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苏区教育     
苏区教育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革命根据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民教育事业。它虽然是在革命战争的条件下,在经济和文化原来都很落后的地区破土发芽,教育的实践时间也很短,但它却把马列主义教育的基本原理和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正确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采取了切实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十分  相似文献   

2.
作者系统分析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大众口头创作的大量红色歌谣,作为我国第一批无产阶级革命诗歌,在真实地再现这一历史时期的革命进程、歌咏党和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光辉业绩、反映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大众英勇无畏的战斗风貌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指出苏区红色歌谣既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又能给人美的享受,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新编中学历史课本中多次提到“苏区”和“根据地”,那么,它们究竟有何异同呢? “苏区”与“根据地”都是指中国革命赖以进行和发展的地方。“苏区”一词产生于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名词,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因其根据地内的革命政权是根据苏俄革命政权组织形式建立的,即采用的是苏维埃(代表会议)形式,故这类根据地称作“苏区”。而“根据地”则是革命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以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即为据以长期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地区。它特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4.
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巩固和发展与苏区的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发扬我党教育革命的优良传统,以推动当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该苏区教育的宗旨、内容、教材、措施、经验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史上一件伟大的事件。从一九二七年三湾改编到一九三四年北上抗日这七年中,革命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和发展,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事业。这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生活,是文艺创作的丰富源泉。苏区文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非常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风貌和时代特点。真实是艺术的生命。文艺的感染力、战斗力和认识作用都来源于真实。苏区文艺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却能发挥极大的战斗作用,其根本原因就是苏区文艺是真实的文艺。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腥风血雨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武装斗争,先后建立了井岡山等地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湘鄂西苏区就是其中主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南达洞庭湖和武陵山脉,西至长江三峡和神农架,北连豫西南的桐柏山,东抵武  相似文献   

7.
从红色革命根据地龙岩市的体育现状入题,分析了目前闽西、赣南地区红色革命根据地在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红色革命根据地必须发挥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上实现协调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的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都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的建设工作。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在瑞金召开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立了教育人民委员部,具体领导苏维埃教育工作。当时是在战争的环境中,条件极其艰苦,办教育一缺少资金,二缺乏校舍、设备,更缺少教师。要发展根据地的教育事业,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必须要有教师和教育干部。因而,当时特别重视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以为革命斗争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七年的苏区革命时期内的音乐发展走的是一条外国歌曲中国化、本土歌曲马列化的道路,对宣传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春苏区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宜春苏区为湘鄂赣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二,宜春苏区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宜春苏区是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第四宜春苏区是开创和保卫湘鄂赣根据地的重要战场;第五,宜春苏区是连接湘鄂赣根据地与湘赣根据地乃至中央根据地的战略通道.  相似文献   

11.
鄂豫皖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它形成时间之早,规模之大坚持时间之长,在当时全国各革命根据地是少见的。探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便是根据地的党组织、红色政权和红军厉行廉政建设,并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在当前国际风去动荡变幻的新形势下,执政党和政府的廉洁关系着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2.
东江革命根据地是华南革命根据地的一面旗帜,财政金融业在这片红色区域里起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但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的局限性。既要充分肯定它的历史作用,又要不掩盖其不足,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三、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形成以后,在它的指导下,革命根据地的教育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由于革命根据地是处在战争的环境中,所以实行了教育和战争的结合,形成了一系列适应对敌斗争需要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同时,由于革命根据地是分散  相似文献   

14.
为隆重纪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五十周年,由我院中文系部分师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于五月中旬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学习和采访。在当地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他们走访了井冈山、宁冈、永新、莲花、遂川、茶陵、酃县和桂东的许多退休革命老干部、老红军战士、老游击队员,老赤卫队员和老暴动队员,翻阅了许多单位保存的有关历史资料,收集、整理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歌谣二百零九首(其中二十多首解放后曾发表过)。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歌谣,艺术地再现了根据地军民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和叱咤风云的精神风貌,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浇灌出来的无产阶级文艺的鲜花。它生动地倾吐了根据地军民对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党和人民子弟兵的无限热爱;激愤地表达了对阶级敌人的极端仇恨和蔑视;完满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的英雄气概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它是对自己的领袖、自己的党和军队的出自肺腑的、响彻云霄的赞歌;它是动员,激励革命人民为翻身解放而奋起战斗的嘹亮号角;它是直刺阶级敌人的寒光闪闪的匕首!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歌谣,是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好教材。在隆重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的日子里,重温这些歌谣,对于我们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继承和发扬井冈山斗争的光荣传统,深揭狠批“四人帮”,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较大的根据地之一,是周逸群、贺龙和段德昌等同志在党中央领导下,带领湘鄂西人民进行英勇斗争所建立起来的。它在建立的前后,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均有关系。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个历史的考察。早在一九二七年的两湖秋收起义中,湘鄂西地区的斗争,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东暴动及其起义军向井冈山转移的行动,实际上是同时发动,互相配合的。当时,党中央  相似文献   

16.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较早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本文尝试从彭湃感召下的陆丰革命实践活动历史去阐述陆丰的红色精神,为陆丰红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同时为红色海陆丰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苏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的前提条件下,领导人民群众发展教育事业的一次伟大实践。它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为尔后抗日、解放战争时期,乃至建国以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认真研究苏区教育,特别是了解它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对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教育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苏区戏剧是产生在苏区特殊历史语境中的一种重要文艺形式,同时又是苏区开展政治动员的重要教育工具之一。在中国革命现实的需求、苏区的特殊情境以及戏剧本身的教化功能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苏区戏剧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种方式或隐或显地发挥着教育作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苏区戏剧实现了本身的大众化,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化大众的效果,使得苏区的工农兵大众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中共政权为他们所设计的政治行为模式、社会组织模式以及生产和生活模式,在文艺层面推动了中共全面控制根据地乡村社会资源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创造了具有革命含义的红色礼俗,其以简洁为本色、以革命为指向,深刻改变了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社会日常生活,尤其在延安时期增加了以毛泽东权威为核心的个人崇拜特色。在根据地和解放区,不断传播的红色礼俗逐渐取代了传统礼教,重新塑造了民众的行为与观念,在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动员与政治整合作用。不过,红色礼俗并没有完全打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而是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威权化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0.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是新世纪创作的一部反映我国革命题材的优秀舞蹈作品,其采用声乐、舞蹈、戏剧、朗诵、情景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艺术再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它是一部红色的史诗,体现了井冈山精神,完美诠释了音乐美、舞蹈形式美,彰显了舞蹈史诗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及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