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年来,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个中心,长岛县大力组织实施外宣精品工程,先后制作出一批对外宣传精品,其中,与上级电视外宣业务部门合作拍摄的《话说长岛》、《海上人家》、《礁石的传说》和《蓝色牧场的神话》四集电视专题片被评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作品,《庙岛行》和《候鸟的乐园》获全国电视对外宣传优秀作品二等奖,《中国长岛》大  相似文献   

2.
我市的对外宣传工作,按照“以提高通化知名度,振兴通化经济为宗旨;以制作外宣精品为手段;以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为目的;以发展‘三资’企业为重点,国际、国内同步推进,全方位开展外宣工作”的总体思路,突出了对外经贸宣传,不断拓展外宣工作领域,为我市的改革开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我们借用《对外大传播》的“地方外宣”这一园地,与兄弟地区共同探讨和交流工作体会。一、勇于探索外宣工作的新思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市外向型经济有了飞跃的发展,外宣工作量明显加大,原有的工作思  相似文献   

3.
为落实外文局2002年工作要点中关于“建立对优秀外宣作品和先进外宣工作者的奖励制度”的部署,进一步突出对外宣传在外文局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强宣传业务骨干队伍建设,推出精品力作,在不断提高外文局书、刊、网对外宣传水平的同时,营造学习、钻研宣传业务的浓厚氛围。根据《中国外文局优秀外宣作品评选办法》的规定,经过外文局评委会专家严肃、认真、公正的评审,最终有24件作品榜上有名,评选结果在外文局  相似文献   

4.
北京由于所处的特殊位置,每年送上门来的外宣对象数以百万计。使馆有了百余家,外国商社、公司、驻京机构有上万家,海外旅游者每年近300万人。从多年的外宣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要做好这些“送上门来”的客人的工作,必须有一定的手段,外宣品就是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始终把制作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外宣品,作为自己最基本的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围绕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做了大量的对外宣传工作。一、增强精品意识,做好外宣品的制作和输送随着九江市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外宣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这种需要,我们突出了“三抓”。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外宣干部队伍的建设,交流外宣品的制作经验,提高外宣品的制作水平,今年7月,北京市委外宣办举办了外宣干部培训班。北京市市属各区、县、局和主要涉外单位的外宣干部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新华社国际问题专家芮英杰同志、中央外宣办田丹同志和王纪德同志作了报告。芮英杰同志在国际形势报告中就中美、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文局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外文出版发行机构。2006年,外文局以11种文字出版了2104种图书.以9种文字出版了24种期刊。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与新中国的脚步同行。为中国的对外宣传事业作出了贡献。同时.外文局强大的外宣领军人物。如著名翻译家、作家杨宪益、叶君健、冯亦代、徐迟。著名战地记者萧乾等扬名海内外。并带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然而近些年来.随着老一辈外宣工作者逐渐淡出工作岗位,外宣干部严重不足。加之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的大势下。对外宣传面临针对性不明、时效性不强和对外发行有效性不足三大难题,这些都制约着外文局书刊外宣事业发展。 为解决上述三大难题,在中央领导的指示下。外文局于2004年正式开始了书刊“本土化”进程。在最近刚刚召开的“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指出:“对外宣传工作,对象在国外.必须走出去。能不能走出去、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走出去。体现着对外传播的能力.反映着外宣工作的实效。” 这一切都需要在走近,了解的基础上去实践,去实现。 以国内资源为依托.把选题策划和印刷发行前移到对象国和地区,国内根据前方要求编辑制作,利用对象国的渠道进行销售.形成“前店后厂”和“两头在外”的出版发行模式。“本土化”战略的实施给外文局的书刊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一场“内容革命”。外文局举办的2006年度外宣书刊评选活动,就显露和折射出这种变化。 这是外文局第三个年度的书刊评选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评委们针对参选作品,在评审意见表中留下了多达几十条的评审意见。评委们外宣意识强烈,视野开阔,见解独到。他们的中肯意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性和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保定市重视抓好对外宣传品制作工作,先后组织编印画册300余种,折页400余种,制作音像制品30多种。累计件数已达百万余册(种)。在1998年河北省首届对外传播奖评比活动中,保定市有11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市委外宣局获优秀组织奖。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搞好外宣品制作只有坚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找到结合部、选准切入点;只有坚持从本地实际  相似文献   

