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题目]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长方体。把它分成大小、形状都相同的4部分,有几种分法?哪种分法表面积增加得最多?  相似文献   

2.
1.有一块长30厘米、宽24厘米、高15厘米的长方体,平均分成3块后,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解:若沿长将它分成3个长方体,则表面积增加:4×24×15=1440(平方厘米);若沿高将它分成3个长方体,则表面积增加:4×30×24=2880(平方厘米);若沿宽将它分成3个长方体,则表面积增加:4×30×15=1800(平方厘米).注:此题中表面积增加多少与分长方体的方式有关.要把一个长方体平均分成3块,分的方法有多种,不同的分法,分后增加的表面积会不同.2.A国人表示日期的方式是日/月/年,而B国人表示日期的方式是月/日/年.所以,对于1/6/2005这个日期,A国人会理解成2005…  相似文献   

3.
一、想想算算(共40分.建议用时30分钟) (一)填空(18分) 1.把一个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分成若干个体积相等的小正方体(要求棱长为整厘米数),有( )种不同的分法。  相似文献   

4.
[题目]把体积相等的三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三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减少了64平方厘米。求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它的长、宽、高,但题中只告诉我们“把体积相等的三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长  相似文献   

5.
一、复习提问,孕伏新知.教师提问:怎样求圆的面积?一般是怎样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长方体体积公式一般是怎么表示的?当学生回答出V=a×b×h后,补问:a×b是表示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体积公式还可怎么表示?(V=sh)二、操作演示,丰富感性认识.分: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用萝卜制成的圆柱中的一个(另一个留作比较用)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  相似文献   

6.
巧求表面积     
<正>【例1】把一个长28厘米、宽2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平均分成4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思路点拨一】要求木块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可以用切开后木块表面积的和,减去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从图上可以看出,长28厘米被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这4个小长方体的长都是28÷4=7 (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5厘米,求出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然后乘4就是切开后所有木块表面积的总和,再求出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问题就能解决了。  相似文献   

7.
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把它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出错率应该是很高的。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一个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的长方体物体,并提醒学生一定测量准确。课堂上学生做到这一练习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计算,不  相似文献   

8.
一次,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让学生做教科书上的一道思考题:"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结果全班学生出现了以下三种表现:只有少数学生集中精力、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9.
等积变形题,五彩缤纷,千变万化.宫老师从近两年的小学毕业、初中招生数学试卷中,选择了三道例题,咱们一起来看看吧.[题目一]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它们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如果长方体的高是9厘米,则圆柱的高是( )厘米.  相似文献   

10.
[题目]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增加2厘米,则体积就增加40立方厘米;如果宽增加3厘米,则体积就增加90立方厘米;如果高增加4厘米,则体积就增加96立方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1.
教学除法的含义,要使学生分清楚两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多少份,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如何使学生正确地区分两种分法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教师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是将圆柱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得出的。我们在教学时,除介绍书上这种方法外,还引导学生用以下方法进行了推导。第一步,求三棱柱的体积公式。教学时,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如图1,然后沿长方体上下底面的对角  相似文献   

13.
[题目]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56半方厘米,那么原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分析与解]从问题入手进行推理和判断,是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解答这道题,可以从“原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入手,根据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序思考,具体的思考过程如下: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而题中长、宽、高三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就得从其他已知条件入手,分析、解  相似文献   

14.
[题目]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56平方厘米,原来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15.
丢失的面积     
活动内容:拼接长方体、正方体时表面积的变化问题。活动准备: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玩具积木12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2个(可用萝卜切成)。活动过程:一、面积会丢失五.计算:①一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②二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2.操作:把三个校长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计算:先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再求出它的表面积。3.比较:二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长方体表面积哪个大?大多少?4.讨论:长方体本身就是用正方体拼成,为什么表面积会不相等呢?为什么正好是相差18平方厘米呢…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陕西教育》(1991年第七、八期)小学数学典型试题分析一文中发现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40平方厘米,把这个长方体分开成为两个相等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我觉得题目很好,即选为某小学期中考试题。此题正确答案是24。结果竟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学生填了20。原因何在?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盒子就是长方体,把一个空盒子切成两半,不可能多出两个面来,于是填了20。这样的错误在一些书中也出现过,如某小学生数学辅导丛书中有这样的题目,“用硬纸板做两个盒子,一个是正方体,棱长5厘米,一个是长方体,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到传统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过分强调“入乎其中”的模仿和继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在前后两次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对于体积公式的出示,作出了不同的处理。[片断一]师:你们手中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生:1立方厘米。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图形,每排摆4个正方体,摆3排。(生动手操作)师:摆好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它的体积是多少?长、宽、高又分别是多少?生:摆好的是一个长方体,体积是12立方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1厘米。(师板书)师:好,下…  相似文献   

18.
宫正升 《数学小灵通》2014,(Z2):29-31,56
等积变形题,五彩缤纷,千变万化。宫老师从近两年的小学毕业、初中招生数学试卷中,选择了三道例题,咱们一起来看看吧。[题目一]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它们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如果长方体的高是9厘米,则圆柱的高是()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2012年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分班试卷)  相似文献   

19.
在算术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努力实践毛主席倡导的教授法,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下面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运用实物.如教“直圆柱体积计算”时,教师拿出两个大小相等的底面并可分割成若干个相等扇形的直圆柱教具,给学生认识直圆柱的形状,再把其中一个分割后,并成一个近似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认识这个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就是等于这个直圆柱的体积.从而在已学过的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长×宽×高=底面积×高)的基础上推导出直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教师经常会让学生作如下的判断: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体积也一定相等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