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颖 《教学月刊》2010,(9):40-4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的第一节“电子的发现”中,教材介绍了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应用气体放电管发现电子的研究过程,教科书中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汤姆孙如何确定阴极射线的带电性质和电子的比荷测定过程,但是对于实验中如何来确定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r,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电子发现100周年,这个发现是关于阴极射线实质的长期争论所结出的硕果。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J·J·Thomson,1856~1940)为此做了大量精妙的实验,他是公认的当之无愧的“电子的发现者”。汤姆孙之所以获得成功,有许多主客观有利因素,X射线和塞曼效应的发现就是其中重要的两个因素。1X射线的发现对电子发现所起的重要作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C.Rontgen,1845-1923)发现了X射线。这种射线具有使气体电离的本领,在它照射下气体具有了导电性。这一重要事实立即引起了汤姆孙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以此为契机,他和…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个新的物理理论的产生,必须建立在新的实验基础之上;新的理论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被公认;新的物理理论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加以完善.100年以前,人们对阴极射线本质的实验研究导致了J·J·汤姆孙在1897年发现了电子.电于的发现,是实验方法促进物理学发展的很好例证.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后期,对阴极射线本性的研究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阴极射线是电磁辐射;另一种观点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在阴极射线的争论中,汤姆孙认为带电粒子说更符合实际.为此,他做了一系列研究.1897年,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断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它比氢离子的比荷大干倍,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93~96页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七的第1-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2.掌握圆中半径与直径的特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并能画规定大小的圆。3.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王金聚  徐海龙  何勇 《物理教师》2010,31(11):47-48
汤姆孙,英文名字为Thomson,早期曾译为汤姆森、汤姆逊、汤姆生等.现行高中物理教材涉及名为汤姆孙的科学家有3个,他们都是英国人,其中最早的一位就是热力学当中大名鼎鼎的开尔文.另外两位是一对父子,父亲发现了电子,儿子发现了电子通过金属箔的衍射现象,父子二人都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下面分别对这3位科学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世纪之交人们发现电子的探索,阐明了汤姆孙(J·JThomson)发现电子的科学思想方法,评述了汤姆孙敢于变革旧传统思想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将“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理念之一,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在一次关于“减数分裂”的教学中深刻体会到了探究式学习的妙处.浙江省的《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将“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定为这一节内容的发展要求,而学生对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难以掌握,导致“细胞分裂图的判断”成为这一内容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教科书中第23页“模型建构”的方法,并在原有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做了改动.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整理如下,供同行参考、切磋.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5—58页第四单元“圆”。 教学目标: 1.结合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以下简称教科书)第3.1.2小节讲述了“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精确度”和“精确到”这两个概念混淆不清(从小学到初中学习近似数时使用的都是“精确到”,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解题常常会出现这样或哪样的错误,甚至教科书中也会出现失误,这些都是难免的.本文以教科书中的一道例题的错解为例,阐述如何充分发挥“反面教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成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是初中教学中疑惑较多、知识结构较难形成的内容.学生对于本节知识往往只有支离破碎的记忆,很容易遗忘.其成因为:1.对实验不理解.例如为什么要以r〉2f、2f〉u〉f、u〈f作为凸透镜成像时物距的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13.
统观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你会发现每部分知识都涉及电子运动速度问题。抓住电子速度问题的研究,对知识的综合与提高,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都有很大益处。 一、阴极射线的速度 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本),在《磁场》一章中提到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微粒组成,即阴极射线就是电子流。让这些电子流垂直进入互相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改变电场强度或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使这些带负电微粒运动方向不变,这时电场力eE恰好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末,物理学界获得了三项伟大的发现: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在物理学史上被称为“三大发现”。 1.X射线的发现 X射线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1895年11月8日傍晚,伦琴在维尔茨堡大学物理研究所进行阴极射线研究时,意外地发现两米远处的荧光屏上有闪光。这现象使他很惊奇。他知道能使两米远处的荧光屏发光的不可能是阴极射线,因为阴极射线在空气中只能穿越几厘米。经  相似文献   

15.
董井林  易继东 《物理教师》2006,27(12):4-14,19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三册第48页关于康普顿效应的阅读材料中有这样几句话:“有些散射光的波长比入射光波的波长略长,他认为这是光子和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根据这一明确的论述,任何读者都可以得出结论:光子可以失去部分能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多次问过此问题,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2009年5月6日,美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阿诺德·史瓦辛格发起“免费电子教科书计划”。通过该计划,加州成为全美第一个由州政府推动,为全州学生提供免费电子教科书的州。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0~41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18.
一、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1.提出玻尔理论的背景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在利用盖斯勒管研究气体放电现象时发现了阴极射线。阴极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在众多科学家的工作中,汤姆生的研究工作最为出色,他进行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研究,最终确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质量只比氢原子质量的两千分之一稍多一点的电子流。  相似文献   

19.
<正>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具有典型性、关键性、基础性的特征,是初中教科书的压缩与升华,尤其是其中的“学习聚焦”“史料阅读”“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探究与拓展”以及地图、图片等资源,问题聚焦、重点突出,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教材资源并提炼其价值立意,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既有知识与经验,避免教学的简单重复,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言都是一个较大挑战。基于此,本文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课,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角度对如何开展历史教学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陶静 《江苏教育》2006,(10B):36-37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0~41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