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一课,讲了一只口渴的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水的故事,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为了便于一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材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画的是乌鸦面对口小水少的瓶子急于喝水而不得的无奈;第二幅图嚼的是乌鸦喝到水后的怡然自得,笑逐颜开。课堂教学可充分利用这两幅图,围绕乌鸦的“急”与“笑”而展开。  相似文献   

2.
武际金 《科学课》2009,(8):38-41
教材分析 《奇异的病毒》是《科学》六年级上册中的一课。本课包括四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活动准备以“抗击‘非典’的场景图”为背景,提出了两个活动准备指向:1.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的学年开始,很多学龄儿童,将要从家里或幼儿园里,进入小学,开始过学校的生活,这是他们一个新的生活的开始,应该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上好准备课,是向初入学的儿童进行教育的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准备这样上准备课: 准备课一共是六课,六幅图,每天教一课。一星期教完。开学的第一天早晨,我们就精神饱满、服装整齐的等在校门口迎接一年级新生,并且组织其他年级的少先队员们也来欢迎新同学。新同学来齐了,我们就带他们去认识自己的教室,并告诉他们:一听见铃声,就进教室坐好。这样,他们一入学校,就感到老师和同学,都是热情的亲切的对待他们,可以打消一般儿童惧怕老师的念头,产生热爱学校,敬爱老师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的前几页,安排了八幅彩图和汉语拼音字母的十种基本笔画,这就是入学教育课的教材。教师应该教好。但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有些老师对这部分教材不够重视:上课时,有的引导学生看看图,简单说说了事;有的一课时就把这些内容讲完。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安排入学教育课的目的认识不清。怎样重视和搞好“入学教育课”的教学呢? 我的设想是这样的: (一)了解编写意图,认识教好“入学教育课”的重要性。儿童在开始学习之前,先学习入学教育课的教材,这是符合刚入学儿童特点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的规定,本期五年级新编历史课本,要求“在一课时里教完一课课文”。这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一个新的问题。因此,我们这学期就以这个问题作为教研组研究的主要内容。经我们钻研大纲以后,初步体会要“在一课时里教完一课课文”,就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叶祝颐 《云南教育》2014,(13):43-43
翻开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记者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变化。一年级语文第一页是导学部分,《我爱学语文》取代了原来的《我爱上学》。《我爱学语文》里有3幅图片:第一幅图是两个小朋友在写字,一个对另一个说,我会写自己的名字;第二幅图画的是两个小朋友在图书馆里读书,一个说:“我爱看故事书”,另一个捧着科普书说:“我要上火星玩儿”;第三幅图画的是两个学生在交流识字,一个说:“耳朵的耳字像耳朵一样,真有趣!”另外一个小朋友说:“我爱背诵故事。”改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比如,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记者看到了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而传统爱国主义篇目《吃水不忘挖井人》配的是挖空心思找来的“老水井”的新闻图片。一系列变化让人耳目一新。“与时代贴得太近了!''拿到书的教研员发出这样的感慨。(6月15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7.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被教材编写者安排在“替换”策略的教学之后。校内一位青年教师要上一堂校级研讨课,准备上这节课。经过一番准备以后,这位教师进行了第一次试教。  相似文献   

8.
鄂教版小学思想品德(试用本)第二册,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共有13课书,108幅图(含课文及小栏目插图58幅、练习插图50幅),37道练习题,供五、六年制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使用。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13课书,就其内容来说,大体上可分为六个部分:1~2课为第一部分,主要进行文明礼貌教育;3~5课为第二部分,是诚实、勇敢教育;6~9课为第三部分,对学生进行勤劳节俭的教育;10~12课为  相似文献   

