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家长教育资格: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 做家长需要资格吗?什么样的家长才具有教育资格?毫无疑问,不管有没有人教过你,也不管你愿不愿意、合不合格,只要生了孩子,你就成为了孩子的父母.  相似文献   

2.
戴趋剡 《湖南教育》2003,(17):47-47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素质转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用发展的眼光看,仍有部分家长的素质不高,甚至偏低。一是文化知识层次低,尤其在农村,大部分家长仅仅是初中毕业。二是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当,要么以打骂、体罚为主,严而过度,不择手段,要么放任不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乐园。作为家长,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在教育孩子中取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书包虽不大,但它却背着家长的希望和孩子的未来。做家长的一般都很注意孩子书包的清洁,往往爱责怪孩子:“看你把书包都弄成什么样子啦!……”如果你是一个称职的教育型家长,你一定不会忽视书包这个‘’百宝箱”中的其他,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东西。从这种意义上说,孩子的书包是孩子某种思想的包裹,是一个五彩缤纷而又不成熟的世界。当你从书包的某一个口袋里发现孩子吃了半截又用糖纸匆忙裹好的糖果,你可以猜想孩子要么不喜欢甜食,要么是你送他上学的时间有些紧张。这一切如果不是,也许你的孩子在上课时偷吃糖果,被老师发现…  相似文献   

4.
在绝大多数人的意识里,担任自家孩子的教育指导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是法律赋予自己应有的权利。从给予孩子自然生命的视角看,这种理解不错,但仅给孩子生命之躯就必然拥有教育子女的资格的观点是不对的。作为家长,只有当其具备一些必要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智慧,并将其自觉地运用于教育子女的实践中,使之内化为孩子自身健康成长的有机组成部分时,该家长才具备了教育指导孩子的资格。  相似文献   

5.
学会做父母     
要让孩子成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应当遵循科学的育儿原则,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改变评价孩子的标准。过去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众多家长都知道表扬自己的孩子,一开口就是“你真乖”“你真可爱”等,这看似表扬,实质是让孩子具备“遵从”的性格,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意识和能力的人。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做了这么久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我发现父母与孩子真是一种太特殊的关系,他们之间由于血缘的关系,那种割不断的亲情是任何感情都无法比拟的。但是他们之间又不能仅仅局限于亲属的表达,因为父母还肩负着教育孩子的任务。于是矛盾便由此而生。 父母认为,因为我要教育你,要对你负责任,所以我有权了解你的一切,孩子也有义务向父母坦白一切。父母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因此也是无法实现的。本期的《孙老师话题》我们探讨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秘密并能恰当地处…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常常听到孩子向家长告状:“他打我。”“他骂我。”“他不和我玩,还抢我的小手帕。”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讲明道理,教育他待人谦让随和,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有的家长则是无表示,不敢去正视这一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不计较和谦让责怪为无能,甚至对孩子教唆说:“他打你,你不能打他吗”孩子在园受欺侮,家长应怎样正确对待呢我认为,首先,年轻父母对这种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在园打闹、吵嘴是一个普遍现象。你看,刚刚还在吵吵打打的小朋友,眨眼之间又会高高兴兴地玩到一起。原因很简单,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8.
一、做一个有教育资格的家长什么是有教育资格的家长难道做家长还需要什么资格吗是的,生育儿女赋予生命只意味着你具有了做长辈的生理资格,并不意味着你同时就具有了教育儿女的教育资格。在美国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对家长的资格通过考试加以确定,规定必须获得了学士以上学位的家长,才有资格担任自己孩子家庭教育的指导教师。为什么要强调家长的教育资格问题我想从一个故事及其启示谈起。一天,一只老螃蟹领着儿子小螃蟹去海边散步。天气好极了,蓝天、白云、海水、沙滩,老螃蟹的心情特别好。它一边欣赏周围的美景,一边得意地看着…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展开的教育,而健康、稳定的亲子关系是培养优秀子女的关键。所谓亲子关系就是指我们和我们的父母、我们和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和我们孩子等之间的三层关系;在这三层亲子关系中,如果仅仅把注意力焦点放在孩子身上。可能会在长期、动态的养育孩子过程中出现很多严重的问题。各位家长,看看你有下面的情况吗?  相似文献   

