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于志芬 《高中生》2012,(24):40-41
在"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主要有which,whom,whose,它们既可以引导限制性定语从句,也可以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我们应如何选择关系代词前的介词呢?一、介词与从句的先行词是习惯搭配当先行词为时间名词或地点名词(该名词在主句中可充当主语、宾语、补足语、表语或者同位语等)时,我们应根据定语从句所修饰的名词前习惯搭配的介词来确定关系代词前的介词,此时的"介词+which"相当于when或where,在从句中作时间  相似文献   

2.
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which在从句中指物作主语.宾语;关系代词which在定语从句中与它所修饰的名词一起作介词的宾语与关系代词whose在定语从句中与它所修饰的名词一起作介词的宾语时用法的辨析:关系代词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还可以指代主句整个内容和关系代词as引导非限性定语从句时指代主句整个内容的辨析。  相似文献   

3.
于鲲鹏 《高中生》2009,(6):32-33
一、定语从句与状语从句的区别 1.由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与地点状语从句的区别。由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与地点状语从句的区别,在于定语从句前有先行词,where可换成“介词+which”形式,而地点状语从句前无先行词,where不能换成“介词+which”。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定语从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在学习定语从句时遇到不少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介词+关系词”这种定语从句。在这种从句中,关系代词若是指人,就只能用whom;关系代词若是指物,就只能用which。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这种结构时较难解决的是介词问题。这里就介词的选用和介词类型作一简单介绍。一、关于介词的选用介词选用取决于多种因素,常见的主要有来自先行词的意义即名词与介词的搭配、从句中动词与介词的搭配和形容词与介词的搭配等。1.介词取决于先行词的意义即名词与介词的搭配(1)This was a film in which Spielberg used…  相似文献   

5.
邓香 《青海教育》2005,(5):35-36
定语从句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是因为它与汉语的表达习惯区别较大。不像汉语,英语的定语从句要后置在被修饰语,即先行词之后,同时要用适当的关糸词把主句和定语从句连接起来。学生在阅读章或做练习时常常分不清主句和从句;弄不懂该用哪个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忘记与动词搭配使用的介词等。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摸索出“还原法”教定语从句,可以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攻克这一难关。  相似文献   

6.
一、定语从句及其先行词在复合句中,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的从句称为定语从句。被定语从句所修饰的词叫先行词。定语从句往往放在先行词之后。例如: A plane is a machine that can fly.(句中machine为先行词,that can fly为定语从句。) 二、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有that、which、who(宾格whom,所有格whose),它们放在先行词  相似文献   

7.
定语从句是中学英语数学的语法重点,也是历年高考的考查热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定语从句的用法,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笔者参阅了一些专著和试题集,对定语从句作了如下的整理和归纳。一、定语从句的分类及作用1.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主句中某个词或短语鸦2.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主句中某个词或短语;修饰整个主句。二、关系词及其在从句中的作用1.关系代词:that代表人或物,在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表语;which代表物,在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定语;who代表人,在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whom在从句中可作宾语;whose代表人或物,在从句中可作定语;a…  相似文献   

8.
带介词的定语从句是定语从句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种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同学们在学习时应注意下列几点:一、明确介词位置,把握介词使用的要求关系代词w hom或which在定语从句中作介词宾语时,介词可以放在从句后面,也可以置于关系代词之前,构成“介词+关系代词whom(先行词指人)/which(先行词指物)”引导的定语从句(这种方法更为正式)。例如:This is the girlw hom I borrowed a book from.(=This is the girlfromwhom I borrow ed a book.)这就是我向她借书的那个女孩。Is this the room that/w hich he once lived in?(=Is this the ro…  相似文献   

9.
《中学文科》2008,(11):44-47
在复合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句子(从句)叫定语从句。定语从句所修饰的词叫先行词。定语从句由关系代词who,whom,whose,which,as和关系副词where,when,why等引导。  相似文献   

