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杨琳 《青年记者》2022,(4):63-65
本研究以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维度作为理论支撑,探究了中国广告叙事策略的文化特性.在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的文化价值维度上,以长期导向为特征的中国广告在叙事策略上体现为:在时间要素方面倾向于较长的时间跨度以及循环性;在价值观要素上呈现为以理解和融合作为情节导向的偏好性.这与短期导向为特征的文化地区线性为主体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及其引发的热议已经成为2012年上半年的一个文化热点现象。本研究采用了内容分析研究方法,以该片的画面和解说词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反映的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进行实证研究。鉴于该片的叙事特点,笔者采用了全样本分析,即对所有分析单元(46个叙事段落和14个开头结尾段落)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包括4级指标的中国社会价值观指标体系。本研究是国内首次采用使用内容分析方法对纪录片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进行的深入研究,在分析单元上突破画面分析或分镜头分析的模式,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创新。本研究发现,该纪录片在画面上主要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终极价值观;而片中呈现的食物生产则体现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就传统价值观而言,有3个主要发现:1.勤劳、耐心、节约和传承香火/传承技艺是该片体现得最多的传统价值观;2.全片注重体现群体的集体主义价值观;3.该片重视"家庭"和"亲情"等中国元素。在现代价值观方面,该片反映了以"个人成就"为终极价值的现代价值观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相互融合、和谐共生。其中,追求进步、自我实现和自我肯定、开发资源和讲求效率成为排在前四位的现代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吴晓敏 《大观周刊》2012,(50):35-3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族智慧积淀而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延续性的文化。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给社会带来了飞速的发展,广告作为一种经济和文化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广告引领者大众的消费行为的同时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传达着其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本文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现代广告招贴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最后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邱文中 《中国出版》2012,(10):29-31
以广告代理现象为关注点,我们可以将国际广告业发展划分为早期广告、现代广告、国际广告及新世纪广告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对广告功能与价值的要求不同,广告观念随之呈现为展示、诠释、传播与卷入观念,营销传播现象与社会文化现实构成了我们思考国际广告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内地广告行业得以快速、长足发展,消费者价值观得以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形态,传统文化类广告在中国现代广告发展进程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广告类型。本文通过分阶段研究,探讨传统文化类广告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和特点,梳理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类广告的发展脉络,分析传统文化类广告的未来发展趋势,展现了我国当代传统文化类广告发展的清晰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雅玲 《东南传播》2010,(7):136-138
近代广告的出现,是以报刊广告的出现为标志。1936年—1949年《新疆日报》上刊登的虽然大多是告白、启事类的广告,但它作为一种文化,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某些方面的状况。研究此时期的广告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新疆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一些情况。本文试从当时《新疆日报》上刊登的广告的类型、特征等方面简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变迁及与传播媒介的关系是一个观察和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机制的切入点。本文首先讨论了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以及价值观变迁等基本概念问题,以求为价值观变迁与媒介关系研究,建立一个清晰稳定的概念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以往关于框架和价值观框架的理论及经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在中国特定的媒介环境下,采用价值观框架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社会、文化价值观变迁的可能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生代的社会文化形态的现代广告,既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又承担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星球上,中国广告要想不辱使命,必须学会观照他者,在差异中寻找对话,在对话中寻求发展。一、广告文化内涵的差异中国的广告文化注重深厚的人情味和体现传统文化的东方价值观,“重群体、轻个体”的意识较为突出,重人情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中国人极重亲情、友情,在世界各民族中,再没有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注重团圆了。香港老字号“荣华月饼”的电视广告正是深谙“团圆”之道,大打文化战,赢得了消费者的心,成功占领了市场。在广告…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春节广告具有回归人文性的审美倾向;展现现代化社会新型生活方式与消费社会下的审美观;聚焦于小众人群,审美文化更加包容与多元。同时,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审美文化困境。中国新媒体广告在2012年到2019年实现起步和发展,本文将以这7年时间中,春节时期发布的新年主题广告的审美文化演变为研究主体,考察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春节广告审美文化的基本肌理和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0.
