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孩子上了小学,家长也就比以前忙碌,除了孩子中午要回家吃饭,要送接孩子过马路外,还多出一个陪伴孩子学习的问题。晚饭后往往是家长陪着孩子做作业,星期六陪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学琴学画、学舞蹈……至于生活料理,更是无微不至。孩子刚上一年级,对正规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内心充满紧张、惊疑,这个时候,家长的陪伴是必要的。但是陪伴孩子要讲究科学,家长要弄明白:陪伴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陪伴孩子才正确?陪伴孩子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最终不用陪伴,能独立、自信地学习。也就是说,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指导孩子逐步学会怎样独立地完成学习任…  相似文献   

2.
<正>陪伴不仅仅是身体陪同,更是全心全意、倾情投入、身心合一。陪伴,不是陪着,不是看管,不是说教和斥责,而是爱与关注。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家长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有效的陪伴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那么,家长陪伴的质量如何?孩子是否认同父母的陪伴?如何提升家长陪伴的质量?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二年级学生家长为例,通过对432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探讨低段学生家长有效陪伴的现状及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从良 《教育文汇》2014,(18):41-41
我的孩子在读小学。 我一直认为家长教育孩子是有很大学问的。在读了很多家教类书籍后,我却发现,家庭教育的学问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家长必须爱孩子。爱,是成功家长公开的秘笈。没有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怎么表达这种爱呢?我认为,家长爱孩子最基本也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给孩子足够的陪伴时间。而不少家长特别是父亲,很少能做到这一点。很多男人把家教的责任全部交给女人,几乎不抽出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当家成为男人的旅馆,他回来只负责点评家中的卫生和饭菜时,还有和谐完整的家庭教育吗?  相似文献   

4.
盛慧琳 《考试周刊》2014,(60):183-184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陪伴教育关系到孩子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亲子亲密关系的确定和孩子后天良好习惯的养成。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注意陪伴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要看见孩子陪伴,百度的释义为“随同做伴”。但对于亲子关系来说,陪伴并不等同于简单地"在一起"。尤其是高质量的陪伴,家长一定要看见孩子,即孩子的需求、情绪、性格等等被家长看见,并得到支持,获得成长。一天傍晚,满满和几个同学在草坪上玩时,发现好几块高高低低的石头围成的一个大圆,就一人站上一块石头,顺时针地从一块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上。  相似文献   

6.
多少家长窥探过孩子的心事?多少家长暗查过孩子的言行?多少家长偷看过孩子的日记?这样做的家长能正视孩子的双眼吗?要想让孩子心灵无垢,家长去信任自己的孩子吧!信任孩子的结果是什么?答案:孩子反而会更好地跟爸爸妈妈沟通,孩子的逆反心理会减少很多,家长将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相似文献   

7.
在高三这样一个人生跨越的关键时期。请家长们检查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缺乏精神上的营养?是否还有给予过度的现象?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的心态是否从容?你的言行是否一致?你是在享受这个过程.还是把高三当作吃苦受罪?你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还是在打击孩。子脆弱的自尊心?你是在给孩子的前进提供助力,还是在无形中帮倒忙?你是在教会孩子笑看风云.还是让孩子手忙脚乱……  相似文献   

8.
正父母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才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与孩子进行亲密互动和亲子教育,由此成为家长们关注的问题。2016年5月15日,父母必读育儿传媒携手奇想国童书特邀新加坡籍亲子教育专家陈禾与大家分享了"有质量的陪伴就是孩子的成长教育"主题讲座。陈禾老师有丰富的学识修养,对家庭教育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讲座开始,陈禾老师首先向在座的家长提出在亲子相处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引起了家长们的思考和共鸣。同时,从儿童心理智能的发展角度解释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由此提出家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用心给孩子高质量的  相似文献   

9.
王悦微 《班主任之友》2023,(Z2):101-102
<正>我既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母亲。从教这20年里,我迎来送走了许多学生,见证了一批批孩子的成长,也见证了70后到90后家长的变化。在抚养家里两个孩子的过程中,我是一个陪伴者,也是一个观察者。抚养、教育的过程仿佛也是一个重新成长的过程,让我不断对家长这个身份进行反思,到底怎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称职,甚至优秀的家长?一个优秀家长的标准是什么?大家都有各自的答案,有一些标准,应该是我们公认的,比如负责、开明,等等。不过,我想说,要想做更好的家长,首先是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大人。  相似文献   

