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国内网络直播平台"斗鱼TV"为例,采用数据分析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性地分析受众使用网络互动直播平台的现状.研究发现使用网络互动直播平台的男性受众多于女性受众.接近半数的受众通过手机APP使用直播平台,且通常在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较为完善的场合使用的几率较大.不同性别受众对网络互动直播平台的认知印象并无显著性差异,总体上呈现消极化态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融媒体时代,为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需求,提升网络新闻直播的竞争力,研究其内容与传播的优化策略。【方法】针对网络新闻直播的特点和融媒体环境下的原则,从内容、主播素质、影响力和受众互动四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结果】通过优化网络新闻直播的内容,提高新闻主播的素质,增强网络新闻直播的影响力,增加受众互动,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结论】在融媒体时代,采用新的观念、思维方式和高效机制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媒体传播环境是必要的。通过优化网络新闻直播的策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张之羽 《东南传播》2020,(10):22-2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直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近两年热门的休闲娱乐方式,受众群体不断壮大,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时常引发民众的热议。网络直播是消费主义语境下视觉文化的一个典型表现,其之所以拥有广泛的受众并生发出一系列相关产业,背后必然迎合了当下受众的某些心理机制。本文将网络直播放在视觉文化的视阈下,把网络直播作为一种装置来分析其各部分的具体运作,从私密化视觉空间、多向度视觉捕捉、凝视的快感、视觉快感的消费四个方面来考察网络直播中话语、视线、主体间的关系,探讨网络直播带给观众以怎样的视觉快感、这些快感是如何被捕获以及其背后迎合了观众怎样的心理欲求。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8,(1):60-66
通过把对受众的研究置于媒介形态变迁下的复杂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中,本文试图厘清近几十年来受众研究范式发展的整体脉络,考察受众研究的转向并回应女性主义的批评。本文强调意识形态和文化因素对女性受众研究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但同时也指出政治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必须以多因素的和更具综合性的方式来理解和解释女性受众。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文化变迁,如互联网的出现、媒介全球化的加快,凸显出女性主义受众研究的二难困境:是应该批判性别意识形态还是应该尊重女性的愉悦?这一切都显著地促进了女性受众研究的政治经济学转向,人们开始试图瓦解被动/主动、文本/受众的二元对立关系,努力寻求一种比文本分析与文化研究更有价值与更有发展前景的女性受众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直播异常火爆,其凭借低门槛低难度的技术优势和对观众心理需求的满足收获大批用户.本文试从网络直播受众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移动端泛娱乐化类网络直播的火爆原因,促进观众理性认识网络直播并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进网络直播给受众与社会带来更多积极性的能量,实现良性、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数字网络环境下,信息集成服务强调以最少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强调服务要素的集成,服务内容、功能的集成及一站式服务目标的实现。本文首先运用信息集成服务的理念,研究新闻现场多媒体网络直播要素的组成,并对网络直播中的技术支持协同展开论述。实践表明,信息集成服务理念能使新闻现场网络直播向用户受众提供更为丰富、有效、及时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数字网络环境下,信息集成服务强调以最少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强调服务要素的集成,服务内容、功能的集成及一站式服务目标的实现。本文首先运用信息集成服务的理念,研究新闻现场多媒体网络直播要素的组成,并对网络直播中的技术支持协同展开论述。实践表明,信息集成服务理念能使新闻现场网络直播向用户受众提供更为丰富、有效、及时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8.
付海恋 《传媒》2016,(18):40-41
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下,游戏直播、生活直播、娱乐直播、突发新闻直播等形态各异的网络直播节目纷纷涌现,不仅拓展了直播节目的形态范围,且充分满足了受众个性化信息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网络直播平台已经超过500家,网络直播红海已然形成,全民直播时代正在到来.2016年5月27日~28日,鲁豫首次涉足网络直播红海,利用一天的时间对王健林进行跟拍直播,成为国内首档通过网络直播进行内容呈现的电视节目,并迅速吸引了500多万受众观看,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施锦斌 《东南传播》2012,(10):165-167
突发事件、重大活动报道,SNG电视新闻直播以领先报纸、网络和手机等新老媒体的手段,零时差地呈现着新闻事件的时时动态,满足普通受众的第一知情权。然而,一场漂亮的SNG直播,并非只是镜头、现场音和出镜记者叙述三个构建的简单组合。记者是SNG直播的核心元素,一个成熟而且优秀的直播记者,不是一个简单的传声筒,而要懂得"设计"直播,懂得在新闻现场冷静思考,用符号化的大众传播手段,让"漂亮"的直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
严凌辰 《新闻传播》2021,(7):113-114
网络直播节目是随着社会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型节目形式,网络直播节目与受众间有更加高效的互动性,更具亲民性也更加碎片化。总的来讲网络直播节目的出现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录播节目形式以及电视直播形式,其优缺点也十分明显。而网络直播节目的主要艺术形式对受众的心理感官存在影响,如何更好地利用视听语言等艺术手段给予受众更好的观感是当前网络直播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就网络直播节目的特点展开讨论,并阐述网络直播节目艺术呈现形式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春林 《视听》2016,(12):93-94
在直播热之下,"商品拜物教"思潮的流行、消遣性心理与畅享身体消费带来的快感是受众的鲜明特征。人们在观看网络直播中消沉于虚幻的精神满足中,并失去理性思考,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需要创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餐式的快节奏生活使普通的新闻照片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新闻受众日新月异的审美口味.因此.新闻摄影记者必须从更新颖的角度.以更有创意的手段来拍摄更加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照片。但是.新闻摄影的创意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它需要新闻摄影记者深入生活、深入思考、与时俱进、能够准确地掌握审美味觉.抓住新闻事件的精髓.抓住受众。  相似文献   

