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宝宝的情绪总在好和坏之间变换。在亲子相处时,宝宝的心情愉快会让亲子互动顺畅、快乐,而宝宝的负面情绪往往是引发亲子冲突的导火索,也是亲子沟通的最大障碍。因为宝宝通常不知道该如何排遣负面情绪,父母如果不能正确理性地对其进行疏导,甚至以责怪或者打骂的方式来应对的话,就会影响亲子间的和谐相处。所以,接纳和处理宝宝的负面情绪是父母需要掌握的亲子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2.
很多父母会不遗余力地给宝宝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很多时候却会忽略宝宝的精神世界,比如说自尊心,两三岁的宝宝也有自尊心,他们爱惜自己的"面子"比大人有时更甚。如果有人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会产生羞愧、难堪、生气等负面情绪,并且会以逆反、哭闹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反抗。所以说,很多时候不是宝宝不听话,而是他们在宣泄自己对爸爸妈妈的不满。面对宝宝脆弱的自尊心,爸爸妈妈们一定要了解有些话是不能当着宝宝面讲的,任何时候都要适当控制你的情绪,把宝宝当成一个和你平等的大人来看待,这样才能做到呵护宝宝的自尊心,使其良性地发展。看看下面的镜头,其中有没有你们的身影呢?  相似文献   

3.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可能无法意识到自己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却能通过一些无意识的举动反映内在的情绪和心理体验。在初中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未完全形成,对于自身的情绪反应大多不能用言语准确地表达出来。内心的情绪起伏经常困扰着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无法准确表达,不知道如何排解。如果这些孩子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父母或者朋友敏锐观察,发现他们的负面情绪,加以疏导和排解,便可以很快解决问题;如果他们周围没有这样敏感的发现者,那些处理自身情绪困扰的方法不多的孩子很容易沉溺在消极情绪中,长此以往,会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就是父母的模样。如果家里的宝宝懂得关爱老人、孝顺老人,说明父母也是用同样的方式关心老人的,只有父母做出了正确的示范,宝宝才会有样学样。一提起自己的孩子,每位妈妈都有说不完的话。为了激励家长看见、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2019年,《父母必读》杂志在网络上发起了第二届"我家有个好宝宝"故事征集活动,家长们都积极参与,很多宝宝的故事被家长们记录了下来。宝宝们的善良、纯真、贴心让人  相似文献   

5.
正情绪没有对错,但是情绪的表达方式却有好坏。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应该用什么方式和正确的行为来表达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并且要以身作则,要知道,父母的身教重于言传。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说,孩子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等他长大了、懂事了,自然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请教专家吧!Q:孩子长大后,能自然而然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相似文献   

6.
《小读者》2012,(5):6-6
要做成功的父母,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处理负面的情绪,譬如愤怒、悲哀及恐惧。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和爱的桥梁,使孩子成长为更成功、更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7.
王翠 《小读者》2012,(5):6-7
要做成功的父母,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处理负面的情绪,譬如愤怒、悲哀及恐惧。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和爱的桥梁,使孩子成长为更成功、更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常听到父母们有这样的抱怨:"我们家孩子顽皮得要命!一点也不听话!""是啊,不管我怎么教导,她就喜欢事事跟你对着干。""现在那么小就不听话以后长大了该怎么办啊?""宝宝是不是在‘变坏’呀,这可怎么办?"其实,父母的担心有点杞人忧天了。幼儿心理学家们研究证明,宝宝两岁以后,由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才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自主选择性,喜欢说"不"、"我就要……"等,这个时候无论你多么有权威,只要不对他的胃口,他就会反抗到底。所以宝宝的这些行为是正常的,并不是什么"变坏"的征兆。父母应首先认清这一点。对于宝宝的反抗行为和想法以一种尊重的态度来看待。如果父母们能够想到宝宝的反抗并非反叛,而是表达自我想法的一种方式时是否更容易接受孩子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9.
正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亲密的人,其言行和情绪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乐观开朗、善于处理自己情绪的父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提升孩子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焦虑不安的父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如果只关注教育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忽视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轻则影响亲子关系,使教育的效果大  相似文献   

