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要热爱学生,怎么去爱学生,时代的变化,这个话题的内容也在不断变换。教师的爱不应该盲目的,空洞的。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自己一个定位,确定自己爱的方式,用行动和智慧去履行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小学女教师,我认为我们要不断的学习,运用科学知识,从学生的长远幸福考虑,能够对学生身体发育,心理发展进行干预和指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2.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爱的教育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养,有爱的教育是永恒的.教师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爱的意识,爱的行为,使爱得以延伸,使爱成为永恒.  相似文献   

3.
家是幼儿最熟悉的地方,是幼儿最为重要、最为亲切的生活环境。父母及家人是幼儿最亲密的人,也是给幼儿最多体验的人。孩子们在家里享受着父母的爱,是全家关注的焦点,他们在各方面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的需要很容易在家中得到满足,但他们能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吗?能体会到成人的辛劳吗?文章就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培养幼儿爱家人的情感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论爱的对象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爱的目的通常都是对爱的对象的占有和要求,为了加强对爱的对象的认识,达到爱的主体与爱的对象的统一,文章着重从爱的对象的界定、爱的对象的基本特性和爱的对象的替代问题三个方面对爱的对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教育理解和实践路径,这是对普适性教育的个体把握和具体实践,是不同班主任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真实叙写。长期以来,贺华义老师一直对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他把这些想法和追求聚焦于努力建构一间"温暖的教室"。"温暖教室"是形象化的教育隐喻,非常符合实践工作者的日常语境,而隐喻往往是对教育的生动深刻表达,这生动深刻表达背后蕴含着教育思想、教育主张。"温暖的教室"就是贺华义老师作为班主任的育人主张,我把"温暖的教室"解  相似文献   

6.
假期过半,接到了我班周某某小朋友的电话:“老师,我想你了……”
  一股暖流从心中涌动,“是心心啊,你想老师啊,老师也很想你呀!你在哪呢?”
  “我在家里,我去动物园看动物了,大熊猫睡觉了,他们(游客)都不喂大长颈鹿,那个长颈鹿都吃饱了,他们还喂它……”能想象到周某某小朋友的表情在皱着眉头,似乎在“告状”,(平时说话的时候爱皱眉头)。  相似文献   

7.
崔海霞 《考试周刊》2012,(40):164-164
老师走进学生的世界,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感受成长、感受收获,教育才有光彩,才有生命力。本文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生动故事,体现了爱的教育,也说明了老师"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相似文献   

8.
论爱与教育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形上、生物进化还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都是爱的动物,没有爱也就没有人。爱的本质在于给予,伴随着关心、响应、尊重和了解等构成性要素,有普遍之爱和特殊之爱的区分。在一个爱被流放的时代,尤其要重提教育爱。教育爱超越了普遍之爱和特殊之爱的界线,具有类母爱的性质,实质在于教育者付出自身的生命活力,以期唤醒受教育者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10.
安德烈·莫洛亚著名作品<爱的气候>的主题内涵,阐释了作家通过几位人物的爱情婚姻悲剧所揭示的当代复杂奇特的爱的方程式,批判了爱的掠夺者,主张消除自私、冷酷,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从而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的目标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教育的理想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向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优秀的人才。目前虽然社会各界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德育工作,但是在各层次高等学校中乃至整个社会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和观念还未得到彻底颠覆,因此将高等学校"爱的教育"提到显著的高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文章在阐述爱的本质意义的基础之上对目前高等学校"爱的教育"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做出分析,提出高等学校"爱的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并呼吁全体校师生以及整个社会为实现"爱的教育"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继而为改善德育工作的效果,提升人才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红与黑》不仅是一部反映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政治小说,更是一部洞察爱情、展示人物心灵的艺术杰作。它的出现开启了爱情描写的新天地。对书中三位主要人物的爱情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作者司汤达在小说里描写了三种不同的爱情观:于连的爱情观是吸血的爱,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是真诚的爱,拉莫尔小姐的爱是折磨的爱。  相似文献   

13.
爱需要体会,更需要传承。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独享着亲人们的爱,认为什么都是应该的。得不到或满足不了自己的愿望就会埋怨父母,甚至于有些孩子会赌气离家出走。问题出在哪里?究其原因,亲人们给予了孩子爱,而没有让孩子体会到爱。如何让孩子感受爱?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孩子感受爱的存在,感受到身边有爱的存在,是多么的美好。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遵循爱的法则为人处事》是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为自己父亲的逝世创作的一首诗歌,全诗感情真挚,震憾心灵.本文通过分析上帝的爱和卡明斯父亲的爱透视卡明斯对爱的理解,进而揭示全诗的主题:爱是他的整个人生并凌驾一切.  相似文献   

15.
爱是对孩子进行一切良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爱的泛滥与爱的缺失,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在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过程中没有把握好爱的本质:对孩子付出的爱归根结底在于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懂得爱自己、爱他人,拥有传递爱的能力的独立社会人。因而,家长对孩子的爱的施予要注意把握好分寸。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背景及现代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当代中国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陷入了误区。其主要表现为忽视孩子作为生命个体的爱的需求、以个人经验取代理性的爱的教育以及以单纯说教代替爱的体验等问题。科学、理智的爱的教育要求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增加与孩子交流以及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等。  相似文献   

17.
王建国 《文教资料》2011,(18):83-85
郑板桥是在被爱和爱中的交织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因此他对“爱”有着独特的见解,并且构筑了他爱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书讯     
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著毛荣富定价(软精)23.00元本书是编著者二十余年来写作教学实践的总结,共收集了一百多篇中学生的心理笔记,按照青春期丰富而独特的心理体验,分为叛逆、孤独、忏悔、爱恋、尴尬、困惑、顿悟、反思、沟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中学生家庭及环境因素,又因英语辅导班的开设,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因而有些孩子已提早加入英语之学习,学生起点行为不齐,造成同学间学习落差。如何摆脱这种困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媒体教学的参与。利用多媒体课件这种形式,可以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的讲课变成学生的主动求取知识和多种感官的刺激,使"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知识,使教学内容超越了教科书的局限,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使学生处在一个尽可能最佳的情景中学习,从而有利于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用多媒体教学,我们的英语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多媒体让教学节奏加快,让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0.
小学英语新课标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帮助其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陶行知先生教育儿童的启迪下,体会到爱学生教师就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以宽宏的胸怀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去开启孩子的智能,才能发挥老师的"爱的力量",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