10.
大多父母教育聋孩子时,不会像教育健听孩子那样严格。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致聋是自己的原因,对孩子一味溺爱;一些家长和孩子沟通有困难,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行,每天只有几句简单的日常对话。在这些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认为父母奉献、自己索取乃理所当然,进而没有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1.
《2014中国城乡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近日发布。白皮书显示,37.82%的家长不知道教育方法,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占26.19%。这意味着家庭教育已成为中国父母最大的"短板"。(2014年12月29日中国教育报)根据《2014中国城乡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的数据,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有超过六成的孩子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些孩子的父母要么不懂得教育方法,要么腾不出  相似文献   

12.
随着赏识教育的理念受到更多家长的认可,家长对孩子们的赞扬声越来越多。的确,赏识和鼓励可以使孩子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建立良好的自信,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问题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欣赏不批评,该欣赏的欣赏,不该欣赏的也欣赏。每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时,家长不管好坏就是一顿表扬“,你真棒”“你是最聪明的”“你太厉害了”。鼓励孩子没有错,但要把握好尺度,一味的表扬会导致孩子自我评价过高,使他们害怕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变差,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么大发脾气,要么干脆放弃。所以说,赏识教育并不是盲目的表扬和…  相似文献   

13.
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对只有充分准备做父母而绝没想到要做“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到了入学年龄后,孩子的入学问题、教育问题和孩子的成长问题会使家长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家长必须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和能力来面对现实、面对孩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谁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很多家长往往付出了苦心却见不到效果,这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误区。家长的教育观念主要指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包括家长的亲子观、人才观、儿童观和教子观。一、亲子观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称作教育动机。家长对子女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动机也就各有不同。有的父母把孩子看作社会的小公民,其教育动机可称为为国教子;有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为其将来的幸福,其教育动机可认为是为  相似文献   

15.
很多家长感叹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来越难与家长沟通。上海最新一项调查显示:63%的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而不能与家长沟通;36.4%的学生最讨厌父母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漠,也是今天家长们主要的困惑。有专家指出,家长教育的无力化是“权威失灵”的一种表现。那么,家长权威为什么会“失灵”了呢?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该怎么做?为此,笔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孩子和专家,希望能给广大家长们一些启示。家长:孩子越大越难管“我要走出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很多家长和孩子交流时发出的…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是父母,正为家里的男孩的调皮而烦恼;如果你是老师,正为班里的男生的捣蛋而生气……那么,请你静下心来,读一读下面这篇在网络上疯传的文章。在百度上进行搜索,关于这篇文章的相关结果超过1000万个,转载者更是不计其数,足以看出这篇文章巨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建议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能细细研读一下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会得到启发并有所收获的。正像一位家长在转载时所说的那样:"当孩子真正地伤心到哭泣时,你就一定错了。要么在内容上,要么在方式上,要么在手段上……所以,我要忏悔要检讨也要反省,也愿读到这篇文章的家长们不要犯我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教育始于家庭教育,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当前的家庭教育问题颇多:有的家长言传身教负能量,孩子看在眼里;有些家长要么不管孩子,要么经常打骂孩子;有些家长貌似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可孩子的学习状况还是不尽如人意;一部分家长听天由命,认为孩子不会读书就算再管也无济于事;也有部分家长觉得管不住孩子,孩子出现了种种问题;还有一些家长以孩子的名义忙着为孩子"赚钱",却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孩子也开始有逆反心理,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应该丰富家校沟通的方式,加强家校有效沟通合作,试着改变家长朋友的观念,努力让家校教育同步,共创家校教育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家长是指在家庭中负责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家庭中其他教育孩子的长辈。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呢?有人认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未必,如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看小了,什么事都舍不得让他做,望子成龙的家长又常常把幼儿看大了,要求他像小学生那样读书、写字、不准游戏,将玩斥为“没出息”。这样对孩子不是教育他,而是惯坏他,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19.
最近看到张华韵同志《培养耐心》一文,感到这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不断思考、总结,悟出耐心的可贵,这是很难得的。但是如果仅仅是出于文中妻子所说的“儿子还小,你个大人也跟着火什么?”的克制和宽容,这耐心就缺少正确的基础和持久性。实际上,对孩子不任意发火,主要应基于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尊重人格,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可能更合适些。联系文中父亲教孩子背古诗的态度和情境,笔者想就父母的角色定位及如何教孩子背诵古诗这两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首…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目的不仅是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是教育目标的回归。如果学校教育仅仅着眼于学校围墙内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家庭化对孩子潜在的影响和作用;如果学生家长片面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孩子进了一所名牌学校,父母就可以放弃自身学习和自我改变,那么就违背了教育“育人”这一根本。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都是学校不在编的教师,家长的作用、家庭化对孩子的影响愈来愈被社会所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