肖键 《新闻界》2008,(4):161-163
本文就广告中蕴涵的中国的社会文化特性和社会价值观,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报刊的广告来探究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是新闻社会史研究的路径之一。这一方法将一定时期的报刊同当时的社会联系起来,考察新闻传播与现实的关联,突破了从单一的新闻传播学层面探讨报刊的局限。本文试从《北洋画报》广告对西方物质消费、娱乐方式的呈现这一角度来考察天津当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的文化价值观:以2004年网络广告内容分析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大多数对中国广告文化价值的研究局限于报纸、杂志、电视广告 ,而对网络广告价值量化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却非常少见。本文综合采用这两种方法 ,探讨在新形势下作为第五媒体的因特网在广告中所构建和反映的文化价值趋向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中国网络广告所包含的主要文化价值观是什么 ?(2 )这些文化价值观反映了什么特点 ?(3)网络广告的主要产品种类是什么 ?  相似文献   

13.
经济改革的形象铭文——解读《中国传播的飞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学者高龙于1997 年出版了学术专著: 《中国传播的崛起———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告和电视》。这部专著根据哈贝马斯的传播反应思想, 以中国的实例证实了传播对一个社会静悄悄的有效渗透是如何孕育了社会—经济的嬗变。本文对高氏的这一论著进行了介绍和评析。全文包括以下内容: 一、广告传播的历史逻辑; 二、广告传播与社会转型; 三、传播媒介的功能转变; 四、广告信息与社会想象; 五、广告形式的符号分析; 六、广告的意识形态表达。作者认为, 高龙在广告话语和本文之中找到广告意义的外延, 找到与之相伴的文化信息或背景性信息, 这样就为一种实例分析限定了一个方法论的框架。虽然从表面上看, 高氏采用了主题分析法, 但在理论构成上充分体现了法国结构主义观念和诲语分析方法的若干特色。  相似文献   

14.
文献收藏活动源于文化发展,它是文化长期积累的体现,是民族文化传统的一种代表.文献收藏活动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观念的一部分,同样会受到时代冲击,打上时代烙印,并深深地根植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之中.我国古代文献收藏活动同样也渗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郑园园 《今传媒》2012,(3):70-71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文化力,参与社会文化的构建过程。跨文化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它传播的是一种他民族的文化。当广告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在输入国文化系统内广泛而持久的传播时,就会促进输入国文化的变迁,广告文化力就表现为一种强势的文化扩张,从而改变输入国市民的消费观。本文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营销战略和企业文化塑造为例,详细阐释跨文化广告对市民消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电影中呈现的青年的分析,本文认为"青春"和"青年"的概念是浸透着各种文化政治的且被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解读的话语。以《青春之歌》和《世界》为主要分析文本,笔者梳理了社会主义革命青年向新时期青年的电影呈现的变化。笔者认为电影文本中所呈现的"青春"已经超越了"年轻人"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而成为现代中国文化政治的最主要的一个隐喻。而这种文化政治,同样建构了我们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主导的"现代性"的认知。最后,本文将指出"青年"作为一个抽象的且理想化的符号对中国文化政治和中国现代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批判研究:广告文化传播的另类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告文化批判的对象不是操作层面的广告活动 ,而是作为泛文本的广告文化 ,权力和主体性是广告文化批判最主要的两个批判范畴。广告文化批判的目的是在全面深入地认识广告文化现实的基础上 ,重新审视广告与社会、广告与人之间的关系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广告文化生态环境。广告文化批判研究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西方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借鉴 ;一是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8.
女性的社会诱惑已成为时代文化的镜像,而在广告传播中备受青睐。作为大众流行文化最直接呈现的广告,则对女性身上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进行了提炼和阐释,赋予其直观的欲望色彩,使之成为具像化的体验对象,诱惑消费者的心理,促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虽然当下的女性形象广告呈现了女性美丽、温情的品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女性角色的社会定位。时代和社会要求广告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应突破传统成见,体现出女性角色的丰富、现代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9.
李鹏 《山东图书馆季刊》2014,(2):103-105,115
自宋代开始,中国古代图书出版业者就利用图书作为广告媒介发布启事式征稿广告。宋元时期这类广告不仅含蓄,而且颇具营销机巧;明清时期则商业性更突出,而且征稿方法更为细致。对于征稿广告而言,以图书自身为广告媒介,不仅针对性更强,而且更有效,有助于图书的生产和销售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陈月明 《新闻界》2006,(5):116-117
当今,“后现代”已经超越了最初的艺术范畴,延伸为一个关于社会、经济、文化整体状况的概念。中国目前有没有宏观意义上的后现代广告?如果有,它们有哪些表现?与欧美的后现代广告有什么差异?如果有,那么哪些因素是能让后现代广告生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