10.
今年又将是一个特殊的春节,疫情当前,春节期间必须要减少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人员居家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契机。笔者倡议“一陪一玩一悟”,让学生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春节。一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今年的春节,要居家减少流动,这给了家长较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陪孩子时,家长要注意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讲讲过去的这一学期或一年里感觉最有趣的事,聊聊自己未来想干什么;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讲讲外面的世界,以及在外打工的辛苦,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不爱自己,而是为了家庭在外吃苦,激发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1.
东海 《家长》2010,(8):60-61
第一步:家长陪伴期 陪伴,顾名思义就是相伴在孩子身边,以陪同的方式来辅助和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陪伴给予孩子的是信任感和自信心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答:帮助孩子学画画,家长不能采取简单和生硬的做法,首先要了解学画画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还是来自孩子自己的需要?是让孩子自己画得满意呢?还是让家长满意?是让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玩”得开心?还是家长希望得到一幅认为“美”的作品重要?有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写明:“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负担教育幼儿的任务。”教师应该积极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重视陪伴孩子进行早期阅读,并且指导家长正确的陪伴孩子进行早期阅读的方式。本文作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以“指导家长投其所好,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指导家长养成正确的陪伴阅读习惯,丰富孩子的情感”和“开设交流平台,加深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新规程下如何指导家长陪伴孩子早期阅读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现在许多家长都给我来信,问我相同的一个问题,即孩子在学习时,是否需要父母的“全陪”?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谈。美欣姐姐每个家长朋友都希望自己家庭幸福美满,孩子聪明大方,学有所成。而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是单单靠钱能解决问题的,而主要是靠家长的陪伴和用心。现在有很多的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在小学阶段,有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读书比较专心,而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学习的专注程度就不够。也就是说同样是花钱让孩子去补习,而有的孩子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可见,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家长朋友们,不要把孩子交给…  相似文献   

15.
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要让孩子拥有一张漂亮的"名片",单靠学校教育是肯定不够的,需要家长大力配合。家长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书写环境;用心陪伴,为孩子树立信心;规范训练,静待花开。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家长要多与教师沟通,了解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了解"互联网+教育";多陪伴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多鼓励孩子,培养兴趣;管理孩子松紧有度,家长要率先垂范,做好榜样,让孩子真正成为"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7.
于丽丽 《家长》2022,(2):42-43
对每一位家长而言,孩子成长的过程既是养育陪伴的过程,也是探索实践的过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孩子也是一样,不同的孩子个性不同,兴趣爱好迥异,尤其是在二孩家庭,家长更需用心"修炼".那么,家长如何在养育陪伴中塑造孩子健全人格,让两个孩子相亲相爱呢?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在亲子陪伴中,孩子能获得安全感,形成信任、依恋、依赖、期待等积极情感,发展智力并学会与人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太忙,没时间管孩子"是很多家长不能陪孩子的理由。"总是很忙"的家长,当听到"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这句很多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声,你的内心是否被触动?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陪伴他一起成长,对父母来说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那么,职场父母在忙工作和陪孩子之间,怎样做才能兼顾并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本期,我们邀请专家和家长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希望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由于农村中小学生源急剧减少,大量农村学校撤并,取而代之的是寄宿制中小学,七八岁的孩子就开始寄宿生活。他们在生活上尚且不能自理,心里的苦恼又向谁诉说呢?城市里的家长忙于工作,于是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托管班,有些父母把孩子送进托管班里就认为自己没有责任了。我不禁想,难道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需要家长的榜样示范和陪伴吗?我少年时代就读的初中离家较远,12岁的我成了一名寄宿生。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20.
孩子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产生心理负担,是完全正常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卸下思想上的包袱。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首先要理解孩于,然后以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下面谈谈我对两件事的处理方法,和家长们交流。在第一天的家长陪伴半日活动中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户外活动后,老师准备发糖了。我带孩子去洗手,回来时看见老师正拿着一个小布熊亲旁边小朋友的脸,一个一个亲过去。我的孩子立刻不高兴了,生气地噘着嘴。我心里很明白,连忙问他:“怎么不高兴了?”孩子委屈地说:“老师不喜欢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