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林 《海外英语》2011,(7):94-95
旅游英语教学可以被看作是以英语基本技巧作为基础的文化教学活动。该文通过分析"体演文化"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体演文化"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势,让学生在文化中学习语言,最终到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日益严重。因此,从传统国学典籍中汲取精华,有意识地将其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使学生能使用英语恰当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其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对国学传统文化英汉双语课程进行多元化建构分析,呼吁教学部门和学者对相关课程做出全方位的设计,提出了建构多样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国学传统文化英汉双语课程体系,为各类各级学习者确立不同的课程方案,最终使学生在传承国学的同时学习英语翻译技巧,提高人文修养,为弘扬国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压力和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动.在学生学习荚语过程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关键在于要了解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差异.实现跨文化意识就要求学生既要学习外民族文化,又要提高本民族文化的修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首先要转变观念,改革传统教法,使用社会文化分析法.  相似文献   

4.
李新  汪毅 《海外英语》2012,(11):5-6,8
母语文化的缺失是当前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言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忽略了母语文化的英语教学阻碍了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该文分析了"母语文化"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起的认知正迁移效用,呼吁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改变传统的英语学习观念,培养第三空间意识,还要加强母语文化的传承,使得母语文化在多元文化互动中知彼知己,融合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重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成了目的语文化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本土文化输入,即"本土文化缺失",并由此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频显中国文化失语症。本文认为我们应当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教材,师资,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加强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本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向世界更好地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使英语真正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6.
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教授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语言点,同时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未来的旅游从业人员成为旅游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霞 《教育与职业》2006,(12):106-107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强调“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交际中屡犯“文化错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把跨文化交际引入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在讲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引进文化因素,使学生领会英语文化的思维模式,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以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陈梅 《电大理工》2002,(1):46-46,48
就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在我国采用跨文化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作了简要的概述.文章提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即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要熟悉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采用跨文化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能使中国学生对中英文化差异产生敏感,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化的符号与载体,语言推动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文化在发展中也不断完善和丰富语言。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视为对立面,传统语言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不足,为弥补这些不足,大学英语教学应将文化与语言相结合,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立足教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采用对比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运用英语进行得体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中国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并探讨了改进中国英语教学的实施方案,希望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进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高校英语教学应该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表现形式,不明白我国同西方国家文化的差异,就不可能对英语有比较深入的掌握.本文首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一定的界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高校英语教学中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并提出了高校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策略和举措,构建新型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当今国际交流中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语言教学不仅要引入外国文化,更应该担当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本土文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严重。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优化教材,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一次关于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能力的测试显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面存在失语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内容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避免文化身份焦虑,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此,应进一步在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教材、教师素质、教学评估方式等方面凸显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一次关于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能力的测试显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面存在失语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内容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避免文化身份焦虑,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此,应进一步在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教材、教师素质、教学评估方式等方面凸显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可以为民族、群体和个人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首先阐述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然后结合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了它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意识的渗透体现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将语言与文化融合在一起能够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在导入中引导学生感知文化、在对话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文化、在输出活动中融入文化,进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涉外旅游工作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摆弱直接影响了对外旅游服务的质量。在大学旅游英语教学中注重跨文化因素的渗透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增强学生的中文素养、注意英汉文化中俗语差异的比较、灵活应用典故处理翻译问题等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英语教学实际也是跨文化教学。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文化移情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修养,通过英语影视作品欣赏、外籍教师直观教学、文化讲座、英语角等课内外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的民族差异性,尊重对方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以及语言所表达的意图,超越本土语言文化定势的心理束缚,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移情能力,避免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的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9.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全球贸易中发挥着巨大的沟通交流作用,然而高校英语教学中多元文化的缺失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低,无法在专业的情境下运用英语开展交流活动,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都无法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求。因此,高校应立足时代发展需求,开展基于多元文化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思维能力与交际能力,使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语言知识与文化素养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20.
毛晋华 《天中学刊》2014,(3):135-137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包括语言的讲授与技能的培养,还承载着文化交流的作用,并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人文素养。在地方性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失语现象较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及课程设置,不断提高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扩充第二课堂教学资源,使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