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李兆忠不无兴奋地拿来他新近发表在《东方化》(2001,5)上的《艺术与科学:一枚硬币的两面?》一,还附带李政道博士主编的《科学与艺术》(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出版)一书。他说章是他向李政道博士“请教”,的,希望我发表一点意见。我说,先拿来看一看,想一想,再说。读过之后,觉得尚有些话可说,便打开电脑敲下所感,所思。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艺术之都巴黎,有3座最名的综合性艺术宝库——卢浮宫、奥塞博物馆和蓬皮杜化中心,经过参观、对比和思考后,我确认它们是展示人类艺术的三部曲。何谓三部曲?《辞海》有释日:“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联贯的学作品。”上述三大艺术宝库的内容正是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联贯的,因此借用“三部曲”以概括它们之间的关系,想必还是合适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雷颐 《东方文化》2001,(5):67-74
在伟大的“艺复兴”时期,产生了许许多多化、思想的巨人,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巨人如群星璀璨,永耀人间。其中不少人不仅仅是在某一方面,而是在艺术、哲学、学、科学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因此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美”,在科学家与艺术家眼里,往往是大相径庭的。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的美”与“科学的美”会继续是“井水河水不相犯”吗?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又该如何真正地互动与互补?  相似文献   

5.
电视艺术的发展,从来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纪录片作为以纪实为审美特征的艺术形态,在当前数字技术背景下衍生出新的制作手法。影视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人类社会发展至“数字”时代,编导们正在经历一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的技术革命,影视艺术作为与技术密切相关的艺术类型,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编按]  相似文献   

6.
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欧 《世界文化》2007,(11):6-7
人类通过艺术活动:制作活动和接受活动,来治疗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其历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其实,远古人类的巫术活动与艺术活动是合为一体的,而巫术活动是那时候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和精神痛苦的主要方式。在西方,有文献记载的艺术治疗已见于古希腊和《圣经》时代。古希腊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以及亚里士多德都曾论述过音乐的“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座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备物品,它随处可见,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闲带来便利。也许人们并不像欣赏艺术品那样去关注椅子的颜色与式佯,但这平凡的造物却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灵感。椅子的发明改变了人类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它那多姿多彩的形式演进更体现着人类明的前进步伐。工业革命以来,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着现代设计与观代科技和现代艺术同步发展,由此涌现出大批经典设计。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经典座椅,它们形式新颖,风格多变,以精湛的现代工艺、丰富的艺术内涵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它们的设计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一经推出便风靡世界,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08,(9):91-91
坊间的艺术书籍多不胜数,初入门者在选择时通常寻找简单明白的初阶导引书籍,最常挑中当是“艺术概论”类书籍。但所谓“概论”书籍,往往一点不像概说,而像大学美术的教科书,读来令人痛苦不已。本书虽也属艺术概论式的入门书,却以较轻松的笔调、较清晰的段落、较寻常的举例说明,使原本艰涩的艺术理论化为浅显易懂的短文,确是深入艺术堂奥的“开门”书。  相似文献   

9.
各种艺术创造中的所谓“美”,不论以何种表现形态和方法,其内容都有相通之处,即美的内核——精神是共同的,但因各有其特异的审美追求而别具风采。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此不谈“电视艺术”,而论“电视审美艺术”。这是因为电视的审美文化属性要远大于电视的纯艺术属性。虽说电视艺术品除电视剧外.还有诸如电视文学、电视艺术片、电视综艺节目等等.但由于电视本身的独特性,致使一些非艺术作品的栏目,如谈话类节目、体育节目、民俗风情介绍等.也都有其一定的艺术性.所以在审美方面它们是可通约的。  相似文献   

11.
传统农民的文化艺术梁涛农民的文化艺术具有自身的特点。它们不是朱门大院的阳春白雪,而是乡间村头的下里巴人。它们形式简单、质朴平易、富于浓厚的乡土气息。农民受生活条件和性格的决定,不喜欢追求文雅复杂的艺术形式,也不愿思考人生、宇宙的深刻哲理,他们欣赏艺术...  相似文献   

