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脑袋、圆鼻头、头上总是翘着三根头发的三毛形象,被誉为是中国漫画的国宝。三毛永远不老,而被称为三毛之父的张乐平先生却已离开我们多年了。20世纪30年代初,年轻的张乐平就已是上海滩颇有名气的3位专职漫画家之一。从1935年张乐平笔下第一幅三毛漫画问世至今,三毛形象深入人心,影响力波及海外。人们喜欢三毛,因为这个小男孩正直善良,见义  相似文献   

2.
试把无声作有声──谈漫画“三毛故事”的编写王成玉张乐平先生画的三毛可是出了名,这部作品流传了近半个世纪,在书店架子上从来都是摆出来不久就卖完了。我也是它的一个读者,算起来,还是与三毛岁数不差上下的同龄人呢。我喜欢三毛,我同情他,这种爱之情,延伸了几十...  相似文献   

3.
资讯     
张乐平"三毛"手稿入藏上海图书馆7月28日是"三毛"74岁生日,漫画大师张乐平的儿子张融融将父亲最后一部漫画《三毛学法》等一批手稿信件捐给了上海图书馆。这也是上海图书馆近年收到的最大一批"三毛"手稿。《三毛学法》原先一共有20张,留下来10张,这次张家捐赠给图书馆的  相似文献   

4.
一场关于“三毛”著作形象侵权纠纷,现在终于有了结果。1997年8目19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布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上诉人江苏三毛集团不得在产品、企业形象上使用“三毛”漫画形象作品,赔偿被上诉人冯雏音及其子女1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5.
乐平兄大我十四岁,我大三毛十一岁,有案可查的一九三五年《独立漫画》上伟大的三毛出现的时候,乐平兄二十五岁,我呢?十三岁。我没见过这幅“开山祖”的三毛。 读三毛,是在《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上。我的“美术事业”是从漫画开始的。 我们模仿着《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的风格在壁报上画点讽刺当地流俗的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11月10日是张乐平伯伯百岁华诞的日子,虽然乐平伯伯离开我们已经十八年了,但乐平伯伯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眼前耳边。伯伯所塑造的不朽的儿童形象"三毛"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伯伯一生所追求、所期盼的"儿童乐园"—所有的儿童都有饭吃、有衣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影改编的娱乐化倾向始于1992年张建亚执导的《三毛从军记》,这部改编自张乐平先生同名漫画的影片,尽管也含有原著批判暴露的成分,但却多了几许戏谑和调侃,这戏谑和调侃既指向主人公三毛无奈的悖谬处境,也有对传统经典文化的戏仿和消解。影片像是一出黑色幽默,在嬉笑游戏中夹杂着人生无奈的荒诞感。与当下的娱乐化改编影片不同,《三毛从军记》的戏谑调侃是与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混合在一起的,并最终纳于主流意识形态及其价值取向的框架之下。《三毛从军记》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娱乐化改编同样会产生优秀的影片,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娱乐的"度",如何在娱乐的同时进行积极的正面价值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漫画是报纸上常用的一种形式,非常受人欢迎,象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华君武的政治漫画等,常是读者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因此,漫画成了报刊上一种受人欢迎的形象化宣传的形式。近来,翻开改刊后的镇江日报,出现了一种新气象,它开辟了《画中有话》新闻漫画专栏,给报纸的版面增色不少。《画中有话》新闻漫画形象生动,寓意深邃,及时准确地摄取  相似文献   

9.
我该抓住什么呢?当我傻乎乎地从上海漫长的五宁路那头找到这头时,又累又热,拖着厚厚的大衣直喘气。我在楼下踟蹰,寻思,等待。心里出汗。象张乐平这样的文化名人,见诸报端的专访不可胜数。日前还见《人民日报》海外版登载的张乐平传记。到上海的第二天,又见《解放日报》记者写的“三毛学法”的专访。我还能写些什么呢? 当我一步步踏上楼梯,即将见到这位漫画大家时,一个想法  相似文献   

10.
先看两个例句: (1)“它总结千百年中医治疗睡眠障碍的精典验方……”(《中国经营报》1999年2月2日第24版《失眠者与睡得香》) (2)“‘三毛’作为我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一生的心血之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典之作。”(《工人日报》1999年2月14日第2版《“三毛”何日回张家》) 查各种汉语辞书,均无“精典”而只有“经典”一词,  相似文献   

