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参考书”(简称“教参”)是“按照每册教科书的内容编写的辅导教师教学的用书”。语文教参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多数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常用的工具书。本文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参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参”),对于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掌握基础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称它为“良师益友”,一点也不为过。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这套教参的弊端逐?..  相似文献   

3.
教参,顾名思义是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参考的。可以说,大部分语文教师(其它学科教师也大致如此)的教学生涯,从未离开过教参。长期以来,教参确实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一个不出场的却又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教参”领我入门编语文教参的初衷,当然是为了方便教师备课。任何一位教师的知识面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教参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诸如课文分析,课文作者的生活环境、写作背景、生平遭际和命运、主要作品、前人对该作品的研究以及教学中可能用得到的文字图表等资料。也就是说,教参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有针对性地、集中地提供…  相似文献   

4.
裘永红 《江西教育》2003,(17):26-27
教参,顾名思义是教学参考书,是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参考的。可以说,大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涯,一直从未离开过教参。长期以来,教参确实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一个不出场的却又十分重要的角色。一编语文教参的初衷,当然是为了方便教师备课。因为任何一位教师的知识面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教参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诸如课文分析,课文作者的生活环境、写作背景、生平遭际和命运、主要作品、前人对该作品的研究以及教学中可能用得到的文字图表等资料。也就是说,教参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有针对性地、集中地提供了教学的背景性资料,这…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陷在教材的禁锢中:我们对教材是诚惶诚恐、顶礼膜拜,不敢越雷池一步。不管是应景之文,还是过时陈旧之文,我们总是按部就班的一册书二十多篇文章依次按照教参的解读,来完成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即便个别有改革意识的教师,力图出新,但也是戴着镣铐跳舞,转变有限——教师成为文本的奴隶、教参的话筒。语文教学不能得到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流行着一本教学参考书,即教参。教学参考书,本是配合教材或课本的,即有为教学提供参考之义。但语文教参,却成了许多教师手上的法宝,过于依赖。严重的,可以说脱开了教参就不会教。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语文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凭借。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材就是指语文教科书及其教学参考用书(即“教参”)。张志公曾指出:“教材一旦编印出来,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物,教师之于教材就有了双重性:既被教材所制约,又反过来制约教材。教材终于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使用它。”  相似文献   

8.
教材之于教学,犹如布料之于裁缝,仅是一种可供运用的材料和依据。教材为我教,而不是我教教材。教师应当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可以变更教材体系,可以增删教材内容,可以调整教学重点,可以自编教材,尤其是对待“教参”,更应持灵活态度。但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却对教材、“教参”之类的东西过于盲从,甚至成了教材、“教参”的奴隶。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题为《行道树》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凤。课文的大意是: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的家在山上,  相似文献   

9.
在中小学,几乎每门学科都有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这些参考书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我用的这些语文教参中,“教”字体现得不好。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智慧和灵感,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经典性的名篇,许多老师呕心沥血对如何讲授进行了艰苦地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把这些成果选择部分精华加入到教参中去,让教师在教学中参考,其作用无疑是大的。那么,具体有那些内容可加入到语文教参中去呢?我认为如下几方面可以考虑。1.基本的教学思路如同建房、…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阅读教学改革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话题,各种流派、理论、方法层出不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因素关键有两条。 第一,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不透,过分依赖于教参,缺乏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教参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说。阅读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独立地科学地设计教法,而是教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在低效中徘徊,语文教师常常面临这样的尴尬:捧着教材,不知教什么。有些教师只是根据教参和相关的教学资料,组织课堂教学;有些教师虽然挣脱了教参的束缚,生成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其教学只是把自己的理解传递给学生。前者往往紧跟高考指挥棒,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对语文教师来说,可以说是获得了很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教师可以在教材和教参的引导下,有自己的课程意识。这种意识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尤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更可以自由而有序地建设课程,可以大胆地超越文本。自由,是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中的习作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灵活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序是说对于学生的习作训练要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还有对这个班级的任教时间进行灵活调整。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艺术是教师富有审美价值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创新是其主体和灵魂。执教者应弘扬敢破敢立、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不为现有教材、教参、教法、模式所囿,而通过一定的筛滤、选择、重组,赋予语文教学以生生不息的艺术活力和清新美感。   一、教材处理宜别出心裁   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教材更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艺术地处理教材就必须在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融入执教者独到的领悟和见解,把教材内容转化、优化为教学内容,并富有创意地呈现给学生,从而使教材、教师、学生巧妙地组合成生气洋溢的动态结…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78):28-29
戴着镣铐跳舞是闻一多先生在谈新诗的格律化时提出来的,著名教育学家钱梦龙把它借用到语文教学中是再恰当不过的。所谓"跳舞",指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戴着镣铐"就是指中学语文教学受到的来自中考乃至高考"指挥棒"的约束。文章分析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跳好这支"戴着镣铐""舞蹈"。  相似文献   

15.
对语文教学而言,课外阅读能起到什么作用?针对这个老问题,每个人都能说出一点道理,但现实是残酷的。通常情况是,不爱读书的教师,只要手握教材与教参,学生照样能考出不错的分数;反之,博览群书的教师,考试成绩与知识的丰富程度未必成正比。这就令人产生疑惑:难道语文教师真的就不用读书了吗?  相似文献   

16.
很多语文教师特别是有着十几年以上教龄的语文教师的直接教学经验是:借助教材这一载体,运用“灌”、“填”的教学方法,把教参上的结论给学生输送过去。我们这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对语文教学的批评中,一个重要的矛头指向就是教师过分信赖教材和教参,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教学中缺乏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只是教材内容的传声筒。文本只是冷冰冰的,僵化的客观知识者之间是生硬的传达与被传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徐亚群 《教书育人》2008,(12):32-34
事实上,语文老师都不是直接使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照本宣科地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还不能够忽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参。语文老师太难当,难在哪里?难在教师不知道教什么。低年级还好,只有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到了高年级,尤其是教学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对大多数教师而言,除讲授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字词解释,  相似文献   

19.
许辉 《吉林教育》2003,(6):17-18
目前,语文教学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有人形象地说它是“戴着镣铐跳舞”。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作为教材范例的文本及其解读方法,与实行素质教育的“大语文”教学理念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董晓秋 《考试周刊》2012,(16):35-35
对于初一语文教学,我认真研究教法,虚心请教,获取了一些教学经验。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1.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语文,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