12.
匡达人 《寻根》2000,(2):109-110
“科学小品”,指的是文艺性科学知识读物,其特点是以通俗有趣的写法,介绍科学知识,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语言生动。当今不少报纸副刊都经常刊载此类文章。  相似文献   

13.
观点集萃     
季羡林说,文明是对野蛮而言, 文化是对愚昧而言 季羡林在《论东西文化的互补关系》一文中论及文明与文化的异同。他写道,所谓文化就是包括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这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创造的一切精神的和物质的有积极意义的东西。或者说,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文化与文明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文明指的是从一个野蛮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往前发展,人类的智慧增加了,这叫“文明”。文化就是人类力量的往前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中的艺术、科学等的智力的发展。文明是对野蛮而言,文化是对愚昧而言。这两个词,有时候能通用,如,“东方文化史”也可以叫“东方文明史”;但有时候不能通用,如“文明礼貌”不能说“文化礼貌”;“学文化”不能说“学文明”。“文明”的对立面是“野蛮”,“文化”的对立面是“愚昧”。但“野蛮”和“愚昧”又有联系,“野蛮”中“愚昧”成分居多,也有不愚昧的“野蛮”。学文化是因为过去没有文化,学了文化把“愚昧”去掉了。讲文明礼貌是过去不文明,有些野蛮。提倡文明礼貌,把“野蛮” 的成分去掉了。 — —们匕京日报》理论周刊 李宗耀认为:界定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应兼取广...  相似文献   

14.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巨变的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化艺术空前繁荣……人们感到历史的车轮仿佛在”重力加速度”式地飞转。  相似文献   

15.
艺术之道,思悟无穷,上综古法,下启新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任何艺术家都难以穷尽。但是,一个艺术家只要在对艺术的创造和追求中把握艺术的本质,不断地超越自己,立新意新格,体现自己的风采神韵,他就能算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家就应像一个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的无畏探险家,在艺术之林中披荆斩棘,开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16.
狮子——马克思:“你把我看作蚂蚁,但是有一天我会成为狮子的。”山泉——恩格斯:“一股汹涌的泉流,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松树在他面前轰然倒下,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出一条大道。我也将和这股山泉一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蚕——居里夫人:“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动,看着它们,我觉得自己跟它们是异物同类……”蜡烛——法拉第:“像蜡烛为人们照亮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火炬——萧伯纳:“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举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  相似文献   

17.
在近现代中国学术史上,“西学”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会赋予它以不同的涵义,但所有理解中最基本也是共同的一点是:西学指来自西方的文化体系。从历史来看,西学东来和东学西去与基督教的传人有莫大的关系,但无论是天主教还是东正教,它们的传入对中国形成的影响都不及晚清19世纪的基督新教。新教传教士们在中国创办刊物,印刷书籍,兴办学堂,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到中国,部分传教士还直接参与政治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8.
像横空而过的彩霞,璀璨而华丽:像翻腾激越的海波,高亢而深遂;像静远清澈的蓝天,纯净而素雅……由“红色家园”、“黑白世界”和“蓝韵风华”三个系列组成的曹明求《红·黑·蓝》艺术展于2006年底时节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从次大陆最初的艺术活动时期开始,印度艺术家心灵中独特的审美天赋便借助色彩和造型,着重表现其内在的体验,而不在意他们见到的任何外在形象。艺术创作的意图不在于观察和记录视觉经验即真相,而在于万物赏心悦目的表象下潜在的精神幻象即灵气。印度艺术虽与其他艺术一样都是“真实的”,但在表现印度人的心灵方面却不同,印度艺术追求视觉形式及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印度艺术的理想是精神性和情感性的,而世俗性和理性的东西居于从属。所以,  相似文献   

20.
文澜 《世界文化》2007,(2):43-43
在意大利欧元硬币图案中,分币三枚为一组建筑,角币三枚、元币两枚全部为艺术品。艺术品数量之多,在欧元硬币中绝无仅有。它们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