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成才,有机遇和偶然因素。但从根本上说,绝不是额头上的疤——碰出来的。记者成才有规律可循,这规律就隐藏在种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之中。记者队伍中的佼佼者正是那些善于化矛盾之对立为统一的高手。一个渴望成才的记者,他的前面必然矛盾无穷。1 “三年不成器,你就没啥戏”。一位在新闻界颇有点名望的记者,列出了一串年少得志的名记者名单,以肯定的口气对我说:中外大多数名记者,年轻时期锋芒毕露,干新闻不久便形成气候。作家和学者可以“十月怀胎”乃至“十年怀胎”,“一朝分娩”。记者只能“一月怀胎”乃至“十天怀胎”,“一朝分娩”。而且生出的不能是“死胎”或“怪胎”或“畸形儿”。这就是新闻工作的苛刻要求。然而,干记者,又不是靠使短劲就能奏效的百米  相似文献   

2.
记者型主持人是高度融人了节目的报道意识,以采访、主持见长,集采、编、播于一体的主持人。国外的所谓“记者型主持人”大多出现在新闻报道节目或是访谈节目中,他们是资深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并有着丰厚的记者从业经验。从一名记者到一名主持人,或者是从一名主持人到一名记者,不能说这是一个转换过程,而只能说这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记者型主持人的产生和发展正是适应了这个相互融合过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理想、操守──记者成才之本周胜林好的新闻记者,应该有雄心壮志,争当名记者。我国当代著名记者、原新华通讯社社长穆青说:好的记者应该都有做名记者的雄心壮志……不愿或不敢当名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名记者?怎样用实际行动培养自己成为名记者...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当了新闻记者,谁不想成为名记者呢?大概多数是想的。名记者这顶帽子不标志职务,也不是一种职称,它没有授予单位,经常是谁说了都不算数。它是社会公众出于敬佩而给予的一种荣誉。1983年,我在西北几个县的机关里调查了一下,在广大读者眼里,“名记者”是一个褒义词,是既有很高知名度,又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记者。我所调查的对象认为,那些是非不分,胡说八道的记者,有时也会名噪一时,但等风头一过就烟消云散。他们说,这种记者不能算是大家称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9,(2):8-8
吴廷俊在2008年12期《新闻爱好者》中谈到如何认定名记者.说—— 名记者的“名”不仅是指“名气”.也不仅是对记者的知名度的一种评价,而主要是对其工作业绩、现实贡献和历史地位的一种评价。名记者不是自诩的,也不是由某个组织评选,  相似文献   

6.
知识林     
“名记者”、“好记者”、“红记者”指什么? 徐熊谈到——范长江赞成大家立志争取当一个“名记者”,但他更希望大家当一个受人民欢迎的“好记者”,一个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思想作风和才能都强的“好记者”。他说“作为人民记者,要有革命责任感,要为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而自豪,不要辜负党的信  相似文献   

7.
艾丰是名记者吗? 有一次他去讲课,主持人介绍:“这是著名记者艾丰同志。”他马上更正说:“我不是著名记者,只是个有名字的记者。”他觉得,如果真的那么著名,何须别人介绍?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大记者”名记者,日本称为“大记者”。在日本,要成为一个“大记者”可不容易。曾在日本《每日新闻》当过十五年编辑、记者的井上靖说,凡是能成为大记者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时,脑子里离不开“消息”二字。对他们来说,采访活动已成了生理的一部分。一听说哪里发生火灾,他们就会拔腿奔赴现场,即使是火海,也会冲上去看个究竟。早晨进了报社是记者,晚上下了班,离开了报社就成了一个普通人,这种身在报社才算记者的人,不是真正的记者。(据《新民晚报之友》)  相似文献   

9.
一、热与冷“热”与“冷”是一对矛盾,它们又对立,又统一,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这可说是这对矛盾运动的规律。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得到预期的效果,就不能背离热冷结合这一客观规律。我们搞新闻工作的,想改革,写改革,更要遵循这一规律。改革,是党中央的决策,是全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更多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名记者越多,新闻精品就越多;新闻精品多了,新闻传媒对社会的辐射力、影响力、渗透力就会越强,新闻事业就能更好地完成它所承载的任务。完全可以说,我们已经形成了有利于名记者成长的舆论氛围。但是,有一个问题似乎论及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即:什么样的记者能称其为名记者?名记者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一)笔者愚见,对名记者,必须有一个客观标准。我们知道,所谓“名记者”,其实是社会对一个记者工作成就和…  相似文献   