10.
模仿是宝宝重要的学习方式。父母们也许不知道,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动作”正在给孩子传递着负面的信息,不知不觉中误导着宝宝。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上海亲子教育研究会作了一个问卷调查,有25%的父母对自己两三岁宝宝的任性、爱发脾气感到困惑。不管宝宝是情绪好,还是情绪坏,他总会时不时地发脾气。而且很多时候宝宝发脾气的原因是由于不了解孩子心理的大人招惹的。所以父母了解宝宝,是避免宝宝发脾气的关键。父母心里备有几招,更是化解宝宝发脾气的小窍门,你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2.
王惠文 《母婴世界》2008,(10):98-99
经常听到许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可就是静不下来。想让他安静下来学点什么,小家伙却怎么也坐不住。如果强制性地制约孩子,他又会哭闹,效果适得其反。父母很困惑:"没发现孩子有什么智力问题,为什么就不‘爱’学习呢?"其实那是因为宝宝们缺少感觉统合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想让孩子尽早适应幼儿园,尽量少问"老师批评你了吗""害怕了吗?"等具有负面情绪信息的内容,多请孩子讲幼儿园里有意思的事情,强化幼儿园生活中有吸引力的方面。李清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教专家如果父母希望宝宝能学会选择吃健康的食物,可以多用关联的方式。比如给蔬菜、水果这些健康的食物赋予快乐、美丽、有力量等积极正面的意义。张婍美食心理学家,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14.
每个孩子都有无数个愿望,这些愿望有的得到了满足,有的也仅仅是"愿望"而已。如果父母无法满足自己的愿望,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处理好了,孩子和父母都会满意:处理不好,可能还会酿成悲剧。今天的"悄悄话"栏目,我们邀请了几位同学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学会爱父母     
正宝宝从出生以来,一直在获取爱与关怀,如何爱他人、懂得感恩,这些是需要学习并有机会去表达的。这一期,让我们先从爱父母开始,培养孩子感恩与爱他人的好习惯吧!榜样妈咪梅梅妈妈自从有了女儿梅梅之后,梅梅妈妈对"养儿方知父母心"这句话更加深有体会。每个孩子小时候都非常可爱,而每对父母又都是那么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常常会忘记自己只是一味地付出,没有教会孩子爱的能力,更加没有培养孩  相似文献   

16.
2.规范的行为训练可给予宝宝均衡的营养心理学大师佛洛伊德曾指出:"我们许多基本的适应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任何一个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而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必须要从小时候开始进行训练。父母是训练师,通过训练,给予孩子的不仅是正  相似文献   

17.
6岁前,孩子已经有讨厌、伤心、抱歉、担忧、害怕、忌妒等丰富的情绪感受,但他们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和应对却处在萌芽阶段,所以当孩子遭遇负面情绪并因此出现过激行动时,他们并不一定清楚行动和感受之间的关联。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跟其他能力一样,在亲子互动中慢慢滋长,从父母对他情绪的回应、鼓励、制止或示范中学到对情绪的态度和表达的规则。  相似文献   

18.
正当宝宝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反复不停地问父母各种问题时,父母的应答及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自信与情绪。如果回应不当,甚至会令孩子产生羞愧感,恨不得自己从来没问过。不要试图劝阻孩子提问作为父母,对孩子每天的所有提问一一回答,似乎很难。但是,只要大部分时候,鼓励孩子提问,即便稍后回答,也完全合理。因为孩子们会渐渐明白,爸爸妈妈很忙,或者累了,但并不代表不在乎自己。如果父母反复劝阻孩子提问,对他们的成长发展则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为如此变相阻止孩子正常的人际互动,  相似文献   

19.
吕建华  骆宏 《家庭教育》2003,(11B):16-18
6岁前。孩子已经有讨厌、伤心、抱歉、担忧、害怕、忌妒等丰富的情绪感受。但他们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和应对却处在萌芽阶段。所以当孩子遭遇负面情绪并因此出现过激行动时。他们并不一定清楚行动和感受之间的关联。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跟其他能力一样。在亲子互动中慢慢滋长。从父母对他情绪的回应、鼓励、制止或示范中学到对情绪的态度和表达的规则。  相似文献   

20.
小巫 《母婴世界》2010,(9):76-77
我们都知道不能打孩子,可是很多时候父母在盛怒之下往往管不好自己的巴掌,把怒气释放在宝宝的小屁股上。让我们看看小巫怎样看待打孩子这件事,也许家长们会从中学会——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武力去控制小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