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挖掘文章中美的因素,把审美教育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语言上受到美的感染,在思想上受到美的教育,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以《搭石》一课为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美,品味文中的美。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这就是说美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审美知识和审美方法,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篇课文是不可多得的进行美育的好教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应让学生在具体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了解西沙美,发现西沙美,感受西沙美.  相似文献   

3.
正精读引领课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所谓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下面就以《搭石》一课为例来谈谈精读引领课的目标制订及落实。一、确定双线主题,抓牢语用主线"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重视双线主题,即"人文主题"和"语用主题"。《搭石》是四年级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语言质朴,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赞颂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所以,本课的人文主题为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4.
《搭石》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唐俊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在湖南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竞赛暨观摩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受到与会专家和听课老师的高度肯定与赞扬。听了唐俊老师《搭石》这篇课文的教学,我的总体感觉是四个字:朴实、高效。  相似文献   

5.
<正>中职语文教学要遵循美的规律,追求美的教学境界,发挥创造精神,调动各种因素,将"美"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将"美"的教育作为教育的手段,在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求的同时,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美"的教学氛围,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语文教学内容的"美"中职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大都是"依照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集中反映自然、社会、艺术、科学、语言等客观美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如,舒婷的《致橡树》一诗,具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又有男性的阳刚之美,这两种美浑然天  相似文献   

6.
买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战略决策。马克思曾经说过:“没有美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小学语文美育就是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语文教学担当着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以美塑人的重要任务。下面以我执教九义小语教材第五册第十三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几点感受。l在创设“情景”中渗透美育《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主要讲述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课文写景抒情,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J、兴安岭的赞美之情。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图文…  相似文献   

7.
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搭石》,笔者力求以教材为依托,以习得方法为重点,让课文做语文的“搭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整体感知:习得方法。举一反三【片段回放】师:知道了什么是搭石,我们来看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几个生活场景。生: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生: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生:一个人跟着一个人走搭石。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搭石》,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故事。教学时,要突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的基本特点,引领学生感悟文中所流淌的美,就要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导”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片段一:整合单元,激情导入 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古诗两首》让我们感受到李白、王维的深情厚谊。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小山村,感受乡村之美。师:(出示课文插图并配乐)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搭石吗?生:用石头在小河或小溪上搭起的小桥。师: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生读第一自然段)师:搭石看起来是随意地放在小溪里,其实,选什么样的石头,怎么摆放,是很讲究的。文中是怎么描述的?(生在书中圈画并谈自己的理解)师:铺搭石竟然这么讲究,说明搭石的作用很大,谁能说说搭石的作用有哪些?(生品读课文相关语句)教师紧扣单元学习的主题,由上一课的回顾学习导入新课,巧妙地引领学生理解什么是搭石,乡亲们如何摆搭石以及搭石的作用,为下文感悟乡亲们走搭石时所表现出的看得见的景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作了铺垫.并营造了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展现美、创造美;要让学生耳濡目染,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美的味道。学生经历初读感知课文,读中有"量";精读感悟课文,读中见"巧";诵读拓展课文,读中传"情",就能读出语文的味与美。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的经典名篇。文章辞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显现着小兴安岭的魅力和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在读中感知美,在读中感悟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阚瑾 《考试周刊》2012,(82):47-47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的审美功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小语新大纲把审美教育明确规定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要在语文课上实施美育教育,发掘把握小语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是基础,寻求正确的途径与方法是关键。一般来说,语文课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要经历感知形象美,感受情感美和理解美的实质这三步。 一、揭示课文形象,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方法去揭示课文具体的、活生生的、可供学生感知的形象。要引导学生抓住有声有色的语言,抓住主要内容,在脑海中构成生动“画面”。《桂林山水》是篇写  相似文献   

13.
小语教学中的美育是针对儿童思维特点及语文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的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蕴含在教材之中。作者寓课文中客观事物的美,能唤起学生美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那么,如何在挖掘教材中美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呢?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感知美、创造美。一、创设图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意境美图画的直观、形象的鲜明,能给人以美感和愉悦,尤其能再现作品的深邃意境,使学生感知课文的意境美。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相似文献   

14.
《嫦娥奔月》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抓住"美丽"一词,通过交流讨论、朗读感悟等途径,让学生走入文本,和人物对话,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文本的表达艺术,受到美的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如颗颗珍珠,闪耀着美的光华。语文课最具感染和熏陶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美,能够逐步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美  相似文献   

16.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第六组教材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选编了五篇课文,教材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艺术的美、思想的美、形象的美、自然的美、语言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通过一个个美好的形象,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通过一句句深含哲理的语言,置学生于美的情境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美的情操,塑造他们美的心灵,这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就要求只有我们语文课本身是"美"的,才能达到美育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课中,处处为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从而创造美的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不仅让我们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让学生通过感受欣赏美的事物、美的形象达到欣赏美、创造美的目的。那么,如何引导他们,我认为要从以下两点做到: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的思想情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选自出于名家之手的文学作品,所以字里行间美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学中要进行审美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在语文学科教育过程中所实施的审美教育,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语文教材中一篇篇课文作为实现审美教育的中介,是言语活动与审美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