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体育健康课》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结晶,本文就这一课程的建设发表看法,认为它应该是一门具有“整合性”的课程,应该以“主体建构”为指向,构建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整合性课程”,并赋予“主体建构”;提出要以多种类型程整合《体育健康课》,以新的课程结构来展现和落实其新的内涵和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转变教育改革应当以课程改革为先导和主旋律。但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意味着内容的更新、完善与平衡,课程的指导思想及思维方式改革尤其具有决定意义。对当代学校体育课程而言,更为重要的改革则在于体育课程对其体育文化母体态度的转变。体育课程对体育文化是机械认同,还是批判匐新;是作为体育文化的“工具”存在,还是作为体育文化的“主体”存在;是静态的“复制”体育文化,还是动态的“生成”体育文化,不同的选择表示着截然不同的体育课程范式。因而,从这一层次来看,我们对当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及理论探究亟待反思。首先,我国学校体育的课程发展与体育文化之间仅仅呈现出“工具——实体”性关系,即课程仅仅是作为体育文化的工具而存在,或仅仅是作为发挥体育文化的某项生物功能而存在,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程以课程资源为依托,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和课程目标达成的保障。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体育课程资源的定义入手,分析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应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实用性等原则,并指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是追本溯源、坚持教育“四个回归”的要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应围绕“重点教会、加强勤练和强化常赛”建设理念,聚焦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其具体路径是: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协同育人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思政素养,优化内容方法挖掘,融入思政元素;立足学生学情,强化体育铸魂育人;完善教学评价,聚焦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5.
《湘南学院学报》2019,(5):94-97
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统筹创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继而依托基地模式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与优势,研究认为:统筹创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有利于遴选最具民族文化特征的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先发展;有利于整合行政资源和基地的业务技术资源;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创建基地则有利于还原项目原生态环境,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禹健 《教师》2023,(22):120-122
文章以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研究目的,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探索出了将“课堂”作为主战场、“勤练”作为课堂延伸、“常赛”作为重要形式、“育德”作为立德树人载体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方法,以期增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合理的制定学校体育课程建设规划,以“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等质量工程建设为基础,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向高层次、高质量方向发展,体育课程应积极推进“三自主”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育竞赛、课余锻炼等课内外一体化的“大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8.
深度学习是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价值追求。课程基地落实了学习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聚焦于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价值,满足了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环境与教学情境的设计、课程资源和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的应用,课程基地打造"格物致知"的"物型课程"。课程基地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并通过视导检核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依据课程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体育课程的建设发展进行了研究.从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内容、目标、结果、结构、培养对象等方面出发,研究了体育课程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课程的育人功能紧密联系;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课程教材呈现多样化;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程资源与体育课程改革关系非常密切.然而,现实课程资源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诸多问题.为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促进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以下建议:更新体育教育观念,丰富和拓展体育教学内容,重视教师在体育课程开发中的作用,深挖潜在的体育课程资源,建立科学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和校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课程建设、学生发展和学校文化发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高校体育课程文化的重要性,并对高校体育课程文化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整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资源是为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服务的,要使体育课程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必须对日益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整合利用.文章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对体育课程资源的新认识,并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整合的目的、中心、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研究性学习”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整合,是通过以体育与健康为主体的专题研究,让学生创造性地应用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方法对“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组织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及实施作了初步的理论设想,旨在顺应我国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将为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在查阅国内外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全面掌握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解决对策,为推进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以“增强体质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为主的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目标,一直是高校体育教育争论的热点。随着“健康第一”为主导的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的确立,为指导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新世纪的中国,改革与发展不仅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旋律,而且成为带动和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普遍实践活动,继而使得高校体育教育不断产生新的理念、新的成果,并深刻地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已经向开放性、多功能、多目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程基地是江苏省基础教育的创举。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为学生创设凸显学科特点与文化的教学情境,以"项目""问题"为核心,打破学科界限展开教学,整合社会资源,让学生进行真实世界中的学习,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高层次的学习成就。课程基地通过新型"课堂"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作为江苏省首批外语课程基地,江苏省清江中学长期致力于打造高品质课堂,尤其关注学生深度学习的状态和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为此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深入的思考。以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和水平,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外实践范式,是开展深度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培育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地方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以“大思政课”理念为导向,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深层融入思政元素,完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评价指标,完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体育是德、智、体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体育的特点和优势,更好地推进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以及人文精神品质的形成。由此,本文就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构建一种能积极作用于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的“资源教育场”,对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教育场”的概念、内涵及其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同时提出了信息教育场的基本要求,为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作努力。  相似文献   

20.
"课程基地"作为崭新事物进入江苏省基础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领域,许多学校在实践中摸索,积累了一线的实践经验。本文从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经验出发,对课程基地建设的特质、基础、目标和内容、创意和效能、落实和保障作了系统的阐述和思路的廓清,提出了课程基地建设应该从学科本位走向课程引领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