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纪录片发展事业肩负着再造与提升中原形象的任务,传播、传承中原文化的责任,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的社会责任,针对目前纪录片的发展状况,进行一些策略研究,本文主要从政府参与和支持,民间团体和个人的积极努力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现实社会生活中,广大观众已经离不开电视纪录片.正确认识纪录片的作用,不仅是纪录片人的职责,也是广大观众的文化需求.电视纪录片走大众之路的意义不仅是开拓纪录片的生存空间,促进纪录片发展壮大,而且是通过纪录片的传播作用,为繁荣先进文化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纪录片多元发展的格局中,主流价值与艺术价值、市场价值共同构成纪录片未来发展的路向.同时,主流价值与纪录片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力相关联.因此,应探求以主流价值为主要诉求的表述方式,以适应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唐京进  喻妍 《新闻前哨》2009,(6):106-107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纪录片从政治化走向社会化,从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工具成为大众媒介文化产品.这其间掺杂着纪录片发展的本体因素.也有着与之相关的社会体系演变的影响。正是这些不可名状的诸多繁杂因素最终形成的合力,影响并弓f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走向。当下,苟延残喘的精英文化让位于大众文化,在新的文化格局中传统主流纪录片也衍生出“速食”电视纪录片栏目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纪录之门: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技能》认为,就纪录片的属性而言,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如文献性、社会性、文化性、审美性、娱乐性,但作为最本质的属性,则是它的真实性。这不仅因为其他特性  相似文献   

6.
话语权力、民生关怀、精英意识的纪录片姿态层面,与文化生态、心理生态、类型生态的纪录片生态结构之间既有关联又有侧重。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是在姿态与生态的相互调适中进行的。这种渐进式的调适,根本诉求是指向纪录片的真实,纪录片由现象之美走向影像自由的真实趋向越发明显。纪录片姿态与生态的变革现象,有着艺术理念、美学意味、社会价值、思维方式等多重内驱力。和谐就是一切现象美的本质,唯有自由才可以达到这种生存的至高境界,纪录片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边缘"一词与"中心"相对,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指的是"沿边的部分"或"靠近界线的"。电视节目中的"边缘"纪录是指在大众纪录中偏离主流意识的一支,它沾染着精英文化的特质,是对非主流人群的观照。所以一直以来纪录片的研究学者都把记录那些从政治上看,弱势的、无权势的;从经济上看,落后的、不发达的;从文化上看,少数的、可以被忽略的纪录片称说"边缘"纪录片。我国的电视纪录片从诞生之  相似文献   

8.
何军 《新闻世界》2009,(8):181-182
亚洲纪录片的传统是由日本纪录片开启的,从龟井丈夫开始,到小川绅介、土本典昭、今村昌平、森达也和原一男,每一代的纪录片导演都前赴后继地将批判社会与寻找真相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他们将镜头对准了底层民众,也撕开了社会的口子,将真相呈现于大众的视野。不过,真相未必是赏心悦目的,而直面真相不仅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拍摄时更需要审视自己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民族学者、媒体工作者和独立导演拍摄了一批反映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民族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主要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这三个时期,跨度之大在中国纪录片创作当中绝无仅有.在对主要创作人员展开访谈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上述纪录片主题内容和文化标志的分析,探讨了这三组纪录片叙述方式与文化表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专项访谈和文献综述,将香港的纪录片分成三个生产的层次,即电视台、商业化或准商业化的独立纪录片导演、基层的纪录片工作者.纪录片虽然一直不在香港文化和媒体中占多数,但是最近二、三十年来,香港的纪录片无论在制作的深度、选题的广度,以及社会的参与度上,都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本文认为,香港电台的公共电视制度,为"铿锵集"这样的纪录片栏目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而整个社会的多元民主趋势,是民间纪录片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11.
米高峰  李涵 《传媒》2018,(11):94-96
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介,已成为传播不同国家与种族间文化发展最生动和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在"一带一路"宏观倡导推动下,少数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渐显现.在塑造形象和传播文化时,更是以纪录片为媒介方式作为切入点,通过记录来充分表达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并作为纽带把少数民族文化输向世界.本文探讨了文化认同是记录少数民族文化的话语基础,纪录片是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IP"开发是少数民族纪录片的创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文化以消费为主要特征,而在商业化的媒体环境里,纪录片既要维系"理念"、"精神"的内在气质,同时,更要用不同的"方法"来直面生存,赢得社会的主动消费。面对国外商业纪录片的严峻挑战,中国纪录片唯有以变应变,变中求新,才能真正开辟出自己的发展之路,而纪录片娱乐化是实现自我突破和超越的一条可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是社会的晴雨表,承担着保存国家文化记忆和对外宣传的重要使命。本文从研究中国纪录片相关法律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当前中国纪录片的法律现状,提出纪录片产业法律制度的构想,以期中国纪录片获得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的国际化发展,是新时期在国际社会展现中国文化的重要契机,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国外纪录片的成熟发展而言,我国纪录片的探索进程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尤其在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很多迷茫的地方。文章以《第三极》纪录片为案例,分析此纪录片的题材选择,叙述方式,技术标准和商业运作策略,希望后期的纪录片可以参照,由此在我国纪录片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的责任与影响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在亲历和分析美国纪录片对社会事件的影响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纪录片的品性、责任, 强调中国纪录片应注重“内容-大众传播-影响力-市场”这一链条的打造。此外文章还对纪录片的价值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的传播与发展,媒介环境与社会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更好的创作与发展之路,需不断优化创作方式。本文从新媒体环境给纪录片带来的积极影响出发,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刘艳秋  宋志宏 《东南传播》2021,(11):139-141
私纪录片作为纪录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在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以个人化的视角填补了传统纪录片的空白.私纪录片在早期因其自我、私人化的表达,在传播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影像技术的成熟和社交化媒体环境不断扩展,私纪录片不再局限于私人空间和个体属性,在题材选择、影像制作、传播路径等方面呈现出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逐渐向公众化转型.呈现出自我疗愈与共性表达、自我认同与社会共鸣、私人影像与社会版图的有机融合.私纪录片的个人叙事与传统纪录片的宏观叙事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像记忆,成为社会良性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纪录片以“文化记忆”为传播媒介和方法,作为构建民族共同体的一种媒介形式,具有存储、激活、缝合民族文化记忆的作用,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为观众塑造了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本文将文化记忆的构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思考理念,从文化记忆的视角出发,以少数民族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少数民族纪录片的主题内涵、叙事方式、呈现视角三方面的深度分析,从社会维度、价值维度和历史维度等视角,探究了少数民族纪录片对文化记忆的构建作用。本文认为,少数民族纪录片通过保存当下的影像和符号,并将其置于历史发展脉络和社会发展进程之中,运用这一特殊的媒介形式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文化记忆得以连续与整合。  相似文献   

19.
杨旭 《东南传播》2018,(5):94-97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丝绸之路成为我国纪录片创作的重要题材。从央视1980年版《丝绸之路》开始,一大批以丝路为话题的纪录片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丝路热"正在成为汇聚世界目光的国际文化交流新风尚,涉及内容、关注角度丰富多样的丝路题材纪录片成为传播丝路文化、展示中华民族辉煌发展历程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丝路题材纪录片在创作历程、主题特征变迁以及纪录片在叙事环节当中的叙事视角、声画特点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探讨丝路题材纪录片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是一种具有跨文化、跨时空传播属性的媒介形态,担负着记录社会、传播国家形象、交流文化等重要使命,它是实现对外传播的有效形式。从《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外的热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如何增强对外传播能力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