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读写》2013,(3):17-17
“名贯九州”的含义是誉满天下。“九州”为什么与“天下”同义呢?传说大禹冶水成功之后,将金国划分为九州。这个“州”与后代州府的概念不同。以扬州为例,大禹时代的扬州.“北据淮,南距海”,即从淮河到东海的广大区域。西汉时的扬州是全国13个刺史部之一,辖区也遍及江淮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2.
蚌埠坐落在淮河南岸,是座新兴的中等工业城市,因其古为采珠之地,故得其雅名——珠城.地处闹市的蚌埠二中,近二十年,突飞猛进地发展,她以秀美的身姿、丰硕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成果,成为安徽教育战线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光灿淮畔,誉满全省.蚌埠二中是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她始建于1928年春,前身为“蚌埠私立江淮中学”,1951年改名为蚌埠第二中学,1978年被列为省属重点中学,从此,蚌埠二中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七十年来,以穆青同志为代表的“老江淮”学子,对“南山苍苍,淮水泱泱,大哉江淮,山高水长”的校歌记忆犹新;二十年后,分布在各条战线上的蚌埠二中学生,对“团结、严谨、勤奋、进取”的校训不能忘情.  相似文献   

3.
江淮分水岭地理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淮分水岭,顾名思义,就是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分水岭。但在具体使用中,江淮分水岭具体指代的区域常存在认识上的不一致。针对此问题,本文从地理学视角对江淮分水岭概念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江淮分水岭概念有自然地理学意义上及人文地理学意义上的双重含义。自然地理学上的江淮分水岭即是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分水岭,西北起始于黄河、长江、黄河三河交界处,经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江淮丘陵,向东以长江北侧岗地为界延伸至东海之滨。人文地理学意义上的江淮分水岭是指在安徽省相关政府文件中提出的"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区"。二者在实际指代的区域上具有本质区别。针对一些文献中把"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区"简称为江淮分水岭区的现象,本文认为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必须要明确的是"江淮分水岭"与"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区"本质上是不同的概念,在某些场合必须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4.
淮西是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的方位名词,此后一直都得到了沿用。不过,它的内涵及区域范围并非一成不变。作为地理概念"淮河(水)之西"的简称,淮西在唐代以前主要指淮河以北的部分区域;而中唐以来,淮西则多作为地方行政建制如淮南西道、淮南西路等的简称,其区域范围呈现出向淮河以南迁移的趋势。两宋时期,淮西的行政区划范围主要在今江淮之间的西部;而元明清时期的淮西已东移至淮河中游平原一带。淮西地名内涵与区域范围的这一演变与唐后期、宋代以来地方行政区划理念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 安徽省地处江淮之间,淮河贯穿省境的北部。千百年来淮河水孕育了两岸的人民,淮河泛滥也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我省淮河流域的阜南、颍上、霍邱、寿县、风台至今仍由于淮河水造成的频繁的洪涝灾害而未能摆脱贫困。本文拟以受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颍上县为例,对全省淮河流域贫困县的人口与经济问题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位于淮河下游之淮安,因又控扼古今泗水入淮之河口,所以春秋时期前即已是江淮间与河淮间水运交通要津。春秋至战国期间建成鸿沟水系,自也成为沟通江、淮、河、济“四渎”之运河水运枢纽。隋通济渠与唐宋汴渠建成,使淮安在黄河、淮河与长江,以至钱塘江间水运枢纽地位得到加强。后至元明清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通航,特别是明、清时期,漕运总督设于淮安府,使之成为指挥漕运的中枢所在。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人教版)有一幅题为“扬州大运河”的彩色插图,“扬州运河”指沟通长江与淮河的人工河道。这段运河最早在公元前5世纪由吴王夫差连接江淮间自然湖泊开凿而成。当时名邗(hán)沟、邗江等;隋唐又称山阳渎、官河、漕河;宋元称扬州运河、楚州运河;明清称淮扬运河。而尤以邗沟和山阳渎最著称。它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是在隋代定型的。我国主要河流受地形限制,都是从西向东而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通过开凿运河造成腹地广阔的水路交通网,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因此,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但在隋朝以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指引下,2018年初河南首创了“翻译河南”工程,以河南的文化符号来讲述中国故事、讲好河南故事,其中包括“淮河文化”卷,“淮河文化卷”主要讲述了淮河流域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字里行间拥有大量极富地方文化特色的专名、术语和典故等,所负载的文化意蕴深厚。文章以诺德“功能+忠诚”翻译理论为指导,选取“淮河文化”卷中独具特色的民俗篇和音乐篇,主要从术语、句段和语篇三个层面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析其中所蕴含的淮河文化意象,探讨淮河文化意象的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9.
200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80周岁的生日。这一天,阳光明媚,丽日生辉,在安徽省蚌埠市淮河路繁华的商业区,一位青年被一群好奇的人们围观着。他瘦高的个头,上身穿着非常醒目的广告衫,上面赫然印着“走遍江淮———安徽文物保护世纪行”。他是谁?他在干什么?位年轻人叫张建平。1987年7月,他从蚌埠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蚌埠热电厂工作。也许是血液中“不安分”的基因时时在作怪,1990年,在南方一股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张建平停薪留职到海南淘金。那时候的海南简直称得上是创业者的天堂,他与几个人合伙创办的酒…  相似文献   

