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7):F0002-F0002
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0岁,是一支年富力强、求真务实、团结进取、无私奉献的极具战斗力的队伍。以韩晶雪为校长的领导集体秉承“用尊重成就孩子一生”的办学理念,确定了“法儒结合”的管理思想,努力打造“尊重教育”特色品牌。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成效显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区域影响力,广受赞誉。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2,(11):60-60
作者出国前曾经在中国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国内的教育现状和父母在培养孩子问题上的迷茫有较深的感受和理解。书中在介绍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从比较教育的角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带给中关教育的差异,从家长的角度提出了弥补不足、缩小差距的方法与措施,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3.
魏衍科 《江苏教育》2012,(Z1):48-49
作品简介:《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我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  相似文献   

4.
张红燕 《考试周刊》2009,(26):232-232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同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网的教育是为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谈。耐心倾听、仔细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并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但在深入研究、分析后,我却发现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在建构等创造活动中的行为问题,忽视了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从而使教师的教育和与幼儿的互动显得很消极和被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首都家长学校“上做的讲座。在他看来: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心情教育、鼓励教育。同时提倡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我们选编其中的主要部分,供本刊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烨 《幼儿教育》2002,(12):38-38
那天与朋友一起交流各自的育儿经,朋友向我大吐苦水:“我那儿子,实在让我生气,家里他要吃什么就有什么,有时给他买了,他又不要吃了。可一到外面他就像个馋鬼,看见东西样样要,人家孩子手中拿着的东西,他也要拿过来吃。不给,他就哭闹,实在拿他没办法……”看看朋友那苦不堪言的样子,我深表同情,同时也庆幸自己教子有道。女儿虽然年龄还小,但每逢碰到熟人给她吃东西的时候,她总是先用眼睛看看我,在没征得我同意之前是不会伸手去接的。有时,我为了客气,也替女儿拒绝了一份份善意的给予。朋友夸女儿乖,也夸我教育得法。我呢,也一直  相似文献   

7.
尊重孩子     
《现代家教》2000,(1):64-64
  相似文献   

8.
陈秀茹 《家长》2009,(5):14-15
今年6月份,女儿就要结束她在复旦大学充实而难忘的四年大学生活了。以往每个假期,女儿都会滔滔不绝地跟我讲述她在校园里的种种经历。看着女儿脸上洋溢着的快乐与自信的笑容,我感到非常欣慰,更为当初尊重女儿的选择感到开心。  相似文献   

9.
尊重孩子     
  相似文献   

10.
美术教育的自我实现和心性塑造的性质表明了学校的美术教育不应是教师至上而下的灌输和模式化的教导,而应以尊重作为前提。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学生,才可能充分发掘学生的艺术潜力,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培养其美好情操。  相似文献   

11.
对门的小男孩是我们楼里最顽劣的孩子,时常恶作剧不断,左邻右舍经常向他的父母告状。每次听到对门夫妇大声打骂他,妻子总是拉着儿子静听,然后当场进行教育:"以后,你别跟那个哥哥学,你听听,他又被爸爸打了!"儿子疑惑,露出一脸的天真  相似文献   

12.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但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美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在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在关的课程教育中得到美的培养和提升,塑造美好的人格。让美的意识、素养和能力伴随学生一生,去创造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张冶 《辽宁教育》2006,(9):20-21
当今社会中,“对己不克制、对人不理解、对事不尽力、对物不珍惜”已经成为少年儿童的“频发症”。对此,采取怎样的救冶方略,这是无可回避的一个时代命题。长期的教育实践使我认识到,“感恩是生发万善之核心”,在中小学持久而深入地开展感恩教育,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陈潇潇 《小学生》2011,(6):54-55
每个人都有获得尊重的心理需要。教育和培养未成年人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尊重未成年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受封建传统的影响,有的教师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习惯于采取“自上而下”的灌输和强迫方式,缺乏对未成年人应有的尊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真实感受。最后实际教育效果始终不理想,甚至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5.
尊重孩子     
温州市鹿城实验幼儿园开办了“家长学校”后,不少家长深受教育。在教育子女上有长足的进步,为此园里组织了一次“家教一得”经验会,下面就是部分家长的育子体会。  相似文献   

16.
彭薇 《成才之路》2009,(28):I0012-I0012
近日两条新闻耐人寻味:一条是某市两所中职校将“尿检”列入学生体检项目,为的是查学生“早孕”;一条是湖北省推出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办法,其中规定。未经允许,偷看孩子短信、书信、邮件属违法。两条新闻乍看全无关系,其实有着共同的指向,即教育是否以尊重孩子为前提。推行“尿检”的两所学校也许是出于好心,希望借此教育学生自尊自爱,但对所有学生一概推之,其实是在怀疑和否定他们,有学生说“感觉践踏了自尊”。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这种方式不可取.反而会演变成。好心伤害”。  相似文献   

17.
蒋静 《小学生》2011,(1):14-16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科学教育中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创设情景。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尽可能的利用幼儿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其在观察、实验、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与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德育工作者要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宽容。用爱去唤醒学生沉睡的良知,用宽容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反省中明白事理、接受教育,铲除其灵魂的杂草,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彭晓红 《云南教育》2014,(21):40-41
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不是我们要教给孩子什么,而是能满足孩子需要。我们总是错误地以为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心理、情感和成长需求,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创设适应这种需要的更富于生命力的开放课堂。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人将面临日趋反复的世界,这就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当今社会对人的培养已从重视“智力开发”转变为重视“体积建构”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该如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幼儿呢?瑞吉欧的教育理念给我们教育注入了全新的血液:1、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2、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一百”。3、调节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