10.
综观2004年和2005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引导定语从句的“介词+关系代词”成为全国及多个省、市试题的考查热点。本文就如何做好此类题目谈些看法。一、“介词+关系代词”的形式1.介词+whom当先行词指人时用“介词+whom”。例如:The person with whom Iwas working had to go hom e fora m onth.2.介词+which当先行词指物时用“介词+which”。例如:The film of which Im speaking is to be shown at the PeoplesCinem a nextweek.3.介词+whosewhose是who的所有格,在定语从句中作定语修饰其后的名词。例如:The boss in whose departm entM r …  相似文献   

11.
福建村官话的“着”的用法有:1.遭受义动词一表被动介词;2.助动词;3.致使义动词;4.趋向动词一结果补语:5.动相补语一完成体助词;6.持续体助词。通过与广西汉语方言(民族语言)的比较,发现福建村官话“着”的用法与平话“着”的用法平行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湖南慈利县通津铺话属于西南官话湖南常澧片。通津铺镇方言里“两个”是常用的伴随介词,“两个”作介词的语法格式为:“两个+N+V”“N1+两个+N2+V”。表示共同、协同、相关、比较、对象等语法意义。语法意义的表达取决于句子中的“V”。“N1+两个+N2+V”格式中“N”的位置影响句义,N1、N2的语义配置有两种类型:施事-与事,主事-系事。  相似文献   

13.
“透过”一词不见于辞书,研究者和学习者均未加注意。“透过”可作二词性,一为动词,义为“穿过、通过”;二为介词,在句中引出动作发生或者完成所需要的凭借,相当于介词“通过”。两种用法之间是借助概念隐喻而发生演变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空间隐喻人手,分析了介词“into”的隐喻意义,发现“into”的空间意义可以映射到时间、状态、数学等领域,表达世界具体或抽象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语义极为丰富,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宝鸡方言的“给”字及“给“字句的使用有不少值得关注的语法现象,文章从介词“给”、动词“给”、助词“给”以及“给给”等方面探讨宝鸡方言“给”字句的用法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跟介词“从”有关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从”表示空间、时间起点的使用规则进行了再归纳,指出当“从”表示空间起点时,除了强调“从”后一般要跟表处所或方位的名词词语外,还应该强调“从”字短语的句法位置和句法功能,即居于动词前作状语;留学生在使用“从”表示时间地点的意义时,容易遗漏“起”、“就”,因而有必要对必须出现“起”、“就”的情况进行归纳。另外,“从”的偏误原因有很多.其中母语负迁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日韩语中,与“从”相对应的格式不止一个,在使用汉语的“从”时,容易与其他介词混用。  相似文献   

17.
"来~"是吴方言常见结构,北吴语桐庐方言中的"来汉""来里"可兼做动词、介词和助词。从方言内部看,两者在指示位置、表示时态意义和后接地点名词时呈对称分布;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看,两者与动词的搭配情况与现代汉语的"在"和"着"有所不同。对该结构的特征归纳与语感调查,将在应用层面有助于《桐庐方言志》(1992)的讨论与修订。  相似文献   

18.
汉语定语标志动态助词“的”是日本留学生习得的一个难点,日本学生常出现有关动态助词“的”的偏误。原因是汉日定语标志“的”与“の”在语法功能、使用条件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文章从词类角度来对比两者异同,分析了不同词类所构成的单项定语中“的”与“の”的使用情况,归纳出了汉日定语标志“的”与“の”的对应关系,便于学习者尽快通过母语迁移,正确掌握和使用汉语定语标志“的”。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at的基本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从基本空间语义看,介词at延伸出四种表示空间关系的深层语义。同时,通过空间隐喻,该词还延伸出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深入分析介词at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可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20.
上古汉语"S之所以VP"结构中"之"的性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之"是结构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一种认为"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在比较这一结构中"所"、"所以"、"所以VP"的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认同将"之"看做定语标记的主流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