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闻界》2015,(11):45-46
<正>《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汉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同年10月武汉沦陷后,《新华日报》迁址重庆继续出版。该报在国统区出版9年多,共出版3231期。1937年2月,共产党代表团抵达南京,在抗日的背景下国共两党再度合作谈判,周恩来等提出公开出版机关刊物的问题。1938年1月11日,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董事长王明,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华西园(华岗),总经  相似文献   

2.
在重庆《新华日报》1939年的合订本里,10月20日这一期报纸是一张没能发行的报纸。1939年10月19日的《新华日报》,用半版篇幅刊登了9月16日毛主席在延安边区招待处会见中央社记者刘尊棋、新民报记者张西洛、扫荡报记者耿坚白的谈话,题为《毛泽东同志与中央社等记者的谈话》,并配发了毛泽东的照片。报纸是在“送检”的同时排印的,当检查官发现有“问题”,在送稿簿上盖了“缓登”戳记、扣下稿子,将一封公函交送稿人带回时,这张报纸已经张贴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送到了订户手中。为此蒋介石大骂新闻检查  相似文献   

3.
柯黎 《湖北档案》2022,(3):35-38
武汉市江汉区民意一路大陆里四至九号,是一排里弄式的二层居民楼,这就是《新华日报》社旧址,1983年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新华日报》是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办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10月25日武汉失守,报社随即迁往重庆,直到1947年2...  相似文献   

4.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接见《新华日报》总编辑章汉夫及几位编委时,对《新华日报》做出了高度评价,他说:……《新华日报》是报纸,但是更是手榴弹,更是机关枪,因为它的目标也就是所有武器的目标: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所以,如果有人问我共产党的军队究竟有哪些的话,那么我就这样告诉他:我们除了有八路军和新四军,还有一支“新华军”……“新华军”的称呼始于此,指的就是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新华日报》全体将士(王明虽然曾短期担任《新华日报》的董事长,但他并没有真正掌握《新华日报》的领导权),“新…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前的《新华日报》,是中共中央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党报。报纸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很快销往全国甚至国外。它在宣传抗日,争取民主,开展群众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接见《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时说,《新华日报》是报纸,但是更是手榴弹,更是机关枪,因为它的目标也就是所有武器的目标: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所以,如果有人问我共产党的军队究竟有哪些的话,那么我就这样告诉他:我们除了有八路军和新四军,还有一支"新华军"……  相似文献   

6.
1937年,周恩来同国民党商谈国共合作抗日时,决定办《新华日报》。经过多方斗争和努力,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终于在汉口正式出版。报头新华日报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周恩来在创刊号上亲笔题词: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10月27日,日军占领武汉,《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千山万水,辗转迁移到重庆继续出版。  相似文献   

7.
1947年11月,中共华中工委成立,统一领导全华中地区七个专区。我们苏中《江海导报》奉命和苏北《苏北日报》合并,筹出华中工委的机关报《华中日报》。四十多天后,即1948年元旦,报纸改名为华中《新华日报》,这就是后期华中《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8.
<正>八年艰苦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族入侵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人民摆脱百年屈辱地位的开端。《新华日报》日本投降号外则是这一伟大时刻的见证,其号外刊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据统计,《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在全国存量不超过10张,目前每张市场价值5万元左右,重庆图书馆幸运地典藏一张《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通过这张报纸,我们仍然能看到69年前的那段激动人心的时刻。《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出版的背景  相似文献   

9.
在河南新5军分区一个干休所里,我们有幸见到了当年《新华日报》的老报童邱俊川,听他讲起在周恩来同志身边卖报的岁月……A1942年3月,邱俊川才14岁。听说在重庆做贩米生意的表叔文荣章,为他在《新华日报》找到一份差事,邱俊川特地从武隆县乡下来到重庆。那时,听家里人说,在《新华日报》工作就是为共产党工作,就是为穷人工作,并且是在周恩来副主席身边工作,是很令乡下人羡慕的事,邱俊川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迫不及待地来到嘉陵江口米站来找表叔。表叔安顿他住下之后,即刻去和那个为邱俊川介绍工作的“同志”联系,过后才知,这…  相似文献   

10.
193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太行区的沁县后沟村创刊。报社除出版报纸以外,还出版一些图书,通过报社发行系统发行。《新华日报》(华北版)是华北敌后新闻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了《新华日报》。这是我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报纸,它象一支火炬,燃亮着国民党统治区的茫茫黑夜。《新华日报》于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目在武汉创刊,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在重庆被封闭,历时九年零一个多月。其中,在武汉九个多月,即从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起,至同年十月二十五日止。本文所谈的就是这段时期《新华日报》在武汉的一些情况。《新华日报》创刊时,报馆在汉口府西一路一四九号(现民意一路大陆里口),是一幢两层楼的房子,共有两个门面。这里原是天津《益世报》的一个驻汉特派记者私人所办《壮报》的地址,只有一架四开的平版印刷机。这个特派记者眼看战事严重,准备到重庆去,想把房子卖掉。当时,我党听到这个消息,便派人去把房子、机器设备全买下  相似文献   

