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孩子们和蛋宝宝待的时间越长,感情就越深,越表现出一种深深的牵挂,真真切切的关心!他们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回报!这种根植于生活的真实体验是任何金钱也换不来的。说起感恩,这学期,我班举行了"保护生鸡蛋"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父母培养自己的辛苦,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2.
正这可是宝宝要度过的第一个夏天。新手父母们有点焦虑:气温太高,宝宝会不会被热着?若是开空调,宝宝会不会又被凉着了?一些父母觉得"婴儿无六月",认为刚出生的宝宝身体机能还不健全,会非常怕冷,因此即使是在非常炎热的夏天,也给宝宝穿得特别多,把宝宝裹得严严实实的;另一些父母则带着宝宝一起大吹空调,甚至都不肯带宝宝去户外,觉得宝宝只能待在空调房里,到外面就会被热着。宝宝的第一个夏天,到底该热着点儿,还是冷着点儿呢?  相似文献   

3.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11月27日,又一个感恩节来临。在这样一个日子里,这首《感恩的心》总是会让人想起很多要感谢的人和感激的话。如今,家里又添了活泼可爱的小豆丁,这份感恩的心情又与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有那么不同。在这个感恩的臼子里,让我们把平日里很少说出来的感激的话语说给父母、说给爱人、说给宝宝听吧。通过你的感激,让他们知道,有了他们,你的生活是那么与众不同、是那么精彩!  相似文献   

4.
正当今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造就了许多自以为是、任性娇气的"小太阳"。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懂感恩,在物质享受上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索爱,不知回报……"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校开展了系列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付出、学会关爱、学会做人。一、培育感恩文化,营造感恩教育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  相似文献   

5.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近年来,一些学生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孩子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很少。为了多要钱物,私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等事件时有报道。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做人道德原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这些现象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它的产生除了家长太娇惯孩子、一味地溺爱孩子、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有关外,与学校德育缺乏“感恩教育”也有重要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必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二“、感恩教育”的目的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体悟父母无私的爱,知道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懂得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激父母。...  相似文献   

6.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近年来,一些学生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孩子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很少。为了多要钱物,私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等事件时有报道。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做人道德原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既…  相似文献   

7.
学会爱父母     
正宝宝从出生以来,一直在获取爱与关怀,如何爱他人、懂得感恩,这些是需要学习并有机会去表达的。这一期,让我们先从爱父母开始,培养孩子感恩与爱他人的好习惯吧!榜样妈咪梅梅妈妈自从有了女儿梅梅之后,梅梅妈妈对"养儿方知父母心"这句话更加深有体会。每个孩子小时候都非常可爱,而每对父母又都是那么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常常会忘记自己只是一味地付出,没有教会孩子爱的能力,更加没有培养孩  相似文献   

8.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近年来,一些学生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孩子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很少,为了多要钱物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等事件也时有报道。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做人道德原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既…  相似文献   

9.
王丽娟 《甘肃教育》2014,(13):41-41
正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前小学生的感恩意识非常淡薄,主要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因此,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  相似文献   

10.
近十几年来,青少年似乎背上了不懂得感恩父母的"恶名",人们纷纷谈论和呼吁要对青少年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似乎忘记了基于血缘的对父母的感激敬爱是人的本能."父子之道,天性也"(《孝经》).即使婴儿在父母的照顾下也会表现出快乐亲近的反应,为何当某些青少年逐渐长大后,反而不懂得感恩父母了呢?什么原因导致了当今某些青少年不懂得感恩父母?在本文中,笔者试图证明,当今某些青少年不懂得感恩父母,与社会急剧变迁导致的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失范密切相关.除非能够在家庭生活与感恩父母的教育中探索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重建合理合情的新家庭伦理规范,并以此引导和规范人们的家庭伦理生活,否则家庭感恩教育不会取得多大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活动背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句名言已流传千古,然而现代社会对"感恩"越来越忽略。孩子们享受父母的爱,社会的爱、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回报"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本次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体验感恩的机会,以"心怀感恩,拥抱幸福"为主题,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人付出了努力和关爱,从而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  相似文献   

12.
周岁内的宝宝一般不会发脾气,是父母的“开心果”。宝宝周岁后脾气渐长,尤其到了两三岁,发脾气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其实,从没脾气到经常发脾气是孩子成长的表现,是其心理发育的一个必经过程。偶尔发发脾气,可使沮丧、不满等不良情绪得到及时释放,对宝宝的情感发展有好处。因此,宝宝偶尔发发脾气,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和烦恼。  相似文献   

13.
郭仪豹 《天津教育》2020,(9):161-16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感恩,使人类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得前进的动力。"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顺父母、理解他人,更不会主动帮助他人。小学是培养学生感恩心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生感恩心的培养实践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融洽人际关系的重要举措,但现实中许多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会理解人、尊重人、感恩人。文章从大学生对父母、同学和社会等三个视角论述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分析了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家庭的宠爱、学校教育的忽视、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交往经验的欠缺,并指出学校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来开展感恩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我一直在思索怎样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培养孩子学会感恩尤为重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子女对父母的感恩;"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的感恩;"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对朋友的感恩.  相似文献   

16.
乌鸦反哺、知恩图报是一种美德,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品质,它并不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凝聚在点滴琐事中,融化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犹如细水长流、源源不断。而有些子女对父母的恩情熟视无睹、理所当然,很少有感恩之心、回报之行。感恩回报在不经意间已成为美德教育中被忽视的一个盲点。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能折射出社会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增广贤文》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跪乳、反哺体现的就是感恩之心。教师应有一颗感恩之心,做到常念跪乳之恩,勿忘反哺之义。第一,感恩父母。"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含辛茹苦地抚养子女长大,子女没有理由不感恩父母。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更应感恩父母,因为教师感恩父母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二,感恩学生。学生使教师收获尊  相似文献   

18.
正活动对象小学高年级活动背景"孝道",历来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做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今的孩子从小被父母当成掌中宝呵护着,而父母长辈的过度照顾,让孩子认为父母给儿女做牛做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由此造成了孩子不懂"感恩",不知如何才是"孝敬"。总觉得父母唠叨、麻烦,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却从来不会  相似文献   

19.
《家教指南》2009,(7):36-37
1.遗传 一般来说,父母智商高,宝宝的智商也不会低。这种遗传因素还表现在血缘关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为1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宝宝智商达109;父母是表亲,低智商的宝宝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优雅阳光”四个字是我们花桥中心校学生成长文化素质的内容之一。为使这一目标得到有效训练与落实,我们从感恩开始。因为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感恩,还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然而,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太阳,很少会主动关心长辈、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与大自然。常言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如果—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会去感恩的人,又会感恩谁呢?优雅阳光又从何谈起呢?为了帮助孩子舍弃“自我意识为中心”的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