13.
阿忆 《青年记者》2021,(1):15-16
直播信号的5G传输,将淘汰复杂昂贵的光缆传输、微波传输、卫星传输,5G时代的富式通信服务,将废弃App和互联网直播平台,使直播成为普通常见的社交活动.5G时代,受众在他者直播中加载互动视频,不再是专门技术.  相似文献   

14.
"吃播"是当下盛行的一种网络直播,也可称为"直播吃饭",本研究拟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视角下分析影响观看"吃播"的受众心理因素,进而分析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发展,使直播电商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传播游戏理论角度看,直播电商与传播游戏理论实现了高度契合,受众在参与直播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游戏式愉悦体验。从受众角度看,直播电商受众在直播间形成了身份认同和集体归属,集结成了游戏共同体。从传播需求角度看,直播电商对受众参与式传播、场景式传播、反馈式传播的游戏传播需求满足,有助于提高传播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对受众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6.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了纪念长征胜利系列活动报道.其中,新华社自9月16日开始联合腾讯视频网推出系列网络直播节目《红色追寻》,以三个年轻人的视角,综合运用各种网络传播元素,再现红军80多年前的艰苦历程. 《红色追寻》系列网络直播节目的优势 1.采用网络直播形式,对受众的吸引力较强 《红色追寻》节目采用网络直播形式,并借鉴户外综艺节目的娱乐元素,顺应了当前发展的潮流,既能分享这一巨大的市场资源,又符合受众的兴趣爱好,节目吸引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张佳  王雪莲 《青年记者》2017,(26):41-42
近年来,网络直播平台迅猛发展,手机直播APP呈井喷之势.其中,聚集了众多帅哥美女、草根偶像、才艺达人的秀场类直播尤其受到年轻人追捧,用户数量大、黏性高.用户通过购买虚拟礼物赠送主播,创造了网络直播的“吸金神话”.“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特定“需求”的人,他们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本文对观看网络秀场直播用户的需求进行剖析,并揭示掩藏在狂欢体验下的不良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媒体行业经历了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到真人直播等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历程,并在2016年受到资本市场强势关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这其中移动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最为显著。作为目前国内较火爆的直播平台之一的斗鱼是一家弹幕式直播分享网站,为用户提供视频直播和赛事直播服务,大型多人网络角色扮演—英雄联盟以及移动手游王者荣耀是斗鱼的黄金板块,受到网友的强烈关注和互动,故本文以斗鱼直播为例结合社会交换理论浅谈游戏直播中的受众行为心理。  相似文献   

19.
直播平台兴起和网红涌现是2016年新闻传播领域最新的热点现象,2016年还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或网红元年。①
  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红是从受众角色向传播者角色转变的标志性现象。从传统媒体时代的读者、“阅听人”(audience),到网络直播时代的网红,受众参与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历史性变化,影响着专业媒体机构乃至整个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务直播的发展经历了广播与电视现场政务直播、网络政务直播、社交媒体微直播和社交媒体移动政务直播四个阶段,并在近两年形成一股新浪潮.移动政务直播为政府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搭建了一个新平台,已成为当下互联网最吸人眼球的风口以及最大的流量入口之一.在这一形势下,政府如何使用移动直播有效地传播政务信息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