12.
一个优良传统的继承,需要适宜的社会条件相配合,同时,需要对产生这个传统的历史根源给予实事求是的剖析和评价。《新华日报史》从弘扬历史传统的角度,着力介绍了《新华日报》不遗余力联络读者的工作。在今天看来,这件事已经不足为奇,而在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国新闻界却是脱俗的创举。旧中国的报社编辑部一般很少与读者直接联系。报纸为了销路需要了解读者,但对读者的要求和疾苦并不关心。《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报纸,我党视为法宝的群众路线必然要在办报思想和工作方法中具体运用;再者,《新华日报》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团结抗日,为此,它必须与各阶层人民建立紧密联系;还有,处在反动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四年七月四日下午,天气酷热.在嘉陵江畔一家"江风"荼馆里,复旦大学新闻、外文、史地、政治等系约三十名同学聚集一堂,商议办《中国学生导报》(以下简称《中导》)的事.不到半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这张报纸正式出版了!重庆《新华日报》为此特地在头版右上方作了一则醒目的广告.《中导》的诞生,使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也有了传播中国学生正义呼声和进步要求的学生报纸.出版期间,《中导》受到了国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3):101-103
<正>1940年12月2日在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江苏省盐城县,《江淮日报》创刊。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刘少奇指导并参与了该报的创办,他用化名"胡服"题写了报头,还为报纸撰写大量社论。该报是继《新华日报》之后中共创办的第二张大型报纸。社长由刘少奇兼任,王阑西任副社长兼总编辑,刘述周任副总编,胡杨  相似文献   

15.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不久,该报即经由汉口总社设立的广州分馆及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核心领导机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等几条线路,发行到香港地区读者手中。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广州分馆停止工作,其内部职工则分别赶赴广西桂林与广东韶关,在两地先后设立了桂林分馆与韶关分销处,两地发行的《新华日报》成为当地港媒记者了解国内抗战消息的重要来源。至香港沦陷前,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还通过赠送报纸、印制《新华日报社论》、培训香港爱国报人等多种方式,使《新华日报》“化整为零”,精准触达香港的特定受众。而香港“余闲乐社”下属的新文化书店、香港惠阳青年会之所以也销售或订阅《新华日报》,显然是由于二者均为党领导下的进步群众社团。  相似文献   

16.
1946年1月11日,是重庆《新华日报》创刊八周年。陶行知为“贺新华日报八周岁”写了一首诗,题为“新闻大学(社会大学五院之一)”,发表在1月12日的《新华日报》上。陶行知在诗中满腔热情地赞扬人民的报纸为广大读者的“新闻大学”,并对如何联系实际学新闻知识,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他在诗中写道:  相似文献   

17.
当时曾有人说:“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在打仗的时候,竟允许敌人在自己的区域发宣言,发战报,进行宣传?”在人民听不到真话的时候,《新华日报》说了真话。解放前,我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恐怕要算《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唐肇新称:“目前建川博物馆收藏了一张太岳《新华日报》日本投降号外,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而这张首次现身的重庆《新华日报55抗战胜利号外价值远远超过前者。”笔者在重庆图书馆民国文献库房工作,几乎每天都要接触民国报纸,天长日久,对有关抗战胜利的报纸号外也就关注,尤其是1945年8月19H下午4点出版的《新华日报55抗战胜利号外。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1998,(5)
续上期)周恩来《致大公报书》于5月25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并经新华社广播,在6月13日延安《解放日报》及各解放军报纸发表。这封信发表后,立即轰动了重庆和国民党统治区,帮助人们弄清了真相,使一切造谣者无言以对。刊登这封信的《新华日报》增刊销售17...  相似文献   

20.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1988年10月27日,《新华日报》的《细流集》登了一篇《未开采先“开啃”》的文章,指名道姓地批评了海门县有些领导利用召开王浩铁矿开采技术论证会议,大吃大喝并发纪念品。报纸—到海门,立即引起强烈反响。那些首先发现该文的同志,纷纷“捧报相告”,接着人们竟相争阅那天的《细流集》,每份报纸都传递几个人甚至十多人之手。数天之内,从县级机关到乡镇村组,人们都在热烈议论这件事。在海门,这篇小言论成了“过目率”最高,“议论率”最频的反映人民心声的好文章。这就是小言论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的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