9.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关于“中国历史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可以编写地方乡土教材、补充教学”的规定,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了初级中学补充教材《河北乡土历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省发行。《河北乡土历史》。因是补充性质的教材,我们考虑篇幅分量不宜过多,共编写了十三课,每课平均两千字左右,共二万八千多字,其中古代史部分六课,近、现代史部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七课。在编写中力求作到内容简明扼要,叙事通俗易懂;课文中还附有插图八幅,封面设计反映乡土历史特点,以增加历史的直观性和学习兴趣。此教材在我省初中一、二年级连续使用,每学期平均三课时。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全国统编历史教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内容国家教委在《中小学历史学科国情教育纲要(试用)》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原安排在小学五年制和六年制的五年级及六年级的历史课,每周2课时,现增至每周3课时。《历史教育纲要》中的大部分内容,已经包括在现行教材里(以下简称 A)……明年春季要根据《历史教育纲要》编写的小学历史补充教材(以下简称 B)。这个教材的课文分为必讲与阅读两部分。必讲部分要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一、新课引入要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引入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引入新课时 ,可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选择 :故事引入、设疑引入、游戏引入……等方法。例如 ,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册的《数 10以内的数》准备课时 ,我采用直观演示和设疑同时引入新课。于是我准备了色彩鲜艳的彩图 ,揭示图后 ,用形象生动的描述 ,指着图上向老师鞠躬的一年级新生说 :“这个小朋友叫王真真 ,非常有礼貌 ,见了老师就问好 ;老师带着…  相似文献   

12.
教  材:北师大教材第二册第九课年  级:小学三年级课  时:1课时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重点:图片的选定、移动的方法、透明和不透明工具的使用教学难点:学会观察事物,用所学知识完成具体的任务教学准备:画图软件教学设计:1.学生和教材从教材本身来看,知识点多而且分散,包括选定工具、任意裁剪工具、透明、不透明、移动、复制、粘贴、取消等,都不太适合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一课时内掌握,因此我把该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处在整个画图软件的中后段部分,学生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后,对…  相似文献   

13.
年级:四年级课型:歌唱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七册第六单元《摇篮曲》,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这首歌曲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轻轻摇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  相似文献   

14.
『备课预案』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起点》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2 My body中的第二课时,学习A、B两个部分(因为C部分为字母学习,所以在本课时里没有安排)。这一课是围绕“身体”这个主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15.
这是安庆专区实验小学六年级最近一次语文讲读教学的实况记录,教者是李让伯老师。这一课因为结合作文指导,共教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师:“我们今天学习第十课。”学生迅速地打开课本,教师问:“这一课的题目是——?”学生轻声读出课题:“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师随声板书课题说:“对,没有谁把‘碑’念成‘牌’。”接着教师指着课本插图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个什么样子,请同学们仔细地看看插图。看了整个图形以后,  相似文献   

16.
一、坚持集体备课,认真开展“说课”活动。 教好课要从备好课开始。抓好备课是开展好语文教研活动的“龙头”。如何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专长,搞好语文教学,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在提倡每位老师独立钻研教材,考虑两个实际(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认真做好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还特别坚持了集体备课,利用了“说课”这个“法宝”。所渭说课,即是在集体备课时,事先确定各篇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以教学改革的要求,做到多快好省,4月18、19两天,我们在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看了斯霞在二(二)班(五年制试点班)上了六年制第七册教材里的一课课文——“一个伤员的愿望”。这篇课文全文共有484个字,比儿童平时阅读的课文,如“骆驼和羊”“漱口刷牙”等在二百字上下的课文长一倍多,词语如“安慰”“神志昏迷”“目不转睛”等,含义也比过去学的深。本来,这课在四年级教要用三课时,但她只用了两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课  相似文献   

18.
也说说课     
开展说课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说课融教材、教法、学法和教程为一体,较好地解决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备课是说课的基础,从教案可以看出“怎样教”,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这是说课区别于备课、上课,形成独有特性的主要方面。教师备课写教案,先要写出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再写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最后写出教学过程。说课则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且要特别强调说出“为什么”。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9.
阮庚梅 《湖南教育》2004,(14):20-21
这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第一课时,例题是一幅情景图:大猴采了3筐桃,每筐12个,小猴采了6个。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分析《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里的一课内容,属于“生物世界里的细菌”这一内容体系。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动手做酸奶,即采用向煮好了的鲜奶里加酸奶的方法(酸奶里含有乳酸菌),让鲜奶发酵变成酸奶。对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