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群 《课外阅读》2015,(4):247-249,263
云南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具有旅游体验、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以人为本、审美教育的旅游价值。通过分析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发时应注意处理好白族婚俗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与其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整合、游客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认真规划,分步实施等问题,提出合理的旅游开发对策,为发展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应凸显“文化”与“休闲”两大元素,以“多彩文化、休闲旅游”作为其形象定位;把休闲、体验与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等融入文化休闲旅游产品;文化休闲旅游线路的设计应更加注重文化性的体现;文化休闲旅游市场的开拓应向“环京津”区域旅游合作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借力。  相似文献   

3.
旅游的休闲化、体验化诉求与运动休闲的愉悦、健身、参与等体验特征相统一是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业能够融合共生的根基.分析了宁波市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两大产业融合的路径包括平台融合、产品融合以及集聚融合等,最后本着发挥区域优势,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各区域差异化发展的原则,对宁波市运动休闲旅游产业进行空间划分,并明确了每个区域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旅游是当前国民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休闲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国旅游业目前正处于由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的转型升级阶段。换句话说,我国的国内旅游正从过去的走马观花提升为深度体验旅游,带有鲜明的文化体验特点。故而,当前学术界休闲旅游方面研究的新兴热点之一就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年度课题指南》也将"文化演出与旅游产业融合战略研究"列入其中,更  相似文献   

5.
绿道分为都市绿道、郊野绿道和生态绿道,绿道对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活动有着积极的影响。武汉建设后官湖绿道的动因,一是为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宣传,二是为了对接日益增长的居民旅游休闲增长需求。基于体验休闲旅游视角,后官湖绿道在基建维护、休闲体验项目设计、旅游产业链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为完善和提升后官湖绿道发展,应完善基础设施,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游客参与度,布局绿道休闲产业带。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体验和文化消费成为新的热点。通过对恩施地区茶文化休闲体验旅游旅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恩施的茶文化旅游有着非常好的客源基础和旅游发展前景。为了提升旅客满意度,恩施应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深度挖掘茶文化、重视高铁旅游客源、重点加强餐饮管理等方面进行提升,更好地发展恩施地区茶文化休闲体验旅游。  相似文献   

7.
休闲旅游虽是近十多年来才在中国兴起的新现象,但其蕴含的精神古已有之。在当代西方国家,休闲旅游体现了后工业社会的人文诉求。中国学术界对休闲旅游的一些初步研究,主要关注假日经济制度化及休闲旅游产业化、生态化和文化化等问题。展望未来,休闲旅游的发展将日益走向人文化、生态化和体验化。  相似文献   

8.
历史街区已成为都市旅游吸引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重庆瓷器口古镇历史街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探讨了都市历史街区的旅游吸引力、旅游体验与购后行为。结果表明:都市历史街区的旅游吸引力主要是由休闲环境氛围和文化氛围决定。历史街区的旅游体验可以划分为休闲生活、文化认知、放松愉悦和静心思考四个方面。旅游体验与购后行为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78):23-24
作为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城市张家界,张家界市已经将目光瞄向自身的"短板",正在进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休闲、度假、户外等多种旅游,把客人"留下来",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全面实现张家界旅游的"提质升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转型时期张家界休闲旅游发展,既是为了追踪发展进程,又是为了能够为张家界休闲旅游转型发展提供可取的思路和建议,为旅游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时代,空间成为消费的对象,城市的休闲气质与休闲旅游空间的生产密切相关。在阐述消费时代城市空间特征和消费特征基础上,探讨了城市休闲旅游空间的生产途径。认为城市要建设旅游综合体,使景区观光和社区休闲完美结合;建设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城市名片;多向度休闲体验空间设计,构建城市空间的休闲气质;拓展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空间,塑造更具活力的城市休闲气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构地方性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