9.
《对外大传播》2000,(1):21-23
几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外宣办的统一部署,从建立健全调控机制、制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入手,精心组织实施外宣精品工程,使全省对外宣传品工作的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促进了整体外宣工作的发展。在第一届“金桥奖”(出版)评比中,我省获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其中画册《今日山东》荣获一等奖、设计奖和翻译奖,  相似文献   

10.
丽江地区外宣工作于1992年起步,几年来坚持以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为中心,以丽江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为突破口,强化外宣意识,加强外宣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强有力的外宣吸引人”的良好态势,开创了外宣工作“迈出区门、跨  相似文献   

11.
外宣品制作是对外宣传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是展示城市形象,增进中外交流的有效形式和载体。近年来,鞍山市的外宣品制作和发送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截止2002年,全市共开发、制作外宣品20多种,向海内外发送30余万册(套)、并出现了以《中国鞍山》画册、《祖国的钢都——鞍山》DVD 为代表的一批外宣精品,为对外树立鞍山新形象,提高和扩大鞍山的知名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在中央和宁夏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宁夏的对外宣传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全党全区工作大局,以西部大开发为主线,以经济宣传为主题,充分发挥外宣工作“服务经济、树立形象、促进开放”的先导作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外宣传工作,在渠道、领域、水平、效果、手段、方法上都有新拓展、新提高和新创新。对外新闻宣传、网络新闻管理、外宣品制作、外宣队伍和阵地建设以及对外文化交流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时刻被各式各样纷繁复杂的信息所包围,对外宣传品这一特殊的信息传播载体因其方便、表现形式多样、内容量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地方外宣的重视,研究和探索对外宣传品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成为外宣工作的重要课题。编辑制作外宣品是地方外宣的主要工作之一。乌鲁木齐市委外宣办近年来,先后编辑制作了《中国  相似文献   

14.
泾县是革命老区,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就在这里发生。为了弘扬“云岭精神”,歌颂老区人民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可喜成绩,努力做好县级外宣大文章,我们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克服了县级外宣报道区域小、素材少、难度大的诸多因素,寻找外宣工作有效突破口,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泾县外宣工作得列了市委宣传部的肯  相似文献   

15.
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架起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外宣工作中,文学艺术的针对性在哪里?中国文学出版社是以译介中国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为主要业务的出版社。以前,每谈及它的针对性问题时,很难说清它所针对的读者群。我们讨论外宣工作时,口头总离不开“有的放矢”这样的话题,但是,优秀的文学艺术人所共爱,不分种族和阶层。我们的“的”似乎并不明确,所以“矢”也就不知该如何放。我读到过一位比利时读者的来信,信中  相似文献   

16.
《对外大传播》2000,(1):24-26
按照中央外宣办关于加强地方外宣品制作和发送工作的要求和精神,我们结合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在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过程中,把重视和加强外宣品的开发同组织对外宣传战役、组织对外新闻宣传、组织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作为同等大事来抓,突出重点,加大外宣品制作力度,使我市对外宣传品制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对外大传播》2000,(1):18-20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走大外宣的道路,运用社会化机制,规划、指导、策划、制作外宣品,使上海的外宣品逐渐走上了规范、有序、成系列的轨道。无论从外宣品的选题到制作,还是从文字到装帧、从形式到内容等方面都努力体现对象意识、精品意识、服务意识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四川宜宾地区对外宣传工作坚持围绕“促进开放,服务经济,宣传宜宾,树立形象”这一目标,充分发挥“正规军”和“游击队”的力量,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外宣品、外宣活动这五种载体,突出宜宾特色,全方位多视角地加大外宣力度,是宜宾外宣工作不平凡  相似文献   

19.
外宣品是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外宣品的制作是对外宣传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搞好地方外宣工作就必须抓好地方外宣品的制作,不断提高地方外宣品的质量。外宣品的质量不仅是指它的内容正确、装帧漂亮、印刷精美,更重要的是指它适合外籍人士、海外华人的需要,能够使他们乐意接受。也就是说,外宦品要能真正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才  相似文献   

20.
“大外宣”是我们搞好外宣工作的主要思路之一。大外宣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有的地方如上海已从工作机制的角度对此作了一些探索。四川省近年来按照这一思路开展工作,组织对外宣传,初步取得一些成效。根据兄弟省市的经验和四川省的工作实际,所谓“大外宣”,就是适应不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