11.
【咸聊淡扯】过年了 ,三毛这厢给各位老哥小弟大姐小妹拱手了。拜年嘛 ,咱中国人就该拿这个样儿。您问咋地改了行头 ,把“三毛导语”换成“咸聊淡扯” ?别以为我写了错别字 ,此处有典。这要感谢小二。是他跟别人恶心我 ,说我“老不死的 ,还敢‘导语’ ?瞧那‘三咸斋’ ,连根咸菜也没有。“这话又被我听见了。虽不太中听 ,却也基本属实。咱一没文凭二没靠山 ,有啥资格导人呢 ?咱那网站的聊天室 (三咸斋 ) ,见过几个鬼影儿 ?琢磨一晚 ,决定 ,新年换新貌 ,还得抖擞他一排子。三毛向来是从善如流的 ,叫“三毛导语”的确有愧众兄弟 ,得改。不过 ,…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近代新闻选上、新闻漫画史上,曾有一幅题为“时局全图”的漫画,产生过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第一张时事政治漫画”、“中国时事漫画的始祖”。时至今日,在有些中国近代史参考图集上都有转载和称引。但对它的作者是谁?作于何时?最早刊载于何处?流传情况如何?人们往往知之甚少,甚至弄错,以至以讹传讹。笔者现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对《时局全图》及其作者,作一综合的介绍,供研究中国近代新闻史、新闻漫画史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苗地的连环漫画《傻冒外传》,曾连载于《中国漫画》杂志上。“傻冒”是个小公务员,作品描写他所遇到的种种可笑的事,反映了种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傻冒和他周围的人物的形象刻画生动,有着浓厚生活气息,作者曾说过:“从生活中猎取我们所需要的漫画形象十分必要,这样才可以避免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1925年,丰子恺的画刊登于《文学周报》,编者特称之为“漫画”,从此,漫画一词开始在中国正式使用和出现,而漫画这种形式在此之前即已存在。我国漫画出版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一盒陈茶暗藏8张存折,存折的主人是一名纪委书记。当两个收破烂的农民以三毛钱的价格,收得这盒茶叶后,“破烂王”敲诈的连环戏就开始次第上演。4月中旬,这出连环戏告一段落:纪委书记被开除党籍,收缴其违纪所得387.2万元。  相似文献   

16.
通讯要写出情意不容易,要写出个性与风格更不易。最近读新华社记者赵兰英女士写的《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再持——送张乐平先生》(刊于10月7日《解放日报》)深觉它就是这样一篇好通讯。如我记得不错的话,赵女士似乎是专门报道文艺文化界人士的记者。她的很多报道写得很有特点,给人留下不少美好的印象,而现在摆在我案前的此篇那就更为突出。是人总有个性,报道要写出个性才为可贵。张乐平——三毛之父,其人并不陌生。在此送别之际,如何既写出人们心中的情意,又写出人物的个性是要费一番斟酌的。记者通过深入采访,显然抓住了一个贯穿全篇的“酒”字与“送”字进行开掘,结果写得很富情意与个性。酒,想不到是陪伴张乐平一生的爱好之物。酒中有情思有灵感,正如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玉和临行喝妈一  相似文献   

17.
报载:一个自称“新三毛”的人,以其“在几十个国家举办过演唱会并获奖”为名行骗于社会,也使不少新闻媒介受骗上当,纷纷为他扬名。 谎言腿短,假的成不了真的。“新三毛”行骗术揭穿后,所谓《新三毛流浪记》也因人告发而胎死腹中。但是,这一案情得出的教训却发人深思。其破绽百出的骗术为什么能畅通无阻,屡屡得手,个中缘由值得探究。 政治思想素质不高,缺少采编人员应有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记者上当受骗,甚至随波逐流的主要原因。“新三毛”自称去过数十个国家演出,但是他竟连一本出国护照都拿不出来。“新三毛”四处行骗,骗术相当拙劣,但仍有“热心”的记者“可怜他”;有的记者承认那些文章“除了性别是真的外,其他一切都是假的。”更有记者自己承认,早就看出“新三毛”不对劲,可就是懒得打个电话去核实。人们要问,记者的党性原则和政治责任感究竟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档案馆保存有《农民画报》复制件一张,单面印画,刊名《农民画报》(第一期)印于右侧,竖体格式,刊名下面竖排印有出版时间“中华民国十五年十月一日”(1926年10月1日)、“第一期”、“湖南省农民协会印行”. 左侧画幅由三幅漫画组成,天头位置从右至左书写:“在湖南省农民协会之下团结起来!”三幅漫画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最上面一幅漫画标题为“农民的过去”.内容是帝国主义、军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压在一群手无寸铁、衣不蔽体的农民身上,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农民所受到的重重压迫.他们无奈感叹道:“唉!我们在几层压迫之下!”  相似文献   

19.
有口难言(《傻冒外传》之二) 苗地的连环漫画《傻冒外传》,曾连载于《中国漫画》杂志上。“傻冒”是个小公务员,作品描写他所遇到的种种可笑的事,反映了种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傻冒和他周围的人物的形象刻画生动,  相似文献   

20.
新闻漫画是新闻报道的特殊形式,它以画面形象来表现新近发生的事,与消息、新闻通讯、新闻评论的表现方式不同,但同样具有新闻的魅力,发挥新闻的作用。一新闻漫画是以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情和人物为题材,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画出某一描画出某一事物的某一片断、或某一人物的某一言行,从而肯定或褒扬好人好事,反对或抨击坏人坏事的具有鲜活画面形象的一种新闻文体。众所周知,新闻漫画是属于漫画的一种,当然是有漫画的诙谐、幽默、讽刺、夸张等特点的。但是,在漫画前冠以“新闻”,就有必要探究一下新闻漫画的特点。内容、形象的比附性。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