鸡一带很普遍地把父亲叫做“爹”,陕南洋县等处也把父亲叫做“爹”.陕北晋语和关中方言对于父亲的叫法与山西及甘肃东部方言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陕南以至于秦巴山区的亲属称谓词的复杂性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7.
高林瑜 《高中生》2013,(19):12-13
16岁那年,他对父亲说":我不唱歌了,我跟爹学开拖拉机。"父亲沉默片刻,坚定地说":不,咱们再试试。"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句话是他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成就歌手梦最宝贵、最重要的一句话。一天,他从收音机里听到黑龙江艺校招生,很高兴,但一想,自己一点乐理都不懂,怕是考不上。父亲  相似文献   

18.
爹已逾知命之年,耳有点背,驼背,腿脚有些不灵便。可是为了负担咱兄妹三人的学费,他不得不操起艰苦的行当——牛贩。从马良山牛市到我家的三十余里石子路,都是爹用脚来来回回走出来的。而爹没有一双像样的鞋。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故事     
一开始,的确是儿子错,可那时儿子只是个少年。只因少年太想加入“红卫兵”了,他向组织揭发了一个有“历史问题”的老师的藏身之地。老师被揪出含冤而死,而老师正是父亲的至交。来看看儿子为此付出的代价吧——母亲去世时,他远在边疆,父亲没给他一个字。返城后,身为独子的他想尽办法求父亲宽恕而不能。幸好他娶了个贤妻,得知父亲病重后妻子以保姆的身份前去照料。儿子终于能亲手侍候父亲时,父亲却已看不到儿子,老人失明了。不久儿子患癌症先父亲而去,将角膜移植给父亲。儿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因为父亲最终也未能宽恕他。而父亲重见光明四年…  相似文献   

20.
原牧  彦芳 《高中生》2010,(31):26-27
8岁的那个寒假,爸爸带我去30里外的亲戚家吃酒席。他要回来时,随口问了一句:"你回不回去?"当时不知怎么阴差阳错答应了。临走的时候,爸爸说:"很冷呢,你怕不怕?还是别去了吧?"我一听"怕"字,赶忙响亮地回答:"不怕,保证,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