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言志抒情,是文学作品内容方面普遍属性,而非作为文体之一的诗和诗美的本质、特质。诗的本质特征在表达的特殊方式,即诗力避抽象、直诉地叙议说明,而是藉象传心、言此意彼。唯描绘物象,营造意象、象征,借显性可感事物,言幽微隐含的心志情念,才是诗与诗美的核心品格。  相似文献   

2.
明清清言小品是一种特殊的散文体式,其体制精短、表达明快、文辞雅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意蕴之美、结体之美和笔墨之美。清言小品属于微型文学,是诗的散文,散文的诗,较之于普通意义的散文作品,它的语言更具美的特质和韵味。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里,“言意”是其重要范畴,从“言意之辨”出发,“意”是诗所追求表现的本体,而“言”则是为表意服务的,“言不尽意”因此而成为诗本体命题。它既抓住了诗美的特质,又开发了“意在言外”的美学疆域,使诗的艺术内涵和诗学的理论内涵得到丰富和提升。  相似文献   

4.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诗国”,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诗歌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陶冶美的心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等等。诗歌有着教育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的特征,因此常吟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想象,还可以提高我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而,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诗中去感觉美、领悟美、表达美,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深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得到美的陶冶。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古诗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要欣赏诗词,先要从格律美的角度去赏析。诗歌中的每一字句都能体现作者遣词用字的精妙运筹,因此读诗要咬文嚼字。好诗都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精练又含蓄,要通过联想比较来帮助眼前意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正>诗歌作为美的载体,其教学应当承担更为重要的审美教育任务。诗歌教学应该是一个开展美的欣赏、学习美的表达、尝试美的创造的活动过程。诗歌欣赏是一种需要欣赏者参与的艺术鉴赏活动,是欣赏主体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重新构建诗美的过程。一首诗就是一个诗美系统,诗歌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对诗美的解构过程。比如教授柳永的《雨霖铃》,就应让学生了解该词的节奏、平仄、韵字的特点及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诵  相似文献   

8.
诗是最讲究艺术形式的艺术,在诗歌这种特殊的体裁中,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地位——诗美的本质。诗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内容沉淀、内隐于艺术形式,使艺术形式成为诗美的本质标志。  相似文献   

9.
李新泉 《学语文》2011,(4):41-42
一篇好文章、一首好诗,必然是作者情动于衷、言溢于表的产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与文中伟大的人物对话,与高尚的灵魂对接,使学生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逐渐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永忠 《学苑教育》2012,(17):30-30
语文课堂,作为师生栖居的主要场所,理应充满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诗意的语文课堂犹如美的清泉,汨汨流淌着美的琼浆玉液。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美好的事物,往往用“诗”来形容:美的风景——如诗如画;美的姑娘——诗一样的风韵;美的作品——史诗般的作品;美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2.
诗是最讲究艺术形式的艺术,在诗歌这种特殊的体裁中,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地位--诗美的本质.诗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内容沉淀、内隐于艺术形式,使艺术形式成为诗美的本质标志.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之中,禽鸟种类万千,其鸣声有不少与人们的某些语音相近;于是,前人便以鸟语谐人语入诗,以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内心感受。这类诗歌,谓之“禽言诗”。 禽言诗起于宋代。宋代诗人梅尧臣曾作《四禽言》诗,后来,苏轼仿其作《五禽言》,他在诗序中云:“余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春夏之交,鸟鸣百族,士人多以其声之似者名之,遂用圣俞体作《五禽言》。”至明清两代,禽言诗便盛行开来。 前人的禽言诗,各取不同之禽言入诗,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是小学古诗教学的突破口,美本身就是诗的特性和本质,较之其他文学艺术形式,诗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有美的特质。要充分领略诗歌所创造的文学世界的美妙,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只有审美教育才能实现这点。  相似文献   

15.
周淑玲 《学周刊C版》2010,(6):207-207
古典诗歌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蕴涵了诸多美的因素。“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闪耀着美的光彩,给人以深刻启迪。教师针对不同诗歌的特色采用“三美”教学,会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不断提高学生古诗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用读写促成完美的"言意转换"。从语文教学的三个主要理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三以"读法与教法来探讨以读写促成完美的"言意转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前半部分重在钩沉辑佚 ,辑录出《周易》中的二言诗、三言诗、四言诗和杂言诗一百多首 ,因此 ,作者认为 ,《周易》是先秦的一部占卜诗集。《周易》中的诗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其中的二言诗、三言诗以中国文学起源期的诗歌填补了《诗经》之前的诗歌史料空白 ;同时 ,《周易》以二言诗、三言诗、四言诗等较为完备的诗体系列 ,填补了《诗经》之前的诗体空白 ,它对于中国文学起源和早期诗体的研究 ,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随着语言的进化而发展 ,在二言诗之前 ,中国只有前语言状态的吁嗟咏叹类的纯声语和以原生词为代表的原始词语。二言诗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中国最早的文学。虽然现存的二言诗不多 ,但是也能窥见到二言诗的大致面貌。它是商代以前中国文学的第一诗体 ,它对于中国的语言、文学和文化的发生和发展 ,均有奠基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美好的事物,往往用“诗”来形容:美的风景——如诗如画;美的姑娘——诗一样的风韵;美的作品——史诗般的作品;美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一切文学体裁都含有诗的气质。”诗人曾卓说:“一切艺术作品都可以说是心的歇”(曾卓《关于诗》)。可见,要使我们的文章美起来,就必须使文章的语言“诗”起来。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诗一样的语言呢?方法很多,本文略举三例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文为诗”,按约定俗成的说法,就是指严羽批评宋诗的“以文字为诗”。(《沧浪诗话·诗辨》)它与“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共同构成了宋人诗歌的三大时代特色。 “以文为诗”,就是以作散文的某些手法(尤其是语言文字方面的)来作诗。具体说来,宋人的“以文为诗”,其表现形态约略可概括为以下8种: 一是句式参差。它不再在一首诗中,拘守于只用西言、五言或七言等比较固定的模式,而是随着感情的变化,和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不同情况,错杂运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直至十七言等自由伸缩、灵活机动的散文句式,而不讲划一。但又总以某一种句式为主,构成大体整齐的样子,不失“诗”本体的特征。如郑侠《谢太守惠酒》、(《宋诗钞·西塘诗钞》一诗以七言句式为主,而杂以三言、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