11.
胡乔木对记者工作很有兴趣。他曾说过:“我这辈子没当过记者,可以说是一件憾事。”正因为如此,他很喜欢和记者接近,同记者交谈。他关心记者的工作和成长,希望新闻界多出名记者。  相似文献   

12.
围堵     
《中国新闻周刊》2014,(8):16-19
2014年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市长袁宝成在广东代表团驻地首都太酒店,被二十多名记者围堵采访,面对记者就东莞扫黄风暴的追问,袁宝成始终回应说“你们辛苦了!”  相似文献   

13.
作为青年记者,究竟如何把握自己,勇敢地踏上跋涉之路,许多老记者、名记者皆有成功之经验,我只能谈一些跋涉途中的酸甜苦辣,和青年朋友们共勉。痴志——历史感——责任感古人有句名言:“好之不如痴子,不痴不能成才”,“书痴者文必工,气痴者技必长”。我对记者职业的痴志开始于少年时代。初中时一  相似文献   

14.
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既有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一面,也有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一面,二者的关系是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基层,虽然难以遇到“大记者”、“名记者”光顾,但是,省、市、县级新闻单位的记者,每年我却要接待不下十来个.可以肯定地说,我所接待的记者中,有的思想敏锐,有的务实求真,有的勤奋刻苦,有的公正廉明.他们都不愧为党的新闻工作者、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这一神圣的称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原《湖北日报》摄影部主任光羊老师,更是叫我难以忘记的一名好记者.1994年9月中旬的一天,镇党政办公室通知我,说是湖北日报一名记者来镇里采访,要我代表镇里陪同他“全程采访”.待我赶到镇里时,办公室的同志告知,记者已下榻在镇政府客室里.镇政府客室异常简陋,室中两床一桌,既无卫生间,也没有一台电视机,床是硬板床,桌是办公桌.我说:“怎么能把省报的记者安排到客室里住呢?”办公室的同志说,这记者坚持不住宾馆哩!办公室的同志把我领到客室,刚介绍完,光羊老师就一把拉住我的手,十分热情地说:“曾馆长,我打扰你了,实在对不起!我叫光羊,姓李,你就叫我李同志吧!”李记者一脸慈祥的笑容,头发花白,微胖的身体显得十分稳健.在办公室的同志离开客室  相似文献   

16.
著名围棋手聂卫平说过:“我喜欢有胜负的东西。”朱珉辉也颇有这种理念。他说:“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在新华社举办的青年记者读书班上,穆青和郭超人同志就青年记者在现有基础上如何不断提高、怎么成才的问题,同参加学习的同志进行了推心置腹的座谈。他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语重心长地讲了一些看法和体会,穆青同志说:“我看成才不成才有一个先决条件,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如何做人。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谈什么成才!”郭超人同志说,要当好记者,  相似文献   

18.
据《中华新闻报》记者报道:从今年4月至11月,中国记协将以“面向2I世纪的中国传媒”为总题,组织“百名记者世纪论坛”活动,以此迎接新世纪,庆祝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 据悉活动将在北京中国记协设立主会场,中央各有关新闻单位和全国各省(区、市)记协设立分会场,所有会场统一标志,会后统一发布消息,参加活动者可在“面向2I世纪的中国传媒”这个总题目下自由命题。2000年11月记者节期间,还将召开百名记者世纪论坛高级研讨会,演讲论文将汇集成册,公开出版。中国记协将举办 “百名记者世纪论坛”  相似文献   

19.
张方 《新闻爱好者》2008,(12):19-20
穆青是新闻战线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也是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名的著名记者。他曾在党的三代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工作,并且完整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五个历史阶段。穆青说,“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我热切地期待年轻记者早日成才,成才的年轻人越多越好。后继有人,党的新闻事业就愈有希望”。笔者在拜读穆青新闻作品时,也深切感受到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对青年记者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尤其在青年记者如何成才的问题上,这些期望和教导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迟晓龙 《新闻传播》2010,(8):128-128
品牌记者就像品牌主持人一样,首先在于记者本身对事业的不断追求,其次才是媒体给予的各类包装。做记者工作六年多来,我深知,凡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没有人不想当名记者。目前很少有新闻单位有意识地去评“名记者”,而仅仅靠一些发稿数量等一些硬指标,短期内评选出一些首席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名记者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