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按照『车同轨』的要求,大规模的修整道路,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出去,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标准化的交通道路。其中最为端直的一条道路,就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前二一二年)蒙恬所修的『直道』,从咸阳直通九原郡(今包头市西),『堑山湮谷,千八百里』。然而,史书上只记载了它的起点和终点,其具体走向却一直是个迷,无人知晓。一九七五年春,史念海教授等一行五人,在陕西省军区的支持下,实地考察了这条两千一百年前的古道,获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写了《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见《陕西师大学报》一九七五年  相似文献   

2.
英汉习语中动物比喻形象的异同及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堪称语言的精华,各种语言都不乏用动物作为比喻形象的习语,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在英汉习语中有三种动物比喻形象异同的情况,即比喻形象基本相同、比喻形象不同或错位、比喻形象完全空缺,其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包括文化传统差异、历史背景差异和宗教信仰差异等。  相似文献   

3.
比喻的建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物象是设喻的起始阶段,意象是比喻的中继阶段,喻象是比喻的完成阶段.三者共同构成了既相联系、又相独立的设喻三部曲.  相似文献   

4.
《围城》的语言艺术深得世人称赏,其语言魅力与其运用各类辞格有密切关系,在各类辞格中,又以获得"钱氏比喻"美誉的比喻辞格成就最为突出。"钱氏比喻"参与《围城》的环境描写主要表现在整体环境描写和较具代表性的场景的环境描写两个层面,这些比喻中都有一些独到的手法。"钱氏比喻"的主要作用:一是使景物具象化,二是形成文化嘲讽意味的幽默,三是形成滑稽的地域特色,四是体现环境隐喻化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上蹿下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到处蹿蹦”。例如:“小松鼠上蹿下跳,寻找食物。”另一个意思是“比喻人到处活动(含贬义)”。例如:“他上蹿下跳,煽风点火。”有的词典写作“上窜下跳”。这种写法不妥。从表示动作来说,“蹿”是“向上或向前跳”的意思,“窜”是“乱跑、逃亡”的意思。所以,“上蹿”跟“下跳”是对应的;“上窜”不仅意思不明确,也跟“下跳”不对应。而且,“蹿”跟“跳”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窜”却是贬义的。因此,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写法,写作“上蹿下跳”比较妥当。是“上蹿下跳”还是“上…  相似文献   

6.
英汉翻译中对修辞格的正确处理是在符合汉语习惯的前提下,准确再现原文本意的关键。本文结合英汉翻译过程中比喻修辞格Simile和Metaphor的两种重要处理方法,对如何通过修辞格的灵活处理,使译文既保持原文思想又与汉语习惯相符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比喻修辞格处理中"力求形神皆似,形似不如神似"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融合语言之形式美与内涵美有机统一的常见修辞格形式。比喻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都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段之一。在英语学习中,常可见到各种各样的比喻句式。实际上,比喻在英语语言中并不局限于某些常见的比喻词,还常见于通过其在句中的特定功用而起比喻作用的词或短语。  相似文献   

8.
赫拉克利特现存断言残简虽然不多,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却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对象,并在不同诠释的碰撞中发出新的光芒。赫拉克利特部分思想碎片的考查分析表明,国内外对他的河流比喻一直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即我们不能踏入、可以踏入、能又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两次。这三种理解是不同学者根据不同史料沿不同路径对赫拉克利特河流比喻进行的解读,不同解读的合理性不仅依赖对比喻本身含义的分析,也依赖于对源语言文献的考证,厘清其中的道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言说对象的变与不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比喻探究     
比喻是话语表达中不可缺少的修辞方式,一些语言大师对它的体会更为深刻。当代文学家秦牧就深有体会地说:“美丽的比喻简直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那儿,那儿就会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像是一种什么化学药剂,把它投入浊水里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秦牧《艺海拾贝·譬喻之花》)  相似文献   

10.
比喻是汉语中使用历史悠久、使用范围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修辞手法。对比喻进行准确的辨识十分必要。本文从正确理解比喻的定义、比喻的辨识特征、带"像"的非比喻句的辨识方法三个方面来谈如何准确的辨识比喻。  相似文献   

11.
比喻是修辞学中历史最悠久、运用最普遍的第一大辞格。比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对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研究。本文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人们对比喻进行研究的历史轨迹,并宏观地展现出比喻研究的现代视角,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2.
动物比喻广泛应用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这些动物比喻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动物比喻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形象鲜明。因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在理解和运用这些动物比喻时会出现困难。本文就一些常见的动物比喻从相同与不同之处做一些对比分析,以期让大家了解和掌握对方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习俗,减少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3.
比喻,是诗歌最古老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苏轼是北宋诗坛大家,苏诗是北宋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诗中比喻的运用,颇值得一谈。 一 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景);喻词(标  相似文献   

14.
海水的淡化     
金晓 《阅读》2012,(4):16-17
全球淡水告急!在人类面临的资源危机中,除能源危机之外,最为人类担忧的是淡水危机。我们常说地球是个水球,到处都是水。但是,供人类生存、发展使用的淡水却少得可怜。全球水量中,97%是又苦又咸,不能饮  相似文献   

15.
康健 《江汉学术》2011,(1):95-98
比喻是对感知过程中产生的某种联想进行描述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法,"联想"是比喻的心理基础.比喻的结构构成及其功能实现,都需建立在类比联想的基础之上.这种联想的产生会受到人们所生活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比喻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观察分析汉语中的比喻,能更好地了解其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比喻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解是目前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方法,而比喻又是讲解中用的最广泛的手段之一。讲解中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比喻时,不应为了片面追求生动而引用一些庸俗的比喻,当然,也不应为了追求高雅而因噎废食。此外,教师的语言应力求明达,通俗易懂。比喻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文化的差异,英汉比喻性表达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因此,它们在表达上所用的比喻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分析比较比喻表达的异同,有利于我们更好、更准确地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8.
比喻是英语表达方式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格(Figure ofSpeech)。所谓比喻,即用具体形象、通俗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比较复杂、抽象的事物或深奥难懂的道理。一个比喻通常由:“本体”、“喻体”和“喻词”组成。“喻体”是用作比喻的事物。“本体”是要说明或描述的对象。“喻词”是用来联结“本体”和“喻体”,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根据“喻体”、“本体”和“喻词”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及隐现,比喻可以分为明喻(Simile)和暗喻(Metahor)。  相似文献   

19.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相似的事物来说明需要论述的事物。比喻在体育领域内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一些比喻词语如“关门”、“盖帽”、“鱼跃”,“鞭打”等俗语频频地得到使用和传播。在对语言有较高要求的体育教学中,比喻的作用也不应低估。  相似文献   

20.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而比喻则是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段,大部分英语习语都运用了恰当的形象化语言,通过不同方式来比喻事物。英语习语中的常见的比喻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明喻、暗喻、换喻和提喻。主要讲述这四种比喻方式及其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