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课本是学生知识资源的依据,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是学生务必要掌握的.因考虑到教学的阶段性要求,课本中的例题一般或体现某个定理(公式)的应用,或体现某种解题(思想)方法,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有利于学生模仿、操练.笔者以为,适时、适度地对课本例题(习题)进行拓展,值得提倡.通过拓展,建立联系,整合知识,提炼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借鉴,学会欣赏,激活其思维发散.本文就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上)第六章“不等式”中的小结与复习中的参考例题来具体地谈谈如何拓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课本例题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解题规范和探究知识方法等的重要桥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做好课本例题的学习指导工作。本文通过对生态课堂中例题处理的误区和处理方法做了经验的归纳与总结,着重从课前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自我"探究、课堂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自我"提升、课后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自我"拓展等三个方面总结课本中的例题的分析方法、过程,探究如何利用好课本中的例题,并在解决习题中加以运用,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所谓课本中的“四题”是指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和复习参考题.它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教学大纲,体现数学思想,达到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对课本中的“四题”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黄知平 《湖北教育》2005,(12):54-54
数学课本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体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中考试卷中的一些重要试题,就是以这些典型例题和习题为原型,拓展创新而得。在中考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这些题重新作一番探索研究,使学生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数学教学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透过表层知识领悟到深层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等等.本文将从巩固学生数学基础、巧妙利用解题"错误"、挖掘拓展课本例题三个方面探求中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纵观这几年的中考试题,有很多试题源于课本的例题或习题,这样的取材既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能更好的发挥教材的使用功能.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依据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或设置新的问题情境,或转换新的题型,或在各个知识点的交汇处重组整合,改编出一些体现课改理念、符合时代气息与学生实际的题目,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质疑精神,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纵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数学试题可以发现,有很多题目都源于课本,特别是一些由基础知识推广与拓展、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是由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改编而成,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这类试题紧扣课本和《课程标准》,体现了基础性和学好课本知识的重要性,有着较好的导向作用,对于引导师生重视基础、重视教材、  相似文献   

8.
课本例题的教学既是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科学、合理地讲解课本例题,充分发挥课本例题的潜在作用,以提高其教学价值,这是一个值重视和探究的问题。特别是在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克服题海战术,真正培养素质和能力方面更是一条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讲好一道例题,会收到事半功倍,以一当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课本是学科教育教学专家们精心科学地编制而成 ,具有指导和统领教育教学的功能 .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是经过周密设计的 ,是经典、是经得起千锤百炼的 ,是可以提炼、可以挖掘、可以拓展深化的 .足以指导教师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 .因此重视课本例题习题的研究 ,对课本例题习题进行恰当的推广、延伸、拓展、深化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克服依赖资料和题海战术 ,做到融会贯通、学重若轻 .本人在高中数学新教材第六章《不等式》的教学中 ,作过一些尝试 ,对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进行了适当挖掘拓展 ,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面…  相似文献   

10.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数学试题可以发现,有很多题目都源于课本,特别是一些由基础知识推广与拓展、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是由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改编而成,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这类试题紧扣课本和《课程标准》,体现了基础性和学好课本知识的重要性,有着较好的导向作用,对于引导师生重视基础、重视教材、研究教材、用好用活教材,都大有好处.现撷取一例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课本中的例题是课本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例题让学生获得公式定理,通过例题,让学生更加了解公式的使用方式,通过例题,使学生获得不同方式的解题方式,因此,在高中课本中加入一些行之有效典型的数学例题,是至关重要的.一、课本例题对公式推出的思维引导在新课改以后,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提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现一个知识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让学生形成自主的思维意识,但是在课本教材中,为了体现其知识结构编排的逻辑性、严密性,往往是先给出理论,然后再实施应用.但是人的思维过程一般是对原有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然后  相似文献   

12.
<正>尽管中考题年年在创新,但基本的、典型的问题仍然来源于教材。为此我们要立足教材,适当对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进行加工改造、延伸或扩展训练。下面结合人教版九年级课本第101页的一道有关两圆的习题进行探究,通过拓展,建立联系,整合知识,提炼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习题课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领悟探究教学中的思想.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发挥习题课教学的作用,笔者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了"点射式教学法",即由重难点知识设置例题,从例题出发围绕教学目标辐射发散,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开放和发散思维能力,效果十分显著.本文以"阿基米德原理"习  相似文献   

14.
课本的例题、习题是学习的基础.学好课本,才能掌握双基,培养良好的数学思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工作者若能够将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例题、习题进行变式创新、知识迁移、提炼和总结,不仅学生会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教师也会有所收获.本文就高中数学教材必修2的一道例题的变式拓展和知识迁移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学习课本例题,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即这个例题是为了巩固哪些知识与方法配置的,而且要养成在教材或教师的引导下去研究例题并过渡到自觉地去探究例题,揭示例题的本质特征,挖掘例题涉及的思想方法,用以指导相关问题的解决.下面以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80页例6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6.
阅读每年的高考题,不难发现有些题目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其实它们往往就是课本中某道例题或习题的变式与引申,因此认真研究教材,挖掘课本,注意对例题或习题的探究,对于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帮助.我们应如何设计例题、习题的教学,真正发挥例习题应有的教学价值呢?  相似文献   

17.
纵观近几年各地的中考数学压轴题,很多试题都是依据课本中典型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变式、综合、拓展而成的,它们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注重双基的考查,更突出数学能力的考查,这就启发我们在复习课的教学中不要舍本逐末,而应就地取材,注重应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再创造”,推陈出新,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复习的效率,增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探索,学好创造.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蓝本,而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是数学题中的精品.因此,学习时注重课本习题的发生、发散、发展过程,明确问题的来龙去脉,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结论推广的可能,提示问题的本质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例题教学,将反馈、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积累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通过方法的渗透和体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但是在教学调研中发现,初三的例题教学,常常就题论题,更多关注学生求解答案的正确与否,  相似文献   

20.
课本中的例题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对例题进行多角度探究,挖掘潜在价值,延伸拓展,有利于避免“题海”战术,减负增效,也有利于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开阔解题思路,拓展想象力,激发创造活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本文就课本中一例展开多角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