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刊讯 (记者李萍)将近年底,2005年报刊征订大战已经如火如荼.各家报刊除了"你出招、我应招"外,还别有一番景象:报与报、报与刊、报与企业之间大联姻、大互动的广泛合作呈全面展开之势.虽然报刊与图书不可能像报刊那样以低于成本的发行价去促销.但报刊发行的灵活方式和广泛合作是图书出版应该借鉴的.  相似文献   

2.
参与编修湖北日报(集团)60年社史,免不了要翻阅一些中国报刊史资料,以熟悉湖北报刊业的源流与底蕴。这个学习过程,对我的传统报刊史观念触动很大。原来我认为,中国的报刊只是发端于古代的邸报、杂报、小报、宫门抄、辕门抄等,没有其他源头;记者出现于16世纪欧洲,报纸是17世纪到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报业集团即报业托拉斯等称谓都是"泊来品",在中国没有根茎;晚清以来中国报刊的中心地域是上海、北京、香港,湖北和武汉没什么地位。现在  相似文献   

3.
指称新闻采写编评者的“记者”一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进入中文报刊,并被普遍使用,但最初主要指报刊的评论写作者而言。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报刊“记者”一词的使用和松本君平《新闻学》一书的汉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报刊作为第四等级与其他三个等级抗衡的力量得以充分的彰显。那么,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作为第四等级的报刊应当享有怎样的政治与社会地位?当报刊被赋予这样的地位时,人们期待它能够起什么样的作用并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通过英国报刊史上若干篇重要文献,包括1852年《泰晤士报》的两篇社论、19世纪英国报刊史两部专著,以及1855年《泰晤士报》主笔瑞夫《报刊》一文等,分析了19世纪中期的英国报刊史学家以及报人们是怎样理解第四等级报刊观念的。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太原5月21日电(记者帅政)山西省左权县干部苗世明自幼从借报、抄报到集报,30年苦心专注报刊收藏,现已收藏古今中外报纸30611种368712份,杂志10221种55154册,图书3266册,其藏品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今天,上海吉尼斯总部为苗世明同志颁发了"报刊收藏吉尼斯之最"证书.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第一批最优秀的无产阶级记者之一.他在青年时代先后担任过《德意志电讯》、《知识界晨报》的通讯员,《雅典娜神殿》杂志的记者,《莱茵报》驻柏林和英国的通讯员,《北极星报》的特约通讯员,《德意志——布鲁塞尔报》驻巴黎的记者和《新莱茵报》驻瑞士的记者.五十年代以后,他又成为一些军事报刊的通讯员和记者,并为其他几十种报刊撰写文章.1891年,71岁高龄的恩格斯还以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刊物《新时代》记者的身份,参加了伦敦盛大的"五一"节游行和集会.有着丰富记者工作经验的恩格斯对记者工作有许多精辟  相似文献   

7.
1、我国现代报刊事业诞生以来,新闻法规的制订状况怎样? 答:我国的现代报刊事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当时中国政府制定了一些关于新闻工作的法规,如1906年<大清印刷物专律>、1908年<大清报律>、1914年民国政府的<报纸条例>和<出版法>、1943年<新闻记者法>等.这些法规包含了禁止"诬诈"、"利用职务欺诈或恐吓之行为"、"攻击他人隐私"、"败坏风俗"等等涉及新闻职业道德的条款.  相似文献   

8.
张恨水以通俗小说家的身份为世人所知晓,事实上一生著有数百万字新闻评论作品的他,更是一名出色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工作者.从1918年开始记者生涯,到1948年秋辞去北平<新民报>的编辑职务,张恨水从事报业工作达30年之久.他干过记者、副刊编辑和主笔,任过副总编辑、总编辑、报社社长,在新闻界有"全能报人"之称.  相似文献   

9.
县报记者同时也是上级报刊的通讯员,他的职责是向本报供稿,也有义务向上级报刊投稿.实事上,几乎所有县报记者都以能上大报大刊为荣.这其实是一种可贵的好新闻意识.的确,衡量一个县报记者业务素质高低,要看能否在本报甚至大报多上稿、上好稿.这虽然不是唯一的依据,但恐怕要算主要的.  相似文献   