10.
地处淮河腹地的安徽省阜阳市,近年来一直吸引着国人关注的目光。用当地人的话说,这多半是由于“天灾人祸”。天灾,指的是淮河水患;人祸,指的则是贪官频仍,以及由此引发的多起爆炸性新闻。因为这接连多起“丑闻”,阜阳当地政府和官员备受指责,尴尬不已。  相似文献   

11.
一、淮河入海通道建成启用2 0 0 3年 6月 2 8日淮河入海水道建成通水 ,7月 4日 2 3时 48分 ,江苏省开启淮河入海水道闸门泄洪 ,这标志着因黄河夺淮失去入海水道 80 0多年的淮河 ,重新有了独立的入海通道。淮河入海水道是淮河流域下游的战略性防洪骨干工程 ,它位于江苏省淮安、盐城两市境内 ,经过清浦、楚州、阜宁、滨海 4县区。淮河入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 ,紧靠其北侧 ,西起洪泽湖二河闸 ,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 ,全长 163 5千米。水道南北堤距 75 0米 ,工程分两期实施 ,近期工程中间挖两道偏泓 ,设计排洪流量 2 2 70立方米 /秒 ,…  相似文献   

12.
《浙江教育科学》2009,(1):F0002-F0002,F0003,F0004
宁波市北仑区淮河小学创办于2004年,位于北仑城区獭街道的东端,是紧挨北仑港区的一所城区学校。小学占地24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学校活动设施完善,拥有微机室、劳技室、科技室、制作室、陶艺吧、车模馆、手工坊、机械室等各种专用室和生态园、苗圃等劳技场所。学校以“为孩子的幸福奠基”为办学宗旨,努力构建“德馨淮河”、“健康淮河”、“数码淮河”、“智慧淮河”和“实力淮河”。虽然建校不过4年,但已获得“教育部综合实践项目组实验学校”、“全国劳技特色学校”、“浙江省示范学校”和“浙江省数码艺术研究培训基地”等众多头衔和殊荣。  相似文献   

13.
漕运是封建王朝政治活动的产物,它的发展必然以政治中心为转移,以满足都城物资需求为目标,以连接都城与漕粮产地的水路为载体;同时漕运又是一种经济活动,它的发展又受经济活动规律和运河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根据王朝都城的位置变迁、漕粮主要来源地的变化以及运河网络的发展,可将中国古代漕运系统的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即以长安为中心、以“关东之漕”为内容的发生阶段;以洛阳为中心、以“关东之漕”向“江淮之漕”的转折为内容的蓬勃发展阶段;以汴京为中心、以“江淮之漕”为内容的繁荣发展阶段;以北京为中心、以“江南之漕”为内容的高度发展与终结阶段。漕粮来源地的变化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生、发展、繁荣和终结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水既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根,以天然的联系和人类社会乃至文化历史密切相关。淮河不仅造就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现象,也激发了当代作家的灵感与情思。王安忆、戴厚英、许辉、潘小平、曹多勇等人与淮河有着难以割裂的精神牵系与文化血脉,引水入文,在小说创作中精心构筑“水利工程”,不仅关注着淮河这条具有独特的地理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河流,也关注着淮河岸边人们的生存状况和文化心态,对人与河的缠绕、人与土的纠结进行双向阐释。大面积开采淮河岸边的文化资源,花鼓灯的韵律、民谣俗语浸润着淮河的水分,回旋在文本之中,有着悠长的文脉和因水而生的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5.
<正>在农村长大的我爱读书,却没有条件读更多的书。直到前年,家门口的淮河大堤上建起了农家书屋,我的理想就开始在家门口启航。这座书屋的位置很特殊,就在王家坝闸附近的淮河大堤上。爷爷说,这里是他当年搭救灾庵棚的地方,每当洪水来临的时候,一顶顶庵棚就是乡亲们避难的“天堂”;爸爸说,这里是他当年放羊的地方,“长大不再放羊”竟然是爸爸童年最大的理想。现如今,这里建起了农家书屋,我和小伙伴们在这里博览群书,科学知识就像琼浆一样,滋润着我们幸福成长,我们的理想也伴随着书香开始启航。  相似文献   

16.
安徽地处江淮流域,历史上形成的灿烂徽文化、江淮文化、淮河文化和吴越文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滋润着一代又一代江淮儿女。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前,在我省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体育项目有50多项,但不少项目社会从练人员在逐年减少,特别是很多健身价值高、娱乐性强的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还没有达到充分开展。文章立足我省高校,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和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借鉴前人研究资料,对我省高校传统体育开展情况进行分探究,归纳总结取得的成绩,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传统体育在我省高校健康发展对策,以期弘扬光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正在安徽,由于淮河、长江两条大河横贯省境,把全省自然区分为淮北、江淮之间、江南三大地理板块。它们在各自的地形地貌、民风民俗、经济水平、发展状况和居民观念形态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因此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演化并形成涡淮文化、皖江文化、新安文化  相似文献   

18.
淮河琴书是流行于安徽省淮河流域一带的传统民间曲艺,常年以艺术化展演的形式活跃于基层百姓舞台,服务群众文化活动,宣扬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正能量。梳理分析淮河琴书服务群众文化活动现状,发现淮河琴书在服务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淮河琴书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淮河琴书文化展演形式单一、淮河琴书表演风格较为传统等问题,为此,可从三个方面着手改进淮河琴书的服务活动:第一,健全淮河琴书系统化学习体系,加强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供给;第二,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淮河琴书群众文化活动宣传推广路径;第三,精准界定受众群体,优化淮河琴书群众文化活动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9.
春天     
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妈妈说:“走,我带你去找春天。”我们兴高采烈地出了家门。一路上,只见老榆树的枝条上挂满了一串串嫩绿的“榆钱”,妈妈说它可以吃,我不相信,“那我明天就买给你尝尝。”说着说着我们就来到了淮河大坝上。啊!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幅幅春天的风景画映入我的眼帘:柳树发芽了,麦苗长高了,一片片金黄色的油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水体污染及其治理吴云昌淮河,是我国五大水系之一;淮河,又是我国南方和北方、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一条著名的地理分界线:淮河流域曾经是我国历史上开发较早、人口密集的富庶地区。长期以来这里就有“淮河两岸鲜花香”、“走千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和传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