10.
王满新 《编辑之友》2011,(5):121-123
提起张根水,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通俗文学大师,一位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小说大家。其实,他还是一位采、写、编、校、管理、发行样样在行的"全能报人",是一位终身从事新闻工作的优秀报刊编辑工作者。在数十年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先后在许多家报社供过职,担任过校对、新闻编辑、副刊编辑、通讯员、记者、特约撰稿人、总编辑等职务,还亲自出资创办过报纸——《南京人报》。在所有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于的最长久的是主编副刊。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对于报刊活动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其重要的报刊思想大约有以下几点:报刊可以"去塞求通","有益于国事";报刊有客观和主观两重性;报刊是政府之监督者,国民之向导者;办好报纸要坚持的四条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迅而速"。  相似文献   

12.
行业报是我国报业中一支独特的力量,在为行业服务中不断探索自身发展的道路,在报业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多年来,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在行业报改革发展中做出了许多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更深入了解全国性行业报的未来走势与当前热点之一的报刊改革状况,记者采访了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会长吕华麟先生.  相似文献   

13.
“在澳大利亚这样一个自由国度,大报开天窗是史无前例的。”——日本报刊的评论1980年11月8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世纪报》和《悉尼先驱晨报》准备刊载即将发行的《1968~1975年澳大利亚国防与外交政策》一书中的部分内容。凌晨1点10分,刊载有此书内容的《世纪报》已开印40分钟,编辑部突然接到政府有关部门的电话,通知说联邦最高  相似文献   

14.
文摘报是一张专门传播其他报刊出版物上已有信息的“报中之报”,具有其他报纸所没有的许多特殊性:它没有自己的采访、写作系统,也不公开发表自己的言论;它把其他报刊和书籍上已经发表的新闻报道和文章等作为自己的稿件来源,进行第二次选择,予以精编浓缩,重新组合,再传播出去;它要受到其他出版物的制约,人家有,它才能摘编;人家没有,它无权杜撰。  相似文献   

15.
法国的报业     
(一)法国报刊简史早期报刊。法国在十六世纪有了手抄报纸,名叫“手抄报纸”(novelles a la main)。最早经常出版的印刷报纸是一六三一年出版的《报纸》(后改称《法国报》)。它是政府特许发行的周报。当时法国封建统治对于出版事业严加限禁,报纸出版人、记者惨遭迫害。从这时到法国大革命,一百五十年间,报刊发展异常迟缓。较有影响的报纸,可以说只有《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根据大量史籍报刊材料,考证"记者"一词在中国的源流演变历史。结论是:"记者"一词源于中国古汉语,至迟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经典史籍《管子》;后在日本历经明治维新的洗礼,被创造性地用来指代报馆中的新闻从业者;再由中国驻日的外交参赞黄遵宪、流亡日本的维新派和留日学生直译返传入中国新闻界,并在民国初年被中国新闻界赋予该词新含义——外勤记者。  相似文献   

17.
2000年3月31日,中华新闻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该报记者虞宝竹采写的《记者岂可不守操行 媒体怎能无视职责——敲诈的黑手伸向台商》一文,在新闻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报刊文摘、中国食品报以及台湾的一些媒体纷纷转播、转载,对中国食品质量报无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敲诈台商,搞有偿新闻表示了极大的义愤和关注,本刊特约中华新闻报记者虞宝竹撰写该文,介绍事件的始末。据虞宝竹透露,国家新闻出版署已决定对中国食品质量报及该事件的两名记者进行严肃处理,处理文件将在中华新闻报公布。  相似文献   

18.
袁英珍 《新闻记者》2004,(10):11-12
一、"情报贩子":谋利 从唐朝的"进奏院"状到宋朝的邸报直到清朝的报房京报,三者一脉相承。尽管京报已是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但是京报只有抄录和印刷人员,并无记者编辑,难逃官方文书的窠臼。 然而,古代报刊中,盛行于南宋的非法出版物--"小报",却隐约可见记者的影子,"南宋的小报'记者',  相似文献   

19.
观点摘编     
《中国记者》2012,(2):27
"智慧立报"的内涵与追求《文汇报》总编辑徐炯在2011年12月15日出版的《报刊业务探索》上刊文,详细介绍了《文汇报》"智慧立报"的办报理念,以及这一理念在"文汇深呼吸"栏目上的体现。徐炯认为,智慧立报不是智慧办报,它是要为知识分子读者的"求知"提  相似文献   

20.
据报刊透露,某家广告报西北记者站与西北3省8市23家企业签定合同,由记者站牵头组织十几家新闻单位的几十名记者前往采访,而这些被采访企业支付费用11万元。活动组织者除支付记者各项费用,可净赚人民币6万余元。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搞有偿新闻、广告新闻的记者究竟充当了谁的“喉舌”? 广告报可能是以刊登广告,增加收入为目的,但被拉进记